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落清波若镜天
—— 华蓥山天池湖生态修复与保护

2021-10-13文图邱海鹰

绿色天府 2021年8期
关键词:天池石漠化湖畔

○文图 邱海鹰

天池湖位于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天池镇境内,是川东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喀斯特季节性天然湖泊,水域面积3800亩,蓄水5500 余万立方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天池湖周边开设了30余家企业和200余家畜禽养殖场(户),因天池湖周边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导致湖水污染严重,对片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岸线植被及土壤造成严重破坏。2018年以来广安市大力度实施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用心用情守护天池湖的青山绿水。

为让天池湖恢复往日的模样,华蓥市强力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打响天池湖水环境保卫战--相继关闭湖泊周边30多家大小纸厂、洗选煤厂、煤窑及石灰窑等污染企业和关停搬迁200多家养殖场(户);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天池场镇及天池湖沿线污水管网,有效解决了湖畔3000多名群众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并出台了《天池湖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洁净水”行动和“河(湖)长制”;将天池湖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一、二、三级保护区,聘请了20余名协管员,全天候巡逻守护;组织附近居民成立水源保护队,坚持开展湖面巡视、水上漂浮物打捞、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

同时,针对天池湖消落带水位变动特点,最大限度保持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以水系绿化、彩化为重点,自去年以来,在月亮岛以及湖畔消落带较大的码头、仁和、王家坝等村,栽植池杉、水杉、芦苇等水生植物和水陆两生植物以及银杏、紫薇、春鹃等彩叶树种达20多个品种计150余万株(丛),治理消落带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华蓥山天池湖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做大的开挖,维持生物多样性,不破坏生态系统;针对天池湖消落带水位变动特点、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基塘工程、林泽工程、复合结构缓冲工程,修复并构建健康的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增强消落带湿地的自我调节和维持功能,实现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

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立足实际,以湿地修复为基础,以增强生态功能为切入点,将湿地修复与周边荒山治理作为重点,把湿地修复与湿地景观培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减灾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将消落带景观整治、产业链打造融为一体,实现生态产业化,全面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着力构建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通过湿地修复、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等方式,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华蓥天池湖创造出“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人居环境。

据天池镇相关领导介绍,他们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绿化天池湖。整合用好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在天池湖畔仁和、五家坳等村连片发展“青脆李”333公顷;在湖畔广泛种植各种观赏树木,并依托傍山靠水的地理优势,积极在天池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之外,采取“政府投资入股、村组荒山折资入股、专合组织经营服务入股”的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从曾经的卖‘资源’转型为现在的卖‘风景’,不仅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色,同时也用实践证明,在守护青山绿水中也能收获金山银山。”

而杨正茹是天池湖生态修复的直接受益人。她和丈夫曾小华常年在外经商、务工,听说家乡天池镇仁和村被治理后的石漠化土地适宜栽植李子树,便于2018年春天带着积蓄,租下村头250多亩石漠化土地栽植“青脆李”、“五月脆”等优质水果。当时,她和丈夫的心里悬吊吊的,“这石头缝里栽不活李子树怎么办?!” 夫妻俩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栽植、护苗、修枝……直到幼苗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夫妻俩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这下我们终于放心了,石漠化土地上不仅能种李子树,而且结出的果子比其他土质上的还好。” 杨正茹喜不胜收,今年是盛果期,大约产果5万斤左右,平均每斤售价6块钱,产值将达30万多元。“既绿了山梁子,又鼓了钱袋子。这样的事儿,干得!”

随着对华蓥山天池湖水环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天池湖水变清了,湖畔山变绿了,呈现出一幅“云落天池若镜天,湖光山色绿黛敷”的画卷。

猜你喜欢

天池石漠化湖畔
今夜的天池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黄天池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天池
破解湖畔“密”语
湖畔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