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培贵:双馨德艺共星河

2021-10-13王海滨

中关村 2021年9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抗疫防控

王海滨

我打电话给叶培贵老师约定采访时间,电话中,他的声音听着格外苍远,背景里有些嘈杂,原来他正跟随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远在四川大凉山美姑县进行慰问演出,三天后他回到北京,稍作休整了一个晚上,又随小分队赶赴了内蒙古乌海。等他从乌海回来的第二天下午,在首都师范大学家属区我见到了他,脸带倦容,但精神奕奕。

话题就从文化下乡说起:“总书记不是说嘛,要用文化建设的方式改变贫穷,扶贫先要扶智……我虽然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是,我可以用我们国家最传统的书法艺术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

“从北京去美姑县,在路上就整整一天时间……是有些辛苦,但很有意义……”

我问,当地的老百姓们对书法下乡这种形式接受吗?叶培贵连连点头,说不但接受,而且很喜欢:“当地老乡们对书法这种艺术形式非常愿意接受……这次为三所中学题写校名,就是依照当地的要求来做的……”

“疫情暴发的时候,我写过几首诗,主题是‘愁,不是春愁,不是闲愁,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愁,愁我不能到一线去,那么,现在我可以去,到一线,用我擅长的传统的书法文化去感染他们,鼓舞他们……”

话题转到春天的疫情,叶培贵说,早在1月20号,他就通过自己开设的“予山石舍微课堂”,给学生们发出了抗疫提醒。随着疫情不断升级,他在线上又对学生们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求大家积极配合防控部署、理性看待疫情发展、科学参与防控防控:“疫情来势汹汹,人们难免处出现恐惧、焦虑,我想告诉学生们,放松身心,平复心情,同样也是战‘疫的一部分,是我们战胜病毒不可或缺的精神‘疫苗……”

叶培贵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守学校防控工作管理规定,做到不接通知不返京、不返校,认真撰写论文和精读书的同时,抽空写字,写字可强大身心:“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书法自古就是修身养性最好的方式,现在身处家中,远离喧嚣,正好可以好好揣摩其中的真谛,解读生命的意义,有助防疫,即便对论文写作也是有帮助的啊……”

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叶培贵逐一发数条微信,叮嘱大家:“把近期的隔离,变成主动的闭关修炼。闭关修炼,一定要聚焦于某些点上,不要随心随性,那就乱了,也就失去闭关的意义了。”

“一定不能乱跑!!切记!切记!”

叶培贵要求学生们趁机可以学学做饭,该跟亲师兄弟或亲师姐妹以及同类人联系的,别忘了应有的频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针对防控期间出现的一些谣言和不良言论,叶培贵则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们提出要求:不得转发任何非官方信息,可以交流心得,可以相互安慰:“我告诉他们,信心是参与防疫防控的心灵力量……”

他的学生们返校后,见到叶培贵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这场疫情让我们对国家概念的认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叶培贵当时听后频频颔首,笑而不语。他对我说,疫情暴发后,全国人民齐心抗疫,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传播。这种突发的反作用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要相信国家:“我就是想让学生们通过这次疫情会更加凝注于‘国家两个字。”

作为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人大代表,大疫之下,叶培贵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虽然我没有办法到一线冲锋陷阵,但是我可以‘宅家抗疫。”

大年正月初六,葉培贵就敏锐地意识到疫情当前百姓最为关切的是疫情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发布时效,所以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关于市卫健委就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情况建立专报平台的建议》,当天就得到回复,肯定了他的提议;此后,他先后提交了《关于紧急统筹政府微信公众号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和传播力的建议》《关于再一次要求北京市卫健委增强信息透明度以避免更多谣言产生的建议》《关于紧急提升生活服务场所的消毒和服务人员的防护措施的建议》《关于紧急出台措施协助社区一线工作人员防寒抗疫的建议》《关于返京人员14天隔离措施如何落实的建议》《关于近期防疫工作中针对不同人群精准施策的建议》等20多条建议意见。

2月14日,大兴区社工工作方面的一位负责同志一早就告诉叶培贵:“(您的建议)正在响应落实中……昨晚我们又给各岗配了棉衣、雨衣、帐篷,只是没想到雨鞋,班按照一日三班落实的。大疫当前落实贵细!您的建议很接地气。”

