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学徒到大工匠
——专访紫金矿业集团研发员李良

2021-10-13林超君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靶材金银钳工

文/林超君

初入职场,小学徒崭露头角

1981年,十八岁的李良从龙岩地区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分配在上杭县农业机械厂(油嘴油泵厂),在这里他工作了13年。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李良,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学徒,一心扑在工作上,跟着师傅学习专业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直到一次隔壁车间一个工友的头被卷入了生产机器里时,工友们看着被牵扯的头皮都不敢靠近,闻讯而来的李良当机立断关闭了机器,并鼓起勇气跑过去抱起受伤的工友就往厂门口跑。李良说:“那个时候没有汽车,跑到厂门口的时候刚好门口有一辆摩的停在那边,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工友送到了医院,我又一路把受伤的工友抱进了急诊室。”因为抢救及时,受伤的工友脱离了生命危险,满身鲜血的李良这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这场事故处置及时,李良给厂里领导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刚好第二年有高级工培训,李良被推荐参加了高级工培训。培训归来的李良更加努力工作,不久便在工厂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冠军。年轻的小学徒备受鼓舞,为了回报工厂,李良潜心专研技术。李良的工作岗位是模具制造,在严谨的工作中,他发现工厂现有的一些模具存在缺陷。于是,他通过专研和不断试验设计改进了十几付工模夹具,投入生产后为工厂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自此,李良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一路向前。他改进铣齿杆模的夹紧定位机构,使成品率从95%提升到99.5%以上,提高生产效率5%;改制V型钳口对油泵紧帽的下料,每年节约Φ28圆钢800多米,计5.2吨;在转塔六角车床上安装反向小刀架,一次进给同时加工两个加工面,提高工效28%;对磨油泵柱塞套肩胛面夹具重新设计,砂轮利用率提高25%,年节约工料费用6000余元;在对偶件研具的改进中成品率提高5%,年节约酚醛布棒费用2000余元。

投身矿业,踏上新征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94年,李良调到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金冶炼厂,从事机电、金银工艺品加工、金银铸锭等工作。虽然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但他依然把刻苦钻研当成快乐的事。他的钻研成果五年来为公司创造8000万元的效益。其中主持组建黄金冶炼厂回收车间和厦门金属加工厂,应用新工艺回收黄金1吨多,回收白银3吨,在原有基础上为企业增加效益五年合计2300余万元;首创3公斤平模浇铸技术,此项工艺使得克金成本降低0.03元,年节约成本360万元,直接提升了企业效益;并利用3公斤平模浇铸技术与同行交流,换取黄金萃取工艺,每克金降低提纯成本0.02元,每年增加收入200多万元,3公斤平模浇铸技术五年来其为企业增加了近3000万元效益;在机械设计改装维修上,每年修复各类安全阀一百多件,节约成本10多万元,解决大型液压机装置液压系统问题、大型风机密封易损件问题、对铜板剥离设备提出增加支撑强度等三项结构改进建议,对该设备工作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每年为公司节约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提升效益220多万元。

提升自我,攻克技术难关

扎根生产一线的李良,39年始终如一,立足岗位,苦练本领,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和奉献,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凭借其精湛技艺和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岗位工人成长为我国黄金冶炼行业金银工艺品加工、金银铸锭、金银靶材制作等领域知名专家型技能人才。在一线岗位,他像科学家那样执着钻研,攻克了3公斤金锭平模浇铸、400盎司金锭浇铸、贵金属靶材难关,为企业发展、行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良到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金冶炼厂工作初期,黄金浇铸工艺一直是公司的技术难关,公司技术人员攻关了一年多,仍未解决金锭浇铸的外观缺陷的问题。后来,公司把这个问题交给李良,李良接受任务后开始钻研,他创造性地使用金锭浇铸排气装置,仅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使50克、100克制作工艺装备,一次性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400盎司金锭的外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顺利通过英国伦敦黄金市场协会LBMA认证,为公司进入全球金银交易市场,扩大国际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受金山黄金冶炼有限公司邀请,解决银锭产品外观认证工作:采取从温度、模具参数修改、操作手法过程等措施进行改进,使银锭外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次性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为2012年8月金山黄金紫金图形银锭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证书和牌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尝到技术创新的甜头后,李良一发而不可收拾,不断地在岗位上做一些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攻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关。他主持的项目先后取得五项国家发明专利,还有多项项目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008年6月18日获金锭浇铸排气装置和大倒角金锭铸模专利权,2010年11月20日获实用新型跟火焊枪专利权,2011年2月16日获实用新型倒角整体式银锭浇注模具专利权,2016年12月5日获实用新型一种贵金属熔炼用锥底坩锅专利权。2018年主持的五项项目分别为:一种湿法冶金电解用阳极板、一种气动元件用的降噪装置、一种贵金属熔炼用坩埚、一种高频加热用石墨坩埚和大直径贵金属拉线装置。2020年~2021年获实用新型项目分别是:金银蒸发料切粒装置、大直径贵金属拉线装置、手工小直径贵金属拉线装置、一种贵金属靶材加工的雕铣机夹具、小直径贵金属拉丝装置、手动贵金属圆片切割装置、机动贵金属圆片切割机。其中大直径贵金属拉线装置专利,针对金银深加工项目中自动切金银粒机的噪音等难关,对高端集成电路靶材制作工艺定制方案,设计制作大直径拉线工具,对定制的自动切金银粒机进行改造,降低噪音、改善劳动环境,用铜块定位块消除噪音。改造后,进料口降低原料损耗80%,设计切金银非标工具模具,金银产品生产出200公斤,每克利润8元,为公司获得160万元利润。2018年金银深加工项目作为紫金矿业集团黄金冶炼有限公司转型重点,预计将为公司提升1600万元利润。金银贵金属靶材的研制获得2017年度中国黄金系统一线职工科技成果二等奖。

