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金玲:至暗时刻,心中总会有光

2021-10-11张凡

ELLE世界时装之苑 2021年10期
关键词:父辈武汉美的

张凡

曹金玲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美学博士,编剧、作家、导演。代表作电影《莫尔道嘎》 《 武汉日夜》等。

作为纪录电影,《武汉日夜》里的那些影像可能你从未见过。影片素材来自于武汉当地30多名摄影师,拍摄于疫情最危急之时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的ICU病房。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看到疫情之下的英雄城市—那里不止有空旷的街道,还有努力生活的身影,更有“破茧而出”的新生,人们无所畏惧,迎接阳光。他们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们的名字,普通又独特。正是这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构成了家与国的鲜活历史,是他们,构成了我们。

从悲伤中生出力量

和許多以特定有限的普通人为主角的纪录电影有点不一样,《武汉日夜》的拍摄对象多达十组人物,没有谁得到特别多镜头的偏爱,但观众又能从这些细碎的线索里,感受到每个人在各自不同的身份下,一起面对疫情这个不可抗力的坚韧精神。

“我不想做庞大的宏观的叙事,那样最宝贵的东西就没有了。我就想做小人物,更具体一点说,是大家彼此之间的陪伴。”这样平实的风格,是从曹金玲导演被选中那一刻就定下的。

这是完全不同于之前任何一次电影拍摄的全新体验。平时拍电影,导演都会花两三年的时间,把剧本、分镜头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几乎已经可以看到我的电影了,才会去拍”。但这次来不及“准备”了,甚至曹金玲一开始工作,就已经是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小院子,带着自己的团队没日没夜地讨论怎么处理前线拍回来的素材。

如果说原来拍电影,最初考虑的主要问题是自己如何从头构建一个故事,那这次的重点则是取舍。发生在那么多人身上的事情已经成了既定事实,选择哪些,用怎样的剪辑呈现出来,才是这次创作的更核心的重点。

“单纯的悲伤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找从悲伤中生出来的力量。”用五个月时间精挑细选和剪辑,甚至经历了剧组里每个人都为自己想保留的素材争辩之后,最终留下的情节,可以用曹金玲导演的这句话来高度概括。

譬如影片中一位叫李超的患者,他直到痊愈出院,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奶奶都已相继离世—摄影师拍摄了大量素材,包括有为家人安葬的全程,但曹金玲导演只选用了他为家人选墓地的素材,他在选好后,安静地说了一句“一家人在这里团聚了”深深触动了她。除此之外,曹金玲导演选用李超复工前,在路边吃了一碗面当作他这个人物线的结尾。“我不太想用那种聚在一起烧纸和大哭的崩溃画面,那样就失去了这个事件给我们的意义。如何抱着悲伤继续前行,是我们想要探讨的话题。”

用本能去记录瞬间

在每一次给绝望赋予希望的过程中,曹金玲导演也在反思拍电影这件事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武汉日夜》的拍摄素材并不是出自某一个专业摄影团队之手,而是“谁能进去,谁拍”。当时的武汉已经不可能让任何人为了拍摄专程进入,尤其电影拍摄的主要场景是医院ICU病房。

“很多是摄影记者拍照的时候给我们带一点视频。而且机器进病房要用保鲜膜包起来,很多镜头失焦,甚至摇摇晃晃,更别说考虑什么运镜和构图。现场的声音也都哗啦哗啦的,因为麦克风进不去……”虽然没有亲自站在现场,但说起拍摄过程,曹金玲可以根据画面,清晰地指出每一处问题。尤其是全部素材一共动用了30组拍摄团队,但“所有组用的机器都不一样,帧数不一样,画面风格也是不一样的”。这在她之前的拍摄经验中,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但这一次别无选择。而且,当时的拍摄环境太艰难,这些镜头已经来之不易。

“我们拍电影讲究Key Moment(关键时刻)。但有的摄影师本职工作是图片记者,他的本能就是在这些关键时刻拍照,所以我们在后期剪辑时非常被动。” 武汉解封后,曹金玲去了一次武汉。虽然剪辑时有无数次因为画面的不完美而感到无助,但当她见到这些记录下危机时刻的人,她更多的是感激,“他们距离医院和病人足够近,足够真实,但也足够危险。是他们出于新闻本能的及时拍摄,让我们得以看到那些瞬间。”

经历过这样真实的纪录电影,曹金玲更深入地思考电影的意义:“很多人说电影是讲故事的,但在我看来,电影是传递情感的。电影画面的焦点应该来自内心,来自于画面中所蕴含的情感。”

包括影片的最后,曹金玲打破了自己心里曾经对电影创作的一些禁忌,由曾经合作过的演员周迅为《武汉日夜》唱了一首主题曲,将片中所有人物的当下剪辑了进去,也是因为她希望传递出一份的柔情。

从电影的角度,或许《武汉日夜》有各种细节上的瑕疵,也颠覆了曹金玲心里对拍电影这件事的一些固有设定,但它实现了更多超越技术层面的情感传达,就像主题曲里唱的那样,“你真好,你真好,太多的,我也做不到,为你,我要过得更好”。

关于父辈的故事

提到父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付出和辛苦。

他们出生在我们国家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时候,但正是他们用自己青壮年时期的拼搏,为我们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可以自由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具体到我自己家,我的父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小的时候,我家住在中俄边境上的一个小城镇里,父母都是搞文艺工作的,虽然家里没有那么富裕,但家里总是很有氛围:爸妈会在院子里、山坡上和朋友一起组乐队唱歌,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总挂着小彩旗,冬天还会有棵圣诞树,哪怕没有礼物,上面也会缠着彩灯。父母总是引导我们从自然、从艺术中去真切感受生命,由于这样的成长环境,我后来做了电影,弟弟学了音乐。

父辈带给我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我也一直在肯定中长大,就像现在很多人说起的,可以用童年治愈一生的那种。小时候父母总夸我“聪明,智商超群”,虽然现在认识到并非如此,但在成长过程中,会给自己很大的心理暗示,做好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这也给了非常大的勇气,让我在不断认定、选择自己最爱的事业过程中,一直拥有前行的动力和自信。

灵感书单

《悲剧的诞生》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在本书中,尼采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书里的一些内容对我的触动很大。比如书里说,审美是需要引领的,我们之前的教育里其实是缺少美学教育的,只会让孩子去学钢琴、考级,但没有教孩子音乐到底是怎么展现美的,还有什么是美的绘画、什么是美的戏剧……审美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猜你喜欢

父辈武汉美的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打破平衡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美的校 美的人
尊敬父辈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