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1-10-16汪文平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结肠癌排气标志物

沈 烨,汪文平,黄 彬

(张家港澳洋医院普通外科 江苏 苏州 215600)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2位,其常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炎症性肠病等是结肠癌常见病因[1-2]。结肠癌患者在患病早期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随后排便习惯会出现改变,而且便前会腹痛,随后会出现黏液脓性血便;同时,若肿瘤溃烂、毒素吸收,还可能导致患者体重减轻、出现贫血;另外,当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还可能引发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为保障临床疗效及患者身体健康,患者在确诊后应积极接受有效治疗[3-5]。为此,本研究中将2017年2月—2020年5月80例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探讨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差异,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参考《结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指南》);(2)进行手术治疗;(3)研究征得患者同意;(4)完整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有严重内科疾病;(2)合并其他部位肿瘤;(3)合并原发性免疫系统疾病;(4)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中,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5.65±7.35)岁;男性26例,女性14例。开放组40例中,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6.28±7.76)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在脐下做一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在患者腹部部位做2个操作孔,置入相关操作器械;使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及周边情况,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手术方案;行肿瘤根治术,游离结肠,清扫淋巴结,行肿瘤肠断切除术;对腹腔进行常规清洗,留置引流管。开放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在下腹部开切口,打开患者腹腔,观察患者腹腔内部情况,确认病灶部位、大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认合适的手术切除方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K、PTN、CCSA-2、SIL-2 R。比较试验组与开放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MK、PTN、CCSA-2、SIL-2 R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首次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试验组 40 67.64±10.66 26.12±7.62 9.73±1.15开放组 40 85.57±18.21 34.76±9.11 10.82±1.48 t 5.374 4.601 3.678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比较

术后试验组MK、PTN、CCSA-2、SIL-2 R水平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比较(±s)

组别 例数 MK/(ng·L-1) PTN/(ng·L-1) CCSA-2/(mg·L-1)SIL-2 R/(u·L-1)试验组 40 370.15±52.40 104.86±38.52 95.79±12.341.13±0.51开放组 40 434.79±85.96 158.47±49.13 112.65±16.21 1.86±0.75 t 4.061 5.431 5.234 5.09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在手术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6]。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康复效果较好的特点,其更为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的治疗理念,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7]。本研究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作为对比,探讨分析了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而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根除病灶,但其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术中出血量是手术治疗常见指标,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术对机体造成的进一步创伤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术中出血量越多,手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大,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越强烈,预后越差[8-9]。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反映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身体康复时间,以上指标耗时越长,患者进食受到的影响越大,同时,患者经济压力也会更大。本文结果说明,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MK、PTN、CCSA-2、SIL-2 R水平比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PTN、CCSA-2、SIL-2 R是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其中,MK在炎症、组织细胞修复、肿瘤发生过程中表达会明显增强;PTN可以促使肿瘤细胞转移、增殖,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CCSA-2在疾病诊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结肠癌特异性分子;SIL-2 R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标志物之一;以上指标在肿瘤筛查及肿瘤恶性程度判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0-11],术后,以上指标表达越高,则手术治疗的治疗疗效越差。本文结果说明,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癌细胞,减少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开放手术相比,行腹腔镜手术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相比,行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以更有效的清除癌细胞,抑制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结肠癌排气标志物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