2020年冶炼公司成立新材料技术中心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虽然近年来黄金冶炼公司先后开发出工业级5N高纯金、5N高纯银、5N高纯铜、金锡、金镍、金锗镍、金银、银铝、银铜等蒸发料及靶材新材料产品,但是对于大型靶材的研制却迟迟未有突破。

面对企业转型的急迫性,研制大型靶材刻不容缓,新材料技术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才能成功研制出大型靶材?李良的研究技术改进大多数为机械设备,与如今的数控设备完全不同,57岁的李良仍然在学习,和一线操作工人一起研究探讨。

华丽转身,成为大国工匠

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李良在设备前一次又一次地编程试制,因为贵金属加工涉及收料做金属平衡,每次试制结束总要花大量时间清理余料,残留在设备管道的、设备缝隙的、设备过滤布的都要仔细清理,每一次的弯腰清理,每一次的探视他都亲力亲为。也是在每一次的尝试中,不断发现问题,在大型靶材的研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何将原材牢靠地固定在设备上,然后加工出客户所要的尺寸,因为原材的外围需要铣掉,才能得到目标尺寸产品,因为贵金属的强度、韧性等机械特性与钢铁等普通材料的差异,这就导致无法像普通加工零件那样进行装夹锁紧,只能抛开传统的紧固方式而重新思考。在许多的夜幕下,李良拿着他的笔不断写写画画,那紧锁的眉头,那装满一桶废纸的纸篓,还有那昏黄灯下的图纸成了他攻坚克难的常态。

在上杭县农业机械厂工作的13年和在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度过的26年间,虽然是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但是李良都把“大国工匠”当作自己的不懈追求,刻苦钻研、争创一流。多年来,李良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把自身的学历提升到了大学本科,重要的是还完成技术攻关50余项,获奖技术创新成果40余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

培养人才,大工匠义不容辞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李良还勤于技能的传播,几十年如一日,甘为人梯,给身边的年轻人免费做“导师”,他将自学掌握的各项技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车间的年轻员工。在以师带徒“传、帮、带”上,他积极为公司做好后续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每年培养8至10名技术骨干,其中指导铜业公司周衍干获得2012年全国黄金行业职业钳工赛第十一名,指导罗日火在2012年全国黄金行业职业钳工赛中获得优秀奖,2016年获得龙岩市职业技能赛钳工第三名等多项好成绩。2021年7月龙岩市职业技能竞赛中,工作室成员周衍京以实操第二名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7年,李良成为龙岩市第一批大师工作室“李良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他的创新示范辐射作用得到持续提升。此外,李良的创新事迹深具业内知名度,他获得国家级技能钳工裁判员资格证书,并于2012年担任全国黄金行业职业钳工赛钳工裁判员;多次参加全省高技能人才巡回演讲;2017年被聘为龙岩技师学院客座教授,上杭县职业中专学校特聘教师;不定期到技师学院、职业中专授课。

李良的成长足迹记载了他对职业技能的执著追求与热爱,书写了他在本职岗位上自强不息的进取历程,诠释了一名新一代企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真实内涵。

猜你喜欢

靶材金银钳工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热压法制备二硫化钼陶瓷靶材工艺研究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玻璃磨边机改造成氧化铟锡靶材磨边机的研究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风雨后见彩虹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