2月25日,国内疫情总体上被控制,然而海外疫情开始蔓延,叶培贵又提交了《关于迅速采取措施谨防新冠肺炎从国际上反向输入北京的建议》,提出无论是国内返京还是海外返京,都应该一视同仁,隔离14天。3月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规定,凡是从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等疫情严重国家经北京口岸入境的,目的地是北京的,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实行隔离观察。北京市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同志告诉叶培贵 :“您的呼吁采纳了。”

九三学社是我国八个参政党之一。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叶培贵积极建言献策,疫情期间,先后提交了《关于弘扬老科学家精神改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议》《关于疫情防控过程中防止层层加码、过度发力的建议》《关于改善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新闻发布会上若干用词的建议》等7条建议,尤其是2月16日,有医学专家强烈呼吁必须进行病理解剖,叶培贵了解到病例解剖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在请教了法律人士后,他全面排查我国法律中的有关条款,通过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提交了《关于在法律法规中强化疑似传染病尸体强制解剖规定的建议》。

叶培贵教授还担任着九三学社海淀区委主委的工作,九三学社海淀区委拥有58个支社、2000多名社员,是海淀区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主委,叶培贵教授履职尽责,积极发动支社和社员投身抗疫工作。自1月29日九三学社中央向全社发出《九三学社关于积极动员全社力量共同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通知》以来,海淀区社员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社区委收集上报的信息已经有100多条。

2月2日主委会决定向全区社员转发九三王选关怀基金会驰援湖北专项基金捐赠通知,发动社员积极捐款,叶培贵在通知中明确表示:“九三人的捐赠平台正式开通,请大家转发给社员们。以自愿为原则,不强求,不攀比。不论多少,爱心无异!”叶培贵个人先后通过王选基金会、北京文联、北京教育工会等平台,捐赠了3万多元。据不完全统计,海淀九三社员通过王选基金会捐款34万多元,通过其他途径捐款555万多元,总计近600万元,以及防护服、消毒水、酒精等抗疫物资。

叶培贵说:“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同心同向同行,是我们九三人的精神,海淀九三人在这方面绝不会掉队。”

2月6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决定组建心理辅导团队,接到通知后,叶培贵教授向区委统战部报送了《关于市委统战部组建心理辅导志愿团的几点建议》,希望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团员安全。2月23日,市委统战部和区委统战部发出民主党派成员对接社区的号召后,及时与统战部、社市委有关领导沟通请示,就党派成员对接社区过程中跨单位、跨社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后,紧急召开网络主委会,起草并向各支社下发了《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关于响应市委统战部要求发动支社和社员进一步参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疫无情,人有爱;与江山,同气概

当然,叶培贵所说的“宅家抗疫”并不是闭门不出,作为北京首师大社区的一名常住居民,叶培贵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社区防控值守。回忆起值守的事儿,叶培贵说:

“一起过年,一起抗疫。今年年味儿很特殊,它融入了责任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还有大国担当的味道。”

我了解到疫情期间叶培贵曾自费购买慰问品,和八里庄街道的相关人员一起到美丽园、水云居等其他六个社区进行慰问,也曾主动联系五道轩茶馆,代表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和九三学社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向社区值守人员赠送茶叶和其它慰问品,就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但叶培贵说这都是分内小事,不值得一提,还是说说他自己从事的专业吧。

叶培贵1994年硕士毕业留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教授书法,诗词也是他的兼擅。真善美是他艺术作品不变的主题。在整个抗疫过程中,诗书成为了他的利器:

1月29日,武汉市书法家协会响应中国文联的号召,举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夺取胜利——武汉书法篆刻网络媒体展》,叶培贵第一时间创作了“迩安遐遂”参加展览;1月30日,应邀为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心手相牵美善不息——书画频道携手艺术家共同阻击疫情特别活动”创作《福缘善庆》,参加展播和义卖。此后,北京文联、贵州印江、《中国艺术报》、首师大书法院、中国书协、《书法报》、《美术观察》、北京市政协、北京九三市委、清华美术基金会等机构纷纷约稿,有的是为主题网络展创邀作品,有的是为义卖征集作品。不论什么用途,只要是为了抗疫,叶培贵总是第一时间认真完成。初步统计,包括赠送社区工作者的作品在内,叶培贵教授为抗疫工作创作的书法作品,超过了30件。

“疫无情,人有爱;与江山,同气概”——是他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网络展书写的作品,《中国艺术报》《团结报》《现代教育报》等纷纷转载。

