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孩子,该怎样做?

2021-10-11蔡淑荣孙心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陪伴孩子

蔡淑荣 孙心

还清晰地记得:2005年11月5日,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对我说:“妈妈,你笑起来真好看。我喜欢听你笑,更喜欢看你笑。妈妈,一看到你笑,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可是,妈妈,我一看到你板着脸、漫不经心的样子,或是对我发火,我心里就发毛,是不是我又做啥错事了……”孩子的一席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还真是有些愧疚。

你会爱孩子吗?

父母爱儿女,这几乎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就不是容易的事了。”的确,爱是一码事,会不会爱又是另一码事。

爱孩子不等于让他吃好、住好、用好;爱孩子不等于呵护备至、亲力亲为;爱孩子不等于事事包办代替;这样的爱是低级的爱,是缺乏理性的爱。如果父母总是抱着孩子走,又怎么能让孩子长大?在对待子女问题上,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是他们成长的权利。我认为爱孩子最起码应该从下面三点做起:

1爱孩子更多的应该是陪伴

陪伴,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真正做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陪伴”是指随同做伴,也就是父母要尽可能多地陪着孩子,包括陪孩子玩耍、看电影、郊游等等。除工作时间和偶尔的特殊情况外,尽量做到家中有人,让孩子回到家里感觉温暖,这也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陪伴”而不是“陪读”,陪孩子一起学习虽然也是陪伴,但更多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督看管,父母在无意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自主,养成了依赖习惯,这种习惯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陪伴也可以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互不干涉,各有自己的空间、有边界的一种互动,例如与孩子坐在一起,各自做着喜欢的事情。陪伴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所以,爱孩子,首先从有效陪伴开始吧。

2爱孩子,应该做到理解和尊重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且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父母及时提醒、帮助以及严格要求。“严”与“爱”是相辅相成的。爱孩子,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一些蠢事、错事,都是十分自然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关键是让孩子在和风细雨中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切记:对待孩子千万不可过于情绪化。面对同样的事情,父母高兴的时候就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不高兴的时候就大发雷霆,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这只是大人在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

再者,唠叨、训斥、辱骂、冷嘲热諷或不依不饶,都不可能达到为他“好”的效果,其结果往往是,孩子不仅不会服气,反而会大大降低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长此以往,这种行为对孩子心灵极具杀伤力。大人的粗暴对待会换来孩子的强烈反抗。有时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气人,其实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出来的结果。

我们有时难免误会了孩子,错怪了孩子,过后要及时向孩子认错,并做出真诚的道歉。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你的威信,反而会得到孩子的谅解,会让孩子更加敬爱你,家庭气氛也会更加和谐。孩子不是父母的玩具,更不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孩子需要的并不全是指示,或者说,孩子希望得到的是更多的沟通。千万不要等到你想去和孩子沟通而孩子却没话的时候后悔,现在开始行动吧!

3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更是作为父母的第一要务。

首先,父母要相互维护对方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人。如果父母吵架,互相数落对方的缺点,甚至谩骂,孩子一定会惊慌、失望、悲伤……若次数多了,孩子便会渐渐变得冷漠,缺乏信心。所以,夫妻之间若有矛盾,最好不要暴露在孩子面前。对家事的处理,尤其是对有关孩子的安排及教育方法等有了分歧,最好事先商量一致后,再与孩子一起商量决定。作为父母,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都不要随便埋怨和指责对方。

其次,不管文化程度高低,作为父母,都应给子女树立一个积极进取、好学上进的正能量形象。当我们面对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也不必在孩子面前刻意掩饰自己,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并不会降低你在孩子心中的尊严。

“爱孩子”的反思与思考

我们的爱有时候太自私

表面上看是对孩子好,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这个主体,忽略了孩子的主观想法,好心办了错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需要被平等对待

父母必须真正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事物。只有平等地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想法。交流不是说服,说服是要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要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你,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意图与苦心。

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无论是怎样的爱好,如若孩子长大以后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工作,都将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孩子最大的情感伤害往往也来自父母

我们做父母的要知道:孩子一进家门希望看到和善的父亲、微笑的母亲,而不愿看到无精打采或者河东狮吼的父母。他们需要从父母的微笑、安慰、抚摸中得到安全感,从父母的鼓励、理解与支持中感受到爱。

当然,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心身健康的人,还有很多方面:如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独立成长的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控制力等的培养与锻炼。作为家长不要把眼光紧紧地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要放眼孩子的整体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空间!

最后让我们以此共勉: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猜你喜欢

陪伴孩子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一只狗的终生陪伴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