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夜半钟声”想开去

2021-10-09段庆雷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月落乌啼张继夜泊

段庆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明了,就是说张继在一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住宿在枫桥,因为心里有愁事,半夜睡不着觉,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平淡无奇,无非就是一首写景的诗,可是如果往深处再想一想,张继在心情忧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写景诗?为什么要写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弄清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思考,从诗人当时的境遇入手,或许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诗人的真正用意。

张继进士及第,虽有才华气节,却无处施展。在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江南地区还比较稳定,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很多文人士子纷纷逃往江苏、浙江一带,张继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往南逃难。

就在躲避战乱、仓皇逃命的状况下,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乘船驶过苏州城外的枫桥。天晚了,诗人住宿在船上,寒山寺的传说,江南的秋夜,唤起了羁旅他乡的愁绪,让张继提笔写下了这首明写“愁”、暗写“盼”的千古名诗。

我们知道,“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愿望的,而诗人一般很少直抒胸臆,往往都是把自己真正的思想隱含在其中,这才有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之说。特别是事关政治和个人前途的话题,诗人更是隐藏得极深。就像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就既有对当时国家人民深处战乱的“愁”,也有对自己仕途不如意之“愁”;既有对能臣良将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盼”,也有对自己早日铨选成功报国有门的“盼”,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诗人夜深无眠,所以才能听到乌啼,听到夜半钟声。

刚经历过“安史之乱”,在寂静的夜晚,半夜的乌啼其实是很惊人的,这里的“乌啼”其实也暗示安史叛军在当时的凶猛。“月落”则暗含了唐朝的乱局,国家战乱,皇帝都出逃了,日落了,月也落了,人民水深火热,所以才会有“霜满天”的感觉。对未来的希望也如那江边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在此境遇下,诗人只能是“对愁眠”。“寒山”亦有萧寒之意,既与霜满天呼应,也暗合当时的时局。

寒山寺,因寒山和尚出名,民间传说当时的寒山和尚与拾得和尚并称“和合二仙”,人们在他们身上有“和合”思想的寄托,故此,诗人张继提到了寒山寺,这应该也是他对和平盛世的期望。再者,佛教亦有普度众生之说,佛家提倡放下屠刀,因此,张继在此提到寒山寺,是有其很深的用意的。不然,张继在从北方往南方的路上肯定会路过寺庙无数,但他唯独提到了寒山寺,不能不说,绝对不是偶尔为之。

再说钟声。钟,音同终,终有止的意思。在这儿张继也是希望战乱快点终止,好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再者,相传寒山寺有夜半敲钟的传统,意为“分夜”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说,半夜子时是两天的分界线。在这里,诗人就希望黑暗早点结束,新的和平的日子早点到来。钟,音也同忠,当然也有期待忠于唐帝国的能臣良将出现,早日平定战乱,其中也或多或少隐含了盼望自己能够遇到伯乐慧眼之人,实现自己忠君报国之志的希望,所以才有了“钟声到客船”。客船上有谁?有诗人张继。

当然,有一些想法,是不能明说的。自古以来,文人说事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欲说还羞”,更何况当时的时局还不明朗,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

理解古诗,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不能仅仅局限于古诗的字面意思,要多从时代背景入手,多从诗人的境遇入手,多方研究,方能窥其一二。

教学古诗,应注重让学生多读多诵多体会,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曲解了诗人的本意,也破坏了古诗文本身的美感。

(作者单位:山东莒县库山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月落乌啼张继夜泊
《枫桥夜泊》里的“霜”
临江仙·岁月何曾如意
歌剧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民告状故事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月落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