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10-16朱自强刘国栋王建强贾星海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前路椎间植骨

段 钢,朱自强,刘国栋,王建强,王 然,贾星海(通讯作者)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颈前入路与颈后入路技术在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均已非常成熟,但却均于术后常见并发C5神经根麻痹症的发生[1]。C5神经根麻痹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说法,多认为与术中误伤C5神经根、减压后血供不足致神经根缺血损伤等因素有关。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本文通过研究比较,找到有关风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3月—2021年3月因颈椎病就诊并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患者193例。纳入标准:(1)术前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且术后病理明确为退行性颈椎病;(2)成功实施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颈椎疾病患病史或相关手术史;(2)术前三角肌评估≤3级;(3)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内科疾病、肿瘤、全身感染、创伤等。

1.2 方法

对纳入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的193例患者再一次通过筛选,按照:术后肱二头肌与(或)三角肌肌力降低,且降低至少1级以上,并排除脊髓症状加重的情况,作为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判定标准,筛选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患者。

1.3 评价指标

(1)颈椎JOA评分:评分项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及膀胱功能4项,总分17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2)影像学指标:使用AXGQ620 X线摄影机(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①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测量,于后颈椎侧位片上,顺着C2、C7椎体下终板平行划两条线,形成夹角-β角;术前颈椎生理弧度为β1、术后颈椎生理弧度为β2,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为β2-β1。②C4/5椎间孔前后径:上椎体钩状突后下缘和下椎体钩状突后上缘交界部位到上、下关节突交界部位的中点,是椎间孔前后径,取术前颈椎CT横断面上的C4/5椎间孔前后径值。③椎体撑开高度: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术前测量融合最上椎体头端椎体前上角到尾端椎体前下角间距离—h1(融合前高度),术后相同方法测量椎体后缘高度—h2(融合后高度),椎体间撑开高度=h2-h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93例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23例,并发症发生率11.92%。

2.2 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

不同术后JOA评分、生理曲度改变、C4/5椎间孔前后径、撑开高度为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

3.讨论

经后路颈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与经前路减压相比更具直接减压的优势,该类术式已成为治疗颈椎病的不二选择。虽然第5颈神经根麻痹预后较好,但不能排除对于肌力≤2级的患者有肌力无法恢复的严重影响[2]。因此,对可能造成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有关风险因素的分析仍然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术中神经根的直接损伤都被认为是致术后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的主要原因[3],但是随着临床术式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神经电生理监测、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在术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对神经位置造成损伤,术后第5颈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仍然较高[4]。根据上文结果发现术后JOA评分、生理曲度改变、C4/5椎间孔前后径、撑开高度为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Richard等[5]报道提出C5神经根麻痹与椎间孔减压不充分的相关性,本文亦得到相似结论,术后JOA评分高代表受压脊髓节段并未得到有效、满意的减压,使神经根走行受压,易发生C5神经根麻痹。Wang等[6]报道提出,当椎体撑开高度≥3 cm,会加大C5神经根麻痹症发生概率。本文结果发现撑开高度亦是术后第5颈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认为可能和椎体高度的过度撑开会造成神经根张力变大有关,尤其是随着C5神经根张力的显著增加,易造成术后神经根麻痹。C4/5椎间孔前后径变小即意味着椎间孔狭窄,从解剖学上分析,C5神经根走行于椎间孔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时,因水肿软组织体积变大,使椎间孔变得较为狭窄,从而易导致第5颈神经根受压嵌顿,出现麻痹。

综上所述,术后JOA评分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大、C4/5椎间孔前后径小、撑开高度大为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前路椎间植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莫愁前路无知己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