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畲族歌言现状、传承及保护研究

2021-10-08蓝淑芬赵峰周丽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保护措施

蓝淑芬 赵峰 周丽萍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畲族文化是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中作为畲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畲族歌言,在现代仍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将探索闽东畲族歌言的生存现状,浅谈其传承方式与传承困难,并对闽东畲族歌言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畲族歌言;生存现状;传承方式;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40-03

【本文著录格式】蓝淑芬,赵峰,周丽萍.闽东畲族歌言现状、传承及保护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40-142.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闽东畲族歌言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探索”(项目编号:202010398010)。

一、闽东畲族歌言的发展现状

畲族最早属于南方的游牧民族,经历了狩猎时代和农耕时代,早在一千多年前,畲族人民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迁徙至闽东[1]。福建闽东地区的畲族人口已超过20万人,是我国畲族主要聚居地,约占福建全省畲族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闽东畲族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闽东畲族歌言,闽东畲族歌言成为畲族文化乃至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畲族没有文字,因此即使再多优秀的畲族歌言也没有办法及时完整地记载流传下来,而且也限制了优秀畲族歌言的传播规模和速度,成为优秀畲族歌言传承和保护工作的极大障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加深社会交流深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广度,再加上社会多元语言环境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使得畲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较大冲击,畲族语言生存环境的恶化与氛围的稀释让畲族歌言面临失传的威胁。据调查,目前能用畲语唱畲族歌言的群众不足10%,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正处于濒危状态。

二、闽东畲族歌言的传承

畲族歌言的传承关乎其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曾提出“畲族文化系列就是閩东文艺特色”以及“进一步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使之具有闽东地方特色”的思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畲族文化,其中包括畲族歌言。然而落后的传承方式和断层的传承群体,使得畲族歌言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一)畲族歌言的传承方式

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畲族歌言主要有口传心授、民间活动传承、创作文本传承、家庭传承、师承等传承方式。

1.口传心授

“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畲族人主要通过代代传唱畲族歌言的方式将畲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长期以来,畲族歌言主要依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承,这样可以更直接地将畲族歌言演唱的风韵和情感表达出来和传承下去,而且这也让畲歌即兴性的特征得到充分发挥,扩大传承者创作空间的同时也能激发听众的兴趣,使传承对象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畲族歌言。但畲语作为畲族歌言传承的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畲族歌言的传承对象和范围,更不利于畲族歌言的传承和发展。但口传心授作为畲族歌言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不放弃的同时还要通过扩大畲族歌言传承对象的规模和挖掘畲族歌言更多的传承场合,进一步让畲族歌言在现代文化中充满生机与活力。

2.民间活动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畲族歌言是依托民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闽东畲族歌言传承中,民间活动传承具有效果显著、影响广泛的特点,是闽东畲族歌言重要的传承方式。闽东地区畲族人通过举办畲族特色文化活动,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深入挖掘和传承畲族文化,从而促进畲族歌言的传承发展。闽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迄今还保留着浓郁的畲族风情和传统民俗,至今当地的许多民俗节日和活动还能看到有关畲族歌言的元素。例如在福安市每年“二月二”的庙会上,青年男女围着2丈多高的“火树”,盘歌对歌,通霄达旦,最为热闹。宁德地区在1990年9月举办了一场大型的闽东畲族文化节活动,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地17个民族的21个代表队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团的700多名歌手和艺术家一起参加了这一盛会[2]。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使得畲族歌言在闽东地区得到了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承,保护畲族歌言的同时也使得畲族歌言被更多年轻人所喜爱。

3.创作文本传承

传统畲族歌言难以被大众接受,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使畲族歌言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挖掘与利用优秀的传统畲族歌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持畲族歌言的传统特色,并融入现代化的新元素,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让畲族歌言源远流长[3]。

近年来,越来越多畲族歌言爱好者参与到闽东畲族歌言的继承与创作中,由此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独具闽东特色的畲族音乐作品。闽东地区还多次举行有关畲族新歌创作演唱比赛、畲族文化研讨会、畲乡文化节和畲乡风情节等,为畲族歌言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展现了畲族歌言的独特魅力[4]。其中,宁德师范学院畲族歌言传承班雷仙梅老师,早在2000年以后就投入到畲族文化的演出及传授中,自编畲歌40多首,极大地丰富了闽东畲族歌言。创作文本传承成为畲族歌言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不断为畲族歌言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是畲族歌言传承不可或缺的方式。

