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山南扎囊县沙漠化成因的基本研究*

2021-10-10西藏大学丹增卓玛土登次仁加永泽巴

区域治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雅江物源河谷

西藏大学 丹增卓玛,土登次仁,加永泽巴

沙漠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合理和干旱少雨、多风吹蚀、沙质地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地表以风沙活动为标志的出现类似沙质化的土地退化过程[1]。山南扎囊县地处青藏高原山南地区河谷地带的东南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雅江中游段的河谷地带,在地势上整体展示为东边低西边高、南边低北边高,呈现出“两山夹一江”的特点。扎囊县位于北纬28°56′~29°35′,东经:91°09′~91°37′,面积是2163平方公里。周围地势复杂,山势陡峭,雅江由西向东横穿整体县域。扎囊县雅江沿岸不管是山坡即山的侧面,还是地貌形态是河谷地区谷坡的阶地,河谷底部被水流或者河流冲占的部分形成的河床地貌或是基本农田以及没有开垦的荒地,地表层有沙覆盖基本上没有植被的沙地,大部分都是以厚度不同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来堆积,这些地貌形态上所堆积的松散的沉积物共同特点是在性质上它都是包含着一定数量的沙粒,整体上细粒沙与极细沙含量居高,使得容易引起风蚀起沙。雅江在降水较少时期为枯水季,因为水量较少,所以江中出露的河漫滩一般就会被干燥的沙土所覆盖,风力将其吹起成为浮尘、风沙,进而提供沙质物源。

一、自然因素条件

研究区地表的风场面复杂多变,降水较少时期受西风带干燥而且冷的气流控制,时常会有较大风出现,县域的南侧和北侧为高峻的山峰,由于雅江的贯穿,河流在东边和西边两端因自身的流动,在地面塑造形成狭长的河谷,山谷气温高,从山谷风的角度使能量在谷内大规模堆积起来,到了中午过后和临近晚上风也会较大。降水量较多时期印度西南季风带往北移,这样就容易发展成多对流性天气雷暴,会伴有暴雨、大风、冰雹,也会出现短时大风。

扎囊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温低,降水较为集中,年雨量比较少,气候较干燥,光照强度充足,地区寒冷无霜期短。研究区年无霜期大致在139天左右,年光照时数大致在3089小时,年降水量大致在400毫米,降雨集中在7—8月。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1、图1。

表1 研究区2010—2019年逐月降雨量一览表

图1 调查区2010-2019年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扎囊县水系较发达,河流众多,县域内的河流或支流大部分都属于雅江外流的水系,研究区内由流入干流的支流从南北两部高山地向低处急速地奔流而下,县域展现出被雅江由西向东横穿,一级支流汇聚于雅江的干流。研究区县域共有常年河流组成的水网系统的流水溪河21条左右,当中汇水面积50平方千米之上的河流就有9条。其中扎唐村曲是研究区县域内的最大的雅江支流,存在7个三级支流和难以计数的四级支流,河流流经吉汝乡、扎唐镇辖下27个行政村,流域面积广阔。

二、扎囊县风沙地貌的成因

(一)风积沙的物质来源

扎囊县域内的河谷地表的沙质物源非常丰富,主要有河流或其他径流作用的沉积河流相、风成沙沉积物形成的风成相和堆积在山坡或坡脚上的沉积物即坡积、山区暂时性洪流作用的洪积相沙质沉积物,当中风积沙的各级粒度所占的数量即粒度级大部分以细沙为主,极细沙的含量次之,风成沙沉积物的分选性也要比河流或其他径流作用的河流沙洪沙和坡积沙要好。总结其三个主要的沙质物质来源:首先是河流的流水作用来提供输沙:上游和中游由于一年当中降水季节变化大即干湿季分明,每年的6月至9月即洪水期中游输沙量达到全年输沙总量85%左右,10月到来年的5月水位下降即枯水期的时候,雅江的上游和中游段在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即河漫滩以及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江心洲将大部分出露,让其大量物源在风的作用下往江岸边输送,这使得流水作用输沙成为了最主要的沙质物源地。其次根据风速还有地表本身的土壤物理特性,以及地表覆盖各种粗糙度引起土壤风蚀起沙:县域有耕地和草地遭受到风力侵蚀,当风的速度到达6.6m/s至7.4m/s时容易引起风蚀,风蚀起沙对于耕地年风蚀深度普遍达到0.6~3.2cm,有时风速大时土壤风蚀最大深度会达9~11cm,也会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而且使得风蚀的物质又成为风成沙的一个重要沙质物源。最后是现代风成沙丘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古沙丘活化提供的物源:在河流阶地和河谷两侧的斜坡上有比较多遗存下来的无保护、干燥、松散的直接露于地表残留沙丘和一些被较新沉积物覆盖的埋藏古沙丘,因为整体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速,地表上植被覆盖率和土壤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遭受到破坏,引起古沙丘的活化,进一步提供了沉积物质来源。研究区河谷风沙颗粒分布如图2,分别从防沙格栅中部(样品1),沙丘凹地(样品2),沙丘凹地表层(样品3),沙丘顶部(样品4)取样。主要显示系极的细沙以上成分,里面粉沙以及粘土成分非常小。

