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2021-10-16哈力木拉提艾木肉拉热依汗古丽王宏兵明文婷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抗结核国药准字宿主

杨 丽,哈力木拉提·艾木肉拉,热依汗古丽·阿 肯,王宏兵,明文婷,马 玲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结核病属于传染性疾病,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结核病治疗时,单纯应用传统抗结核药物并不能实现短期内有效消除的治疗目标,还需寻找疗程更短、疗效更优、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案[1]。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抗胰岛素激素的增加或者该激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引起的极其复杂的代谢性相关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血糖增高。当人体的血糖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将会引发一系列消极影响,如患者组织器官的损伤、肾功能受损以及其他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等[2]。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因其体内糖代谢等紊乱等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体内的高含糖量,造成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有结核病[3]。近年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抗结核药物被研发出来,且已有体外试验证实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结核作用,但多数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已经上市的有着昂贵的价格,普通患者难以负担[4]。因此,临床及学术界均将目光转向“药物重新定位”途径,即寻找现有药物新的适应证,此种秉持的原则为结合多重药理学,以期制定出更为安全、便捷的临床治疗方案。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糖尿病治疗药物,学者将其作为候选的结核病宿主定向治疗药物,试验发现该药物可将肺损伤减轻,并减少结核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5]。因此本研究利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疗效,以上结果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男74例,女16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7.9±5.5)岁。纳入标准:(1)与肺结核、糖尿病相应诊断标准相符;(2)痰菌涂片结果为阳性;(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肺外结核病;(2)重要脏器伴有重要疾病;(3)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相关干预,包含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等。

对照组:采用抗结核强化治疗,具体如下:(1)异烟肼(H):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0,剂量5 mg/kg,口服,1次/d,最大剂量0.3 g;(2)利福平(R):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905,剂量0.45~0.60 g,空腹服用,1次/d,每天最大剂量1.2 g;(3)吡嗪酰胺(Z):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4,剂量15~30 mg/kg,1次/d;(4)乙胺丁醇(E):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02)剂量15 mg/kg,1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剂量为0.5 g,3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评估肺结核治疗效果[6]。显效:肺部啰音基本消除、病症基本消失,痰菌培养结果为阴性,胸片检查显示显著缩小病灶范围;有效:肺部啰音、病症等减轻很多,痰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胸片检查显示有所缩小病灶范围和肺叶空洞;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2)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水平,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观察痰菌转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肺结核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结核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mmol/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1.7±1.8 6.5±0.8 14.2±2.5 8.6±1.1对照组 45 11.8±1.5 8.4±0.9 14.3±2.2 11.8±1.6 t 0.286 10.585 0.201 11.056 P 0.776 0.000 0.841 0.000

2.3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有24例痰菌转阴,转阴率53.3%(24/45);观察组治疗后有14例痰菌转阴,转阴率3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P=0.033)。

3.讨论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发的感染于肺部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机体症状:乏力、消瘦,午后低热、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等;其呼吸道有胸痛、咳嗽、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等症状。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相应靶细胞失效等所引起的,其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具有大量摄入食物、大量饮水、多尿液以及患者身体消瘦等特征。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是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与肺结核这2种疾病互相影响,息息相关,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后,会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一方面,使痰菌转阴时间延长;另一方面,药物不良反应增多,如肝肾毒性及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这些不良反应可能重叠于抗结核治疗和降糖治疗中,也可能叠加糖尿病并发症,严重时甚至造成中断治疗[7]。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会为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加重肺结核病情,炎症反应强烈情况下,胰岛素功能受到干扰,降低血糖控制效果,形成恶性循环[8]。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认识肺结核和糖尿病,多数学者认为抗结核疗效有效提高的新策略为宿主导向治疗,此种方案治疗的主要思路为干预宿主炎症信号通路,使过度炎症反应减轻,保护组织,同时促进宿主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能力增强,让结核杆菌被有效杀伤[9]。研究提出,利用宿主导向治疗方法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时,可用二甲双胍作为辅助性药物,既能提升抗结核疗效,又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10]。二甲双胍,是一种降血糖药物,能够促进脂肪组织吸收葡萄糖,增加无氧酵解以及葡萄糖的利用率,抑制肝肾等器官的糖原增生。该药品只作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会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本文结果如下:通过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统计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的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痰菌转阴率,结果发现观察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发现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二甲双胍兼具提升抗结核疗效、降低血糖水平的双重作用。分析原因如下:(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被二甲双胍间接激活,让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受到有效的抑制;(2)二甲双胍能够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得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发挥药物作用后,被其产生的化合物破坏,且化合物也能阻碍病原菌的复制。该物质间接作用于宿主,降低其耐药性的产生;(3)二甲双胍通过抑制线粒体内活性氧的产生,进而促进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让机体免疫反应增强,避免血糖波动。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抗结核强化治疗时,加用二甲双胍后抗结核疗效可得到明显的提升,且利于痰菌尽快的转阴,同时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抑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抗结核国药准字宿主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