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死之约

2021-10-13范福宽王一秀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新泰泰兴张家

范福宽 王一秀

刘绍安,1923年出生在山东新泰,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战斗英雄。在血与火的年代,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这个全国道德模范、一级战斗英雄,用一生兑现了一个生死承诺,演绎着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

1951年,在硝烟弥漫的朝鮮战场,担任侦察排长的刘绍安和来自江苏泰兴的副排长张志久,两个人在战壕里郑重地约定:“万一我们中有一人牺牲了,活着的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在激烈的战斗中,张志久不幸牺牲。此后50多年间,刘绍安以超越亲情的人间大爱,义无反顾地践行着与战友在战场上承诺的“生死之约”。

战友牺牲后,刘绍安模仿张志久的笔迹,每月给张家寄去“平安信”和津贴,直到两年后,当地政府为张志久烈士发放抚恤金和烈士证,这个“秘密”才为人所知。

1963年,刘绍安面临转业。在这个人生的节点上,刘绍安首先想到的,是他和战友在朝鲜战场上的约定。为了征得父母亲的同意,他跪着向父母哭诉“生死之约”。刘绍安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新泰人,纵有万般不舍,但是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他们重情义、识大体,含泪同意了儿子的决定。作为转业军官,刘绍安主动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裕生活和回新泰老家升职的机会,向组织上多次请求,毅然来到千里之外的江苏泰兴,为战友侍奉双亲。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刘绍安在泰兴成为张家的“顶梁柱”,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务,忙里忙外。 初到的时候,这个家很窘迫:张父长年在外奔波,一家四口居住在两间破旧的芦苇棚里,张母种地艰难地拉扯着3个孩子。刘绍安这个“儿子”一来,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外,一门心思照顾全家。为了改善住房条件,他拿出在部队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还卖掉了部队发的心爱的纪念手表和大头鞋,动手翻建了3间平房。每月领了工资,就精细计划好全家的日常开销。家离他上班的供销社有30多公里,但他舍弃了单位的宿舍,坚持骑车早出晚归,为的是一早一晚能够更好地照顾一家老小。张母病重之际,想吃黄瓜。那时候正逢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又是寒冬腊月,一时间买不到。刘绍安一直寻到80多公里外的扬州,才买到了一些酱黄瓜,满足了老人的心愿。张母临终前,刘绍安日夜守护床前,亲切地叫着“妈”,为老人捶背、倒痰盂、擦身子、剪指甲。人们都说,张家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从山东来的这个儿子比亲儿子还孝顺。

张家父母过世后,刘绍安继续承担供养3个弟弟妹妹生活、学习的重任,直至他们成家立业。50多年间,他仅仅在亲生父母去世时两次回新泰奔丧,竟没能见上生身父母最后一面。对于这些,他坚定地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战友的重托,我无怨无悔!”

刘绍安在革命战争中多次负伤,饱经沧桑,可是在有关领导多次提出“只要有困难就尽力照顾”他的情况下,他也从来不向组织和国家伸手。他的5个子女都是基层最普通的劳动者。作为一个多次立功的英雄,刘绍安甘守清贫,一辈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2013年7月24日,90岁的刘绍安在江苏因病去世,社会各界纷纷沉痛悼念。刘绍安用一生践行与战友“生死之约”的重诚守信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新泰泰兴张家
说话算话的我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张家塬村村歌
非遗中的“泰兴印忆”
张家贵 藏石欣赏
开泰图兴——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绿色崛起之道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江苏省“三会”换届合署大会在泰兴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