图2 研究区河谷风沙粒径分布

由此得知沙物质本身的结持力小,就很容易引起风蚀起沙,这样进一步为土地沙漠化发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来源。

(二)地貌环境条件对风积沙地貌形成的影响

县域内河谷即相对低于邻区的负地形发育的因素,使得风沙地貌整体上呈现出由西向东沿着狭长而较有一定限制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河谷内发育。因为县域内的横穿雅江所形成的河谷大部分为宽窄交互,在宽谷段因地势较为平坦所以主要发育的地貌是在河床和河漫滩组成的谷底风沙类,在这类宽谷段不仅沙质物源数量较大,而且谷底面既平坦又开阔,通常宽度为1.6~8.5km,最宽度可以达到21km,在地势较为平坦或者在纵剖面上谷坡形态为凹形山坡,等倾角河谷坡面上主要发育因风对地表沉积松散堆积物的风蚀作用,还有运移以及堆积发展所形成的地貌谷坡风沙地貌,因为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并非一个惯性系即地转偏向力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使得在地势上水域往南边岸偏切,在北边岸的河床和河谷谷坡之间因沉积作用形成比较宽阔的河漫滩和河流下切形成阶梯状地貌低阶地,提供比较宽阔的场所,有利于形成风沙地貌和风积沙现象(图3、图4、图5、图6)。

图 3 线路终点附近风积沙地貌

图4 线路终点附近风积沙现象

图 5 线路终点附近风积沙地貌

图 6 线路终点附近风积沙现象

(三)人类经济活动对风积沙地貌形成的影响

除上述风沙物质的来源以及地貌环境条件的影响之外,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活动的频繁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扎囊县域的人类经济活动迅速发展导致了植被以及一些土层结构的破坏,进而扩大了沙质物源,河床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县域内的人口增长,陆续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利用,而且还影响或者说改变了靠近地表瞬时气流方向和强度在空间的分布,即气流场的变化,致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大,也使风沙地貌本因风力对地表裸露物质的侵蚀到搬运,最后堆积的过程以及受气候影响地貌过程演化,转变成为气候影响加人为因素影响的地貌过程。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加之松散沉积物的河谷风沙地貌,它在形成过程或着演化的原因是由沙质物源还有靠近地表的气流方向和强度、发育河床面地貌条件三者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的结果。

三、结论

扎囊县沙漠化的成因主要有风沙物质的来源以及地貌环境条件的影响之外,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活动的频繁也是重要因素,扎囊县域内的宽谷段地带河谷风沙地貌的整体演变的历程是:物源和地理条件的满足形成沙丘,然后沙丘消减再到沙丘重复形成以及沙丘再消减的循环过程。

宽且缓的河谷段,因特殊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为风沙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平坦场地。整个河谷地带在涨水期江心洲以及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河漫滩被水流淹没,所以侵蚀量就稍大,在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河谷阶地和河谷两侧的谷坡上,水流的实际量远小于各类沙质物源所提供的风沙沉积物的量,这个复杂的循环过程一直不断重复,使得整个县域风沙地貌不断地壮大。

猜你喜欢

雅江物源河谷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恐龙河谷:早安,打工王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车西地区陡坡扇体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探讨
成都粘土的分层、成因及物源研究综述
东营三角洲沙三中物源分析探讨
雅江光电举办“光质造 创未来”2018销售年会
雅江亮相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文化艺术博览会
“雅江”在广州展示LED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