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丝路”的“非遗”印记

2021-10-11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家锣鼓原生态

上千個岛屿星罗棋布,散落在广袤无垠的辽阔海域,组成了我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当地人靠海而生,依海而作,勤劳质朴的海岛民风成就了原生态的海岛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起源于航海活动。在舟山,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各个岛屿之间,还是与外界的交通往来都需要依靠船只。船虽简陋,但热情好客的舟山人仍竭力想给乘客们最佳的乘船体验,于是他们想到用欢快的锣鼓声来提醒客人做好登船和下船的准备。经年累月,锣鼓声在船只航行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在迷雾中航行,作为音响航标,避免船只碰撞;遇上风浪时,锣鼓声可指挥船员团结协作,抵御风浪;长途航行中,可调剂船员们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

经过长期的使用和流传,这种热情欢快的锣鼓乐曲逐渐渗透进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婚丧嫁娶、祭海敬神、庙会活动、重大节日、新船下海等重要时刻,都少不了用锣鼓来烘托气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为世人所熟知的舟山锣鼓。

排锣、排鼓为主奏乐器,唢呐、曲笛、笙、梆笛等吹奏乐器和京胡、扬琴、三弦、阮等拉弹乐器为辅奏乐器,构成了舟山锣鼓豪华的乐器阵容。主奏乐器排锣和排鼓是舟山锣鼓的标志性特色。“排锣”也称“十三音排锣”,由13 面大小各异、音色不同的铜锣组成。“排鼓”又称“五音排鼓”,由高低音调不同的5 只堂鼓组成。主奏和辅奏乐器通过“三番锣鼓点”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合演绎,形成了舟山锣鼓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三番锣鼓点”是指在三段速度不断加快的“排锣排鼓”乐曲中间,穿插温婉柔美的江南丝竹或民间小调,为听众营造出层次分明、浑然天成的演奏氛围。

在几代传人的不懈努力下,舟山锣鼓演奏乐器不断丰富,演奏技巧不断升级,并得以代代相传和持续发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传人要数白泉乡“高家吹打班”的两任班主——高生祥、高如兴父子。高家班创始人高生祥“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他的儿子高如兴更是技艺超群,被誉为“舟山鼓王”。两代人率领高家班众多弟子,经过整理,确定了舟山锣鼓的核心与精髓——三番锣鼓点,并不断改进主奏乐器的组合形式,奠定了今日舟山锣鼓主奏乐器排锣、排鼓的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如兴作为舟山文艺代表团的一员在杭州演出,表演了独具海岛特色的“锣鼓合奏”,这种原生态的演奏风格和特殊的乐器组合方式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随即,南京军区及驻舟山部队的音乐工作者们来到高家班学习采风,以高家班锣鼓演奏为基础,博采众长,加入了一些其他吹打技艺,创编了《舟山锣鼓》这首著名的吹打乐曲。1959 年,《舟山锣鼓》在奥地利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得了金质奖章。2006 年,舟山锣鼓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高家锣鼓原生态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赌大的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赌大的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