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百万亩森林装“上千里眼”

2021-10-13文图何云霞吴庆顺

绿色天府 2021年8期
关键词:林火火情林区

○文图/ 何云霞 吴庆顺

绿色传承

随着生态建设被提上国家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我国森林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长,形成了良好的绿色生态体系。而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草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依然尚未取得长足进展。秉承“生命至上,科学扑救”的宗旨,森林火灾预防和发现比扑灭更具现实意义。有着110.34万亩森林资源的四川省川南林业局,深感责任重大,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试点项目。

建设期间 爬山涉水 攻坚克难

以2014年11月25日《国家林业局关于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为起点,以省厅、市局、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为支撑,以川南局全体职工的契而不舍为基础,该项目几经挫折,于2015年11月11日通过第四次政府采购中心成功招标,在2016年3月冰雪解冻后得以开工建设。

远山巡护

集中整训

历经了因林区便道几乎全部损坏,大车沉陷,骡马摔伤的运输难;当地居民为个人利益,阻挡建设,高价索要赔付费的推进难;施工设备辛苦运送到目的地,却被损坏、盗走的管护难;地形复杂,气候异常造成的作业难;山势陡峭、无路可循,林区监控铁塔的建设难,施工时间被迫延长,施工成本被迫增加。

“斗斗车儿咕噜噜,前拉后推上山峰,星星眨眼电筒照,货到地点一点多。问天何故落偏雨,骂地何故垮方多,十装十卸几欲哭,时间耽误精神费。累了扑车打个盹,饥渴卧沟清泉喝,前面纤夫绳索勒,后面脚蹬打颤颤……” 这段打油诗就是局防灭火办工作人员陈瑞斌在执行一次任务时的深切感受。

2016年9月1日根据工作安排,他和他的同事廖斌,与局六一六林场场长石勇亲自带队,组织林场党员干部、职工及当地村民等15人,凌晨6点从位于峨边县黑竹沟镇的场部出发,8点到达黑竹沟管护站后,开始用板板车转运1000多公斤设备材料向目的地进发。沿路经过了10多处垮方,硬是用肩扛、用背背、用手抱,把设备和板板车分别搬过垮方点,又继续装车前行,如此反复10多次,行进了约15公里山路。天不凑巧,半夜又下起大雨,大家咬着牙默默承受着,逼着一股劲,继续坚持!终于在第二天凌晨2点才把设备安全送到作业点,连续作战26小时,克服了垮方泥石流地质灾害和暴雨天气,在所有干粮、水吃完的情况下,强忍饥饿,非常艰苦的完成了又一次设备材料转运任务。这也是该项目在川南局7个林场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作业条件下,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全力推进该项目的正常实施。

光板维护

投入使用 系统培训 效果显著

历经16个月,2017年8月3日该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监控铁塔8座,林火视频监控前端16套,网络传输系统1套,风光互补供电系统4套,市电供电系统12套,林火视频监控控制系统1套,GIS地理信息系统含地图数据。总投资953.5万元,建设范围从611林场至617林场,监控覆盖面积达510平方公里。

看见一个个林火视频监控前端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投入到局视频监控室大屏上各监控点的清晰画面时,参与该项目的每一个人,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建设在各林场至高点的监控铁塔就是新一代的瞭望人,全天候不眠不休、多角度的监控,像一张覆盖着广袤林区的保护网。通过与林场护林员的功能互补,顺应了森林管护“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的发展要求。

在非防火期,局相关工作人员会对监控台站的位置进行优化,保证其监测网的监视覆盖范围完整。同时根据系统信息录入、报表制作、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等得出的结论,对林区防火设施和扑火队伍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局护林员则通过人对人的开展《森林法》、《天然林保护条例》《护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设卡设点的严格管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巡护,至上而下形成了严密的森林管护体系。

在防火期,局相关工作人员会接收气象部门的火险天气预报与火险等级预测结果,加强对监控设施的管护、优化、使用,通过设备为各地提供各自不同的火灾预防措施、火源管理措施、扑火队伍战备措施等辅助意见。局护林员则依据相关意见,做好日常管护工作的同时,清整灭火用具、补充灭火物资、搞好队伍演练,时刻保有关键时候靠得住,危难之处上得去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一旦发生林火,相关工作人员会分析监控设施提供的画面、信息,迅速向决策者提供林火区位、蔓延速度、火场扩展趋势、火线强度等重要的火情数据。根据林火发生地的动态信息,利用本系统的虚拟演示实现对扑火工作的复杂指挥。局护林员应服从指挥,到达现场、科学作业,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并杜绝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林火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本系统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利用资源管理系统对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局护林员应处理好余火、进行现场灾后评估,并在后期的栽、补、种中,起到积极作用。

取得佳绩

观察植被

扫除霜雪

发现火情 及时处理 科学应对

2017年2月4日14点23分,局视频监控室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预警定位系统发现峨边与甘洛交界处有火情报警,初步确定为马䯃山脚下两县交界处。

及时向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报告,接到报告后,县指挥部要求继续对火情点进行视频监控,并通过监测到的情况,进行了灭火工作布置。同时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立即联系了邻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告知发生火情的准确地点和现有火势。

邻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接到通知后,马上组织人员赶赴火情点进行现场处置。我县也抽调本局611林场森防队员奔赴火情发生处进行现场处置。因定位准确、扑救及时、方法合理,火情得到有效控制。进行余火清除后,全员安全撤回。

事实证明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的准确定位和全程火情监控,为灭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探索奋进 任重道远 未来可期

除了日常的林区火情监控,该项目中的视频监控室还有远程控制功能;提供全面、清晰、可操作、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功能;以及向上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经过4年时间的运行,因勤于日常的设备维护,该项目各监控点的高清透雾摄像机、长焦透雾镜头、红外成像仪、重载云台、防盗摄像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等设备运转基本正常,森林视频监控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林火识别、烟火预警、定位等软件运行正常。

但项目运行至今,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其一,虽然在县级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该项目网络传输运行费已纳入县级地方森林防火财政专项预算,确保了项目顺利、长期运行使用。但由于电子产品长时间在寒来暑往的野外工作,容易老化,现已超过厂家质保期和维护期,后期每年需要大量资金更换设备,而川南局靠政策吃饭,资金缺口大,已无力更换和维护。其二,川南局实施人员分流进行减员增效,职工长年只出不进,现有人员文化知识欠缺、年龄老化,在设备使用、维护方面无专业人才。其三,设备主要在林区野外,防破坏和防盗的问题也客观存在。

继1998年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09年率先实施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到2014年率先实施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试点项目,四川省川南林业局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拼搏创新 求实 自强”的企业精神。我们在感慨自己的家国情怀时,也为这个试点项目政策延续和资金配套方面的欠缺,扼腕叹息。在目前林区地型复杂,管护职工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下,该项目对林区及时发现火情、准确定位、尽早扑救,及森林资源有效管护等方面意义重大,作用显著,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试点项目,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很多做法值得推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中央特别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由此可见,伴随十四五规划的循序推进,林草业行业宏观环境正在逐渐回暖。建议政府、市局能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设备和维护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内资金计划,以确保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实现传统守护和电子科技的有效结合,佑一方林木苍翠,护祖国绿水青山。

猜你喜欢

林火火情林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火情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一种面向森林火情监测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林火蔓延中林火-风双向耦合模拟研究进展
半边天
人民调解扑灭“紧急火情”
电视机起火了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