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新壮乡饮食小记

2021-10-15周建明

三月三 2021年4期
关键词:玉米粥田头米粥

我在崇左市大新县工作与生活了十年。在这十年间,我常进山村,找当地的老人谈天说地,言及民以食为天。

大新壮乡的早餐,各地壮话有不同叫法,大新县下雷镇土湖社区叫“紧翁”(音),桃城镇叫“紧粥”(音),同样一句话,别说十里,有时二里都有不同。

深山小寨远离集镇,大新壮乡的早餐全靠家庭主妇张罗。一般是烧上一大锅玉米粥或白米粥,供劳动力吃饱了下地干活,小孩子吃饱了背书包上学。后来,玉米粥与红薯成为最佳搭配,红薯洗净了直接下锅煮熟,冷却后剥皮,喝一口稀粥,咬一口红薯,下田、进山劳作更耐饿。

说到红薯,大新红薯还有一个高档的吃法:选择大小均匀的红薯,削皮,切块状,和糯米一起蒸或煮,两者融为一体,又香又甜。

到了中午这顿饭,还是延续一大早烧的那锅凉玉米粥,或红薯玉米粥。当然,根据地方水利、土地条件不同,中午饮食也有不同。水利条件优越、水田多的村落,如安平、堪圩、恩城、全茗、茗盈一带乡镇,喝白米粥、吃白米饭为主;下雷、五山、福隆等深山村落,缺水源、缺土地,一年四季吃玉米、木薯的多。至于配菜,家家田头地角,各季都种有各种蔬菜瓜果。

说到大新青菜,三到七月,家家多食南瓜苗。据说广东过去不食瓜苗,是广西人在20世纪90年代去广东打工将此食材推广的。瓜苗有毛刺,需撕去外面那层薄衣,再拿到河边揉搓冲洗。天天吃瓜苗,又没有如今油多肉多,导致腻到见了就反胃。七月过后,则始有南瓜可食,嫩的南瓜可口,老的南瓜粉糯,成熟了还可长期堆放家里随时取食。过了霜降节,天气冷,虫子少,刚好是农闲,土地空着,可以种上各种各样的青菜,后面又恰是过年,丰富了春节的饭桌。大新壮乡的四季,荒山野岭、田头地角到处是可食用的野菜,赤苍藤(姑娘菜)、假萎、紫苏叶、野薄荷、雷公藤、野米椒、竹笋……摘之不尽。

在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还有一餐,这个叫“紧零”(音)。到了这个节点,必须要吃一点食物,填充肚子,哪怕只是简单的一竹筒米粥,或红薯或玉米棒,这也是干繁重农活的需要。因为饭菜没多少油水,所以容易饥饿,有了这一餐,暂时消除饥肠辘辘,有力气继续在天黑之前抓紧多干农活,甚至趁有月亮的时候,还可以再借月光多干一时。

大新壮乡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更前的日子,兵匪横行,恶霸欺凌,战争、动乱、瘟疫、疾病、贫穷……人民难以吃上饱饭。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人们脱贫迈上小康路,论饮食,從一年四季难得吃到肉到一日三餐常见肉。特别是在大新侬垌节之际,热情的壮家人都是争先恐后地捧出最热忱的好客之心,家家都有以下必备的菜肴:鸡、鸭、牛、羊、猪肉。鸡、鸭都是传统的白斩;牛、羊多为红焖,或与姜丝、鸡皮果、黄皮果相炒,也有人家会整出一盘盘羊红(生羊血或牛、羊杂碎);猪肉,其菜品更为多样,有烤香猪、扣肉、粉蒸肉、排骨等,排场大的人家,几种都备有。

民以食为天,餐桌上的变化,舌尖上的风云,这一切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丰收硕果。

作者简介:周建明,广西大新县人,著有《百里画廊行》《侬智高与傥犹州探秘》《安平州史话》。

猜你喜欢

玉米粥田头米粥
心事
一碗玉米粥
小猪的玉米粥
一碗米粥
田头菇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创新政策如何“防漏”——有的政策遭遇漏斗,水到田头干
认死理
玉米粥让我大便通
印第安人爱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