“瘴风江海漫,九域起同仇。纵是烟尘恶,凝心共载舟。”——是2月9日,他应中国书协之邀,以“全民抗疫”为主题,为“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书法网络展(三)”创作的作品《同仇》。抗疫第一阶段结束后,国家博物馆举办抗疫书法展,他又书写了这首诗参加展览,国家博物馆已经致信叶培贵,准备收藏这件作品。

“德馨绛帐。”——是他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居委会的赞美,因为他觉得在居委会一班人的组织领导下,首都师大的老师们感到了家的温馨。

“得天”、“善庆”、“德馨”、“行健”、“致祥”“康宁”“弘义”“兴仁”“鸿福”“凝瑞”——是他为首都师范大学社区义务值守群众所写的十幅作品。

“平安是福”——是他为周边几个社区值守人员手书的几十张作品。

……

这每一幅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叶培贵的匠心:“有些作品,我都选用大幅,便于略加挥洒;之前,我不怎么用楷书,但今年很多次用了楷书,因为楷书更有利于公众的接受……”

“从武汉疫情暴发,病毒传播迅速,但是,我想让大家看到,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从首都师范大学社区居委会书记徐惠话里,可以看出叶培贵这一朴实愿望得到了实现,她说:“叶培贵老师的字对大家是非常大的鼓舞!”

2月21日,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抖音上发起“我想对你说”活动,从来不用抖音的叶培贵教授也开通了抖音:“将近4万的医护工作者和专家从全国各个省市集结,支援湖北抗疫工作啊……我只有感动……我想给他们说句话送祝福……”

叶培贵手书一首五言绝句作为赠语,在抖音上祝福白衣天使们:“得岁香如故,凌波不畏寒。一枝春共好,日日报平安”。

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看到了他的祝福。

从抗疫战斗打响直到现在,平时就勤于笔耕的叶培贵,虽然像他自己所说的,宁静的心态被打碎,诗思经常难以延续,但所作诗词也有一二十首。这些诗作,题材多样,有的咏节气,有的咏风雪,有的咏生活,但不论哪一种题材,在立意上总是与抗疫有关,没有一首是吟风弄月的,更没有一首是局限于一己的闲愁逸趣的:“已是春将半,无花有瘴烟。浓愁似飞雪,飒飒管城前。”——是写疫情初始时他的焦虑;

“豪芒如有用,敢亦扫昏埃。何必同飞雪,凝愁入砚台。”——是他联想到武汉前线,深感书生在这一刻的无用。

《美术观察》杂志开辟专栏“疫情无情,诗书系情”,第二期就刊载了叶培贵手书的上面这两首诗歌,他在创作手记中写道:“前人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现在却是微信短信网站信信信入眼,而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主要地聚焦于疫情了,这个春天将因此而永远留下特殊的记忆……”

本文作者与叶培贵合影

的确,2020年的春节、元宵节相较于我们以往的每一个乃至以后的每一个春节、元宵节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少了许多欢愉的节日气氛,少了许多欢庆的节日活动,少了许多期盼已久的相聚,但是多了一份份责任,多了一份份担当,多了一份份感动。现在,这场防疫战已经远去,在全社会的努力下,疫情已经逐渐好转,全国各行各业有序复工,社会逐渐恢复生机勃勃的景象,但疫情防控工作仍然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身兼多种角色的叶培贵也仍然在路上。

叶培贵的书房到处都是书柜,使得整个空间显得狭窄拥挤,门楣上方端端正正地挂着“予山石舍”的牌匾。叶培贵说,这个斋号是恩师欧阳中石先生所赐并亲笔题写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予山之石呢?我认为先生是以此告诫我,要更加谦虚……这也是多年来我的行为准则……”

走出予山石舍,我脑海里一直回荡着读书、教书、临帖、过日子等词汇,但这些都不符合叶培贵,他虽一介书生,蛰居斗室,却虚怀若谷,心怀天下,大疫之下,为抗疫助力,为时代铭文,位卑未敢忘忧国。

尽管叶培贵自己“联想到武汉一线,深感书生在这一刻的无用”,但我们深信,因为角色不同,贡献的方式也不同。叶培贵深感的“無用”,实际上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已然是抗疫工作中非常“有用”的一份力量。而不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力量的参与,我们才取得了这场特殊遭遇战的决定性胜利吗?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希望的火苗于冻土之下熊熊燃烧,细微之处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布衣之下流淌着滚滚热血,悄然凝聚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繁星闪烁,点缀星河,共同耀亮了长空。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抗疫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首都师范大学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