4.家庭传承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从古至今,家庭一直是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场所,对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畲族歌言传承途径中最重要的家庭传承,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家庭是畲族人接触畲族歌言的第一场所,是学习畲族歌言最初的学校,畲族年轻一代通过长辈的口口相传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从小身临其境的感受畲族歌言的运用方式和技巧,潜移默化的学会了畲族歌言,甚至能够进行创作。在家庭中耳濡目染,一代代畲族人通过家庭传承的方式将优秀的畲族歌言不断传承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时代新元素以提高畲族歌言的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不断融合,畲族与汉族交往逐渐密切,畲族人汉化的现象愈发严重,再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畲族人民的观念开始转变,对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视,在家庭中出现了老一辈不再教授下一辈,下一辈也就无法在家庭这一重要场所中学习传承畲族歌言,由此各地畲族地区出现了畲族的年轻一代听不懂畲语、不会说畲语的现象也不足为奇。家庭传承在畲族歌言传承上的作用不断弱化,给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保护传承优秀的闽东畲族歌言是不能忽略家庭传承这一重要方式的。

5.师承

师承是畲族人传承畲族歌言的另一个重要传承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闽东地区也逐步开展许多挖掘保护优秀畲族文化的工作。如今,闽东地区涌现出畲族音乐活动中心、畲歌协会、宁德畲族歌舞团以及各地学校举办的畲歌班和各村落组织的传习所等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吸引了大批对畲族歌言感兴趣的群众,通过组织机构内老师的教唱,学生可以更系统全面地学习畲族歌言和感受畲族歌言的魅力,传承畲族歌言。2016年12月20日,福建高校首个畲族歌言传承班在宁德师范学院开设,这为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渠道,至今宁德师范学院畲族歌言传承班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畲族歌言传承人,成为闽东畲族歌言传承的重要人才供应点。畲族歌言传承班是宁德师范学院在保护传承畲族歌言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其通过课堂教师教学的形式激发更多畲族学生学习畲族歌言的兴趣并能够更好地引导畲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畲族歌言传承保护的实践行动中,从而促进闽东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发挥师承的作用。

(二)畲族歌言的传承困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濒危和消亡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据估计,我国拥有1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中有的语言已经消亡,而有的语言生存状况十分危险,开展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工作极为迫切[5]。畲族人民在意识到畲族歌言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后采取了各项措施对它进行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它的传承还是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畲族歌言的兴趣缺失

由于越来越多的畲族人开始对畲族文化不自信,以及畲族人对畲族歌言接受度、爱好度的缺失,还有畲族歌言与当前主流价值观的差异、畲族歌言带来经济效益或低或难等原因,畲族人无法理解传承保护畲族歌言的意义何在,往往选择不学习畲族歌言或者并不能长久坚持。畲族人学习畲族歌言的兴趣缺失,畲族歌言因此逐渐失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造成优秀的传统畲族文化难以传承,而传承的困难又反过来使得畲族歌言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畲族歌言的传承难度。

2.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畲族歌言传承发展困难

畲族歌言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支持。经济政策的支持为畲族歌言的传承发展以及致力于学习畲族歌言的人们提供了保障。通过经济政策支持可以为畲族歌言开通绿色通道,同時也能创新畲族歌言的传承发展方式,以及进一步扩大传承发展畲族歌言的群体和规模。通过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畲族歌言才能进一步发展,减轻其走向大众化的困难。

3.歌场环境的破坏,民间活动逐渐减少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畲族民间歌会活动逐渐减少。纵使有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从前无歌不欢的畲族人民也只有在节日活动里才想起畲族歌言,只在每年的特殊日子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庆祝节日,畲族歌会也随之只在每年固定的日子里举行,从而使畲族歌言的传承受到阻碍。

4.受众认可的现代版畲族歌言缺失

马克思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畲族歌言是记录了畲歌历史发展,体现着畲族人世世代代生活生产的场景。然今,各民族呈现出同化的趋势,畲族歌言的发展及传承,仍需要有相关的保护措施。

