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器治疗3类错颌的设计方案选择及效果观察

2021-10-16丁建兰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错颌矫正器隐形

丁建兰,贺 钰

(1徐州博爱口腔医院<鼓楼正雅口腔诊所> 江苏 徐州 221000)

(2宿迁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3类错颌是临床较为常见严重口腔畸形疾病,属于近中错,即患者的上下颌骨与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牙弓或下颌在近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牙齿矫正进行治疗,其中当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该疗法的牙齿三维移动较为精准,实现矫治过程的可视化,临床应用中的便利性、美观性、舒适性以及隐蔽性等均较强,因此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正畸治疗方式[2-3]。但是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发现,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3类错颌的效果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如何确保该疗法的高效性十分必要。对此,本文就在3类错颌矫正治疗中应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设计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月6月我院收治的10例3类错颌患者,检测牙齿共计231颗;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8~27岁,平均年龄(23.08±0.74)岁。入选标准:确诊为3类错颌的患者;无重度磨损牙及缺失牙情况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较好的患者。病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肝肾肺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或不全的患者;患有磨牙症状的患者;患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沟通,明确患者均符合治疗适应证,沟通应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的优势。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后进行口腔取模,选择硅胶印模材料作为制模材料,分别获取患者上下牙的模型。取模完成后将模型寄到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生产企业,让企业应用三维扫描方式获取数字化的模型,然后由医生和企业技术部门共同制定矫治方案,初方案出来后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方案确定后对患者黏接矫治的附件进行设计,设计好后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佩戴和取出矫正器,讲解佩戴注意事项:每日佩戴时间必须大于22 h,患者在进食和刷牙的时候可将矫正器取出,每2周需要前往口腔门诊更换1次矫正器,期间若有附件脱落等器械故障问题,需及时到口腔门诊进行检查更换。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目标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进行测量,主要对轴倾、转矩、旋转、X轴、Y轴及Z轴移动方向的目标移动距离和实际移动距离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牙齿移动效能,具体操作方式:对患者初始设计模型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患者依据患者佩戴方案取得的硅胶模型获取实际模型,然后开始匹配数字化三维模型数据;建立X、Y、Z轴,分别取双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点连线、中切牙切缘邻接点连线作为X轴和Y轴,Z轴则经X轴和Y轴交点做与两者平面相垂直的线;在对模型数据进行匹配后,对患者的牙齿移动量进行测量,对其三维移动量进行计算;牙齿移动效能的计算公式:(实际模型坐标值-初始模型坐标值)÷(目标模型坐标值-初始模型坐标值)×100%。同时还要对各个方向上的目标牙齿与移动效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方向目标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及牙齿移动效能

结果显示,舌向、颊向、远中、近中、压低、伸长方向上的移动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方向目标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及牙齿移动效能比较(±s)

表1 各方向目标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及牙齿移动效能比较(±s)

注:与轴倾相比,①P<0.05;与转矩相比,②P<0.05;与旋转相比,③P<0.05;与X轴相比,④P<0.05;与Y轴相比,⑤P<0.05。

项目 轴倾 转矩目标移动距离 3.31±1.87 2.98±1.79实际移动距离 2.21±1.46 2.41±1.80牙齿移动效能 72.18±20.11 74.91±19.86①项目 旋转 X轴目标移动距离 13.01±5.14 1.01±0.16实际移动距离 6.11±3.54 0.72±0.08牙齿移动效能 47.29±23.98①② 67.90±22.11①②③项目 Y轴 Z轴目标移动距离 1.11±0.73 0.45±0.28实际移动距离 0.67±0.54 0.34±0.23牙齿移动效能 64.12±20.98①②③④ 60.01±21.01①②③④⑤

2.2 各个方向上的目标牙齿与移动效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各个方向上的目标牙齿与移动效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倾斜矫治效果与近中、远中的矫治效果间存在相关性(r近中=0.671,P<0.05;r远中=0.664,P<0.05),见表2。

表2 各个方向上的目标牙齿与移动效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3.讨论

无托槽隐形是临床常用于正畸治疗的矫治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成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越来越成熟,可有效的实现牙齿精准移动,实现矫治过程可视化,为了矫正治疗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利于强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舒适性、美观性和隐蔽性等,在优化正畸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4-5]。

3类错颌是一种常见错颌畸形,该疾病表现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和后磨牙近中牙合。是一种因上牙弓前部较小和上颌较小引起的错颌畸形,又或是因为下牙弓前部长度或下颌长度较长引起的疾病,从本文结果我们可看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3类错颌患者进行治疗的各个方向牙齿移动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方向角度的旋转和移动距离Z轴的牙齿移动效能最低。造成这一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口腔结构的特殊性,因为口腔牙齿为狭长、扁平状结构,加上3类错颌患者的畸形特点,会使得在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的难度提升。虽然有患者的移动效能达到60%以上,矫治效果良好,但是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过程中,在对牙齿移动进行精准扫描时,必须仔细对比初始数据和治疗后的数据,根据其计算得出的效能优化治疗方案,尤其是压低方面,因为口腔开合的需求,调整的难度较高,因此必须给予重视,避免矫治效果降低。各方向矫治效果间差异显著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需目标牙列的不同位置、材料热成型时间和温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模型底座延伸程度相关[6]。临床实践发现,较多的3类错颌患者在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出现形变现象,严重降低矫正治疗的效果,这主要与牙齿排列相关,尤其是严重不齐的患者。本文通过对各个方向上的目标牙齿与移动效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倾斜矫治效果与近中、远中的矫治效果间存在相关性(r近中=0.671,P<0.05;r远中=0.664,P<0.05),可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倾斜移动良好,同时利于帮助整体移动效能的提升,尤其是近中和远中[7]。因此在3类错颌患者应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近中和远中的控制力进行合理调整,使得移动量得到增加,缩短与目标矫治量间的差异,进而使得矫治的效能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在3类错颌矫正治疗中应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发现,该矫正器治疗3类错颌的效果良好,但是在设计方案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强化对倾斜方向移动控制,使得其整体的移动效果提升,进而优化矫治效果。

猜你喜欢

错颌矫正器隐形
教练有了电子小助手——羽毛球初学者姿势矫正器
正常咬合与错颌畸形磁性覆盖义齿种植体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错颌畸形 不仅伤牙还伤脸
坐姿矫正器
坐姿矫正器
隐形人
自贡地区学生错颌畸形调查与分析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0感无暇” 隐形妆
两种材料矫正器矫治力的测量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