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的饭局》:还原出生活化的鲁迅

2021-10-11张家鸿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饭局鲁迅

张家鸿

自古以來,饮食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它虽以物质为基础,却在日常生活中升华为情感、凝结为文化,成了无数人携带在身心里的地域特征。普通人如此,大文豪亦是。鲁迅在哪里吃过饭?鲁迅和谁吃过饭?鲁迅喜爱的菜肴有哪些?鲁迅在吃饭时和朋友聊过什么?《鲁迅的饭局》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详实的答案。

当然,薛林荣的写作绝不只是停留于饭局的表相。换言之,饭局上的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只是他论说鲁迅的切口。

因了蔡元培对自己几乎无处不在的照拂与关爱,鲁迅对生命中的贵人向来恭敬,应贵人之命设计北大校徽,成为不褪色的佳话。与钱玄同关系由亲近到疏远,提及《鲁迅日记》中对天气变化的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既是个人趣味,也是生命哲学。书中梳理鲁迅与故乡关系变迁的《传叔祖母治馔饯行》是颇值得玩味的妙文。从1919年12月19日的饯行谈起,以鲁迅最后一次回乡的行踪为线索,而后道出故乡在先生心中的地位更迭,且如何影响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可谓深入浅出、别开生面。由此可知,《鲁迅的饭局》是一册有嚼劲的书。

“鲁迅只是散淡地在小说、散文、书信、日记中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他的口味。”但散淡不等于无所谓。他有自己的喜好,很多时候在哪里吃饭、宴客,并非全然不在意。他对闽菜的挑剔、不满,即为一例。在上海的特色酒家食三蛇羹,自省人真是可怕。居京时的中秋之夜,品尝家乡美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它勾勒的不是神化的鲁迅,而是生活化的鲁迅,这个鲁迅充满世俗气、烟火气。

此外,他的交游史与朋友圈在觥筹交错之中尽显无遗。宴会上,鲁迅有时候是晚辈。更多的时候,鲁迅是同辈人中的一个,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环绕身旁。还有一些时候,鲁迅是给人温暖的前辈,待人慈祥的长辈。

书中提及两次宴请年轻人的饭局。1925年正月初二,在北京西三条胡同的家中,鲁迅宴请陶元庆。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对陶元庆“抱歉而感激地一批批索画”,对年轻画家来讲,是鞭策亦是信任。因此,宴请也就显得隆重且有深意。1934年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请客,为了这次宴请,他提前一天前往这家豫菜馆订菜。来的宾客有茅盾、聂绀弩、胡风、叶紫等作家。他们是作陪的,真正的客人是刚到上海的萧红萧军夫妇。这样的安排让一路风尘仆仆来到陌生城市的二萧,感到无限温暖。

此书呈现的,不只是鲁迅个人层面的内容。借助饭局,梳理出的是民国学人的某些独有特质。

“鲁迅与刘半农的交往,爱与憎恶交织不言弃。民国学人,格局是很大的。”盛怒之下,因事废人之举比比皆是。鲁迅与林语堂、鲁迅与胡适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郁达夫因长兄郁华由北平调任上海,在上海聚丰园设宴。散席时,东道主请客人题词留念,鲁迅当即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句。后来,鲁迅以此句为基础,写出七律《自嘲》赠予柳亚子。后又把“对”字改成“看”字,题赠日本和尚杉本勇乘。觥筹交错之时,这种“山水酬唱、渔歌问答的风度”,令人浮想联翩。

此书令人神往之原因,不仅在于鲁迅饭局上的情境之真实,更在于这些穿着长衫、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文化人活得洒脱、过得随性,有着充满个性的精气神。在这本书里,鲁迅成了众人的核心,他是作者观察思考的起点,也是提炼总结的终点。因此,读者不妨把此书视作鲁迅别传。

别传之“别”在于别出机杼,另辟蹊径,自成一体。“别”还在于它呈现的是烟火升腾、味道交织之后的鲁迅,或舀汤或夹菜或品酒或絮叨的大先生,如同坐在读者身旁说着体己话,让人觉得亲切。读者若能在鲁迅的日记里,找到一道他钟爱的也恰是自己喜爱的菜肴,岂不离先生更近几分?

本期推荐

直击时代和人心隐痛的一堂文学现场课

作者:张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全新角度展现当代北漂青年的真实生活

作者:林特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猜你喜欢

饭局鲁迅
鲁迅防窃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孔乙己
菱生山中
阿迅一族
“饭局三问”也需“饭局三查”
饭局
饭局趣话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