畲族歌言的传承要与时代接轨,就必须创作出能让受众认可的现代版畲族歌言,这样才能使畲族歌言更好的在现代文化潮流中传承发展。如今能代表畲族又能被族内人喜爱的现代版畲歌少之又少,纵然有许多有心人创作及改编出很多现代版的畲族歌言,可这些经过改编的现代版畲族歌言,虽然还保持着原有的曲调,但传唱者基本使用汉语演唱,导致畲族歌言失去了本身的魅力,普通观众即使能看懂却也造成畲族歌言原本的文学价值和音乐价值受到削减。

三、保护措施

(一)搜集保护畲族歌言文献

国务院1984年批转的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重视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好民族古籍工作[6]。

研究畲族歌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搜集保护畲族歌言文献。为了更好保存畲族歌言文献,可以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发布公告,征集畲族歌言相关文献和古籍,让闽东地区畲族人甚至全国广大网民、老百姓了解并参与其中,扩大畲族歌言相关文献的挖掘渠道,不断扩大完善畲族歌言相关文献数据库,以便于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文献。

(二)重视人才培养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既是畲族歌言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是推动畲族歌言发展保护的珍贵财富。为了弘扬闽东畲族歌言,使其更好传承下去,通过鼓励畲族歌言进高校,培养高素质的畲族歌言人才,支持鼓励畲族歌言进行创新。畲族歌言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专业的优秀的青年畲族歌手,还要使畲族歌言的人才有所依靠有所资本继续保护传承畲族歌言,让畲族歌言人才不仅愿意还要能够坚持传承保护畲族歌言工作,如此才能使得畲族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三)完善法律法规保障

畲族歌言的保护传承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通过完善保护畲族歌言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推动畲族歌言的传承与发展。为了畲族歌言的长久发展,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力支持开展畲族歌言传承的教学活动,挖掘培养畲族歌言人才,为研究和保护畲族歌言提供人才保障;采取必要的政策法律手段保护闽东畲族歌言。

(四)提高畲族人保护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

受到现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畲族人逐渐对畲族歌言丧失信心,越来越多的畲族人不再学习传承畲族歌言,而依靠少数畲族人传承的畲族歌言是很难发挥其价值的,进而又导致畲族人对畲族歌言信心的丧失,形成“恶循环”,加重了畲族歌言的保护难度。通过有关畲族歌言的专题活动、利用软硬结合的宣发方式向畲族人宣传畲族歌言的重要性及价值性,提高畲族人对畲族歌言的保护意识,以此提升畲族人的民族自信心,让更多的畲族人投身于畲族歌言的保护工作中,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畲族歌言。

(五)创新畲族歌言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对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十分重要。紧跟时代浪潮,通过对畲族歌言的内容形式、传播途径、记载方式等各方面的创新,使畲族歌言更具有生机与活力,让畲族歌言更容易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使之不仅被年轻一代的畲族人喜爱甚至是其他民族人们喜欢。

如今,越来越多的畲族人意识到了畲族歌言对本民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逐渐产生了保护传承畲族歌言的认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传承保护畲族歌言,让畲族歌言在历史潮流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不被时代和人民所抛弃。

参考文献:

[1]华琳. 闽东畲族民歌的现状,传承及保护措施初探[J]. 戏剧之家,2019(36).

[2]《福建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 福建经济年鉴 1992[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3]叶丹丹,梅慧鸿. 畲族民歌的现状、传承及保护措施[J]. 大众文艺,2016(6):45-46.

[4]叶丹丹,梅慧鸿. 畲族民歌的现状、传承及保护措施[J]. 大众文艺,2016(6):45-46.

[5]郑宇,陈子丹.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档资源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7.

[6]方金华.论畲族民俗文化的法律保护[J].法治研究,2009(4):43.

作者简介:蓝淑芬(1999-),女,福建漳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畲族歌言;赵峰(1967-),男,福建宁德,教授,研究方向为闽东方言与文化、畲族语言与文化;周丽萍(2000-),女,福建宁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畲族歌言。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浅析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