APP下载

抗感染药物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0-16李亚伟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气道

李亚伟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淮安 223400)

呼吸衰竭作为临床高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病原理是受各种因素引发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出现障碍,致使气体交换无效,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最终引起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1]。依据动脉血气分析可分为Ⅰ、Ⅱ型呼吸衰竭,多并有慢阻肺等其他病症。临床治疗多以纠正低氧血症、抗感染等方式,虽有一定疗效,但整体效果不佳。伴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双水平无创通气机(BiPAP)技术得到临床认可,对治疗呼吸衰竭病症效果显著,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发生,加快康复[2]。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抗感染+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2.5±2.18)岁;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01±2.19)岁。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呼吸衰竭;(2)年龄≥60岁;(3)临床资料完整;(4)本研究患者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活动性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者;(2)意识障碍或精神不清;有气管插管;(3)近期有过糖皮质激素药物服用患者;(4)并有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2次/d,同时予以抗炎、持续吸氧、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选用美国GE VIVO 30医用BiPAP无创呼吸机,参数设置:S/T模式,吸气压初始设定为8~10 cmH2O(1 cmH2O≈0.098 kPa),随后调整在15~20 cmH2O;呼气压初始设定为3~4 cmH2O,随后调整为6~8 cmH2O;潮气量设置在6~10 mL/kg,血氧饱和度(SaO2)≥90%、氧浓度调控在30%~45%。每日使用10 h,睡眠使用时间>5 h,坚持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组间疗效测评,判定[3]:显效指患者意识清醒,呼吸、气喘等症状消失,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意识好转,呼吸频率缓和,血气分析得到改善;无效指病情未有任何变化甚至加重。(2)观测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情况,包括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值。检测:应用ST2000型号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评PaCO2、PaO2及pH值变化情况。(3)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和pH值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PaO2/mmHg PaC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58.24±6.37 81.42±9.23 72.64±8.35 53.51±6.04对照组 40 57.92±6.58 73.34±8.61 71.56±7.49 60.75±5.44 t 0.221 4.049 0.609 5.633 P 0.826 0.001 0.544 0.001组别 例数pH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7.28±1.13 7.83±1.24对照组 40 7.05±1.07 7.25±1.11 t 0.935 2.204 P 0.353 0.030

2.3 两组治疗前后HR、RR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RR和H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R、RR情况比较(±s,次·min-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R、RR情况比较(±s,次·min-1)

组别 例数RR H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6.92±6.83 17.16±3.32 102.47±16.82 81.45±6.12对照组 40 26.27±6.71 19.44±4.83 103.72±15.62 86.27±9.63 t 0.429 2.460 0.344 2.773 P 0.669 0.016 0.731 0.007

3.讨论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素质逐渐低下,且多合并疾病,加剧老年呼吸衰竭发生的风险[4]。老年呼吸衰竭属于临床常见且高发的一种病症,主要发病诱因为COPD引起的气道阻塞、肺实质损伤及血管异常等,促使低氧血症发生,最终引起呼吸衰竭。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危及患者生命的同时,降低生活质量,为临床医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5]。

临床治疗主要多以药物或机械通气治疗为主,常规抗感染药物,如沙美特罗,可通过提升环磷酸腺苷浓度,扩张气道,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黏膜血管通透性,防止液体渗出,从而达到改善支气管通气功能[6]。而丙酸氟替卡松则是通过降低气道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炎症因子反应,气道抗炎抑菌的作用[7]。二者药物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抑炎通气的同时,维持药效时长。但仅靠单一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满足患者和治疗需求[8]。

BiPAP无创通气属于现阶段临床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的首选方式,该技术作用机制在于吸气中给予相应压力用以克服气道阻力,从而实现呼吸顺畅的目的。治疗中,通过扩张支气管和肺泡处的通气加以调节,降低肺泡间质压力,促使间质渗液加速吸收。有效减轻患者身体损伤,促进自主排痰,改善支气管通气;同时可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耗氧量,避免支气管中气道及肺泡出现陷闭和萎陷,达到缓解呼吸肌作用。同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改善呼吸功能[9-1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和pH值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RR、HR和CAT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行抗感染药物+BiPAP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更为突出,改善血气指标的同时,提高呼吸通气功能。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气道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