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的曲式结构特征及演奏诠释

2021-10-08谢冰莹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肖邦

【摘要】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创作于他最高峰时期即巴黎时期,该曲主要通过三个不同的主题来表达爱情美好生活的故事。本文从该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演奏诠释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诠释该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曲式结构特征;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37-03

【本文著录格式】谢冰莹.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的曲式结构特征及演奏诠释[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37-139.

一、创作背景

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创作于肖邦的第二阶段即巴黎时期(1832—1845年),这个时期也是肖邦创作的全盛时期,由于自己的祖国被入侵而沦陷,从而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巴黎,这时期的作品大多是对祖国的思念,对波兰灭亡而激怒的情绪,流露出对波兰浓厚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之情。《降A大调叙事曲》(Op.47)这首叙事曲属于波兰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仿似于对爱情不忠诚的人,最后遭到应有的报应的故事,具有戏剧性、叙事性和抒情性。该曲的曲式结构是奏鸣回旋曲式。

二、曲式结构特征

呈示部由三个主题组成。三个主题均讲述了爱情的美好与生活的幸福。到展开部将呈示部的三个主题转变为斗争性的变奏和愤怒的情感。最后到再现部进行了升华,变成了生命力的伟大和辉煌的胜利的心情,使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主题A(1-51小节)描绘出爱情中幸福、美好的生活。采用的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其中a段是呈示段(1-8小节),b段是展开段(9-25小节),a1段是变化再现(37-51小节)。呈示段高声部音高用降A大调的属音E音,旋律织体逐渐加厚,由单音—音程—和弦,用二度音阶级进上行。低声部采用连续单音级进下行回应。节奏用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附點音符进行。呈示段呈现出爱情在初恋时的甜蜜、浪漫的情景。展开段采用了呈示段的材料,音高以二度级进进行,织体将单音加厚成音程,节奏采用呈示段的附点音型,具有舞蹈的风格特征。展开段流露出美好的爱情进一步升华。在26-36小节中,属于扩充,音高用三度级进的模式,节奏运用了颤音和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旋律线条的走向是左右手向两端反向伸张,以重复的模式进行。扩充呈现出像在草原上奔跑,享受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再现段是变化再现,第一乐句在音高、节奏上完全再现了呈示段开头的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在呈示段第二乐句的基础上把织体加厚,将旋律线条扩大,再用丰富的和弦呼应主题旋律,在节奏上加上琶音使和弦音色更加柔和,表现出原本热情,兴奋的喜悦渐渐地陷入了沉思。

第二主题B(52-115小节)刻画出一幅船歌的爱情画面。采用了新的材料,在音高方面,以F大调的属音C音缓缓进入,再以二度级进的音程进行。在节奏方面,采用切分的形式,同时加上了装饰音倚音,具有舞蹈性,给人一种摇摆荡漾的律动。该主题由反复的乐句构成,从音乐的律动、气息感受到船歌的意境,歌唱出悠游自在,像在水中荡漾的情景。在65-77小节中,将第二主题旋律进行变奏,音高织体变厚,节奏仍然使用八分音符和倚音。从77小节开始,不断地使用f小调的属和弦重复,过渡到第二主题的高潮部,用丰富密集的和弦表达出内心的激动,感觉像一阵猛风吹来,又迅速的消失,慢慢的平静了下来,呼应了第一主题展开部的扩充。再一次呈现了第二主题的开头,使刚才的高潮恢复了平静,巧妙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激动后又沉思的感情。

第三主题C(116-156小节)描绘出热情奔放的爱情意境。第三主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16-133小节)采用新的材料,音高以二度和三度级进,节奏采用了装饰音琶音和十六分音符。该部分以一种华丽、热情、优美、敏捷的旋律进行,这是肖邦叙事曲中独有的华彩旋律的特点。歌唱出该主题的美好画面,具有抒情性和戏剧性。第二部分(134-156小节)采用了第二主题的材料,音高和旋律线条的发展运用第二主题。节奏与第二主题船歌摇摆的方式不同,采用了响亮、清脆的八度音程和和弦,左手伴奏织体用十六分音符,展示出第三主题所要表达的华丽,炫彩的特点。

展开部B2(144-212小节)将前面三个主题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渲染出对爱情不忠诚而复仇的画面。展开部主要运用了变奏的手法。在179-183小节中,音高用二度和三度级进,左右手的织体采用密集的柱式和弦进行。在节奏方面,右手采用十六分音符,左手采用八分音符和琶音进行,从而烘托出强有力的音响效果。183-208小节是对呈示部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进行变奏,将两个主题进行交替。左手用八度的十六分音符作为伴奏织体,描写出紧张的气氛。

再现部A1(213-241小节),变化再现了呈示部的第一主题,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再现部是将第一主题爱情的美好转变为生命的强壮和宏大。音高用二度级进进行,将织体加厚,采用密集和弦和五度、六度音程,大多运用了属七和弦和减七和弦进行,节奏采用八分音符和倚音。在231-237小节中,采用了呈示部的第三主题,但表达的情感不是歌唱华丽、热情,而且表达生命力的强大和辉煌的情感,同时也表达出激动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二)调性与和声的色彩性

肖邦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用旋律的歌唱性来表达出自己所蕴含的个人情感。同时在作品中也大胆地运用转调,添加了和声的色彩性,使调性在作品中有着强大的冲突感,展现作品的戏剧性和抒情性。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采用了主调和转调的对比,全曲以降A大调为主。呈示部第一主题采用了主调降A大调,在和声上用属—主和弦进行,稳定了调性。呈示部第二主题的调性为降A大调的关系小调f小调,用f小调的属音开头,为进入第二主题转调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因而使第二主题采用新的材料与第一主题有着鲜明的色彩性对比。呈示部的第三主题,调性回归到主调降A大调上。肖邦在第三主题中采用了稳定的调性布局,没有调性上转调的冲突。用传统的和声进行,主要用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进行。肖邦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丰富音响色彩,使用了离调的六级增三和弦,加强了和声的色彩感和不稳定性。展开部在调性上的布局具有不稳定性,主要落在降D大调—E大调—降A大调上,大量运用了重属七和弦,副属七和弦,使展开部的音乐旋律有着浓厚的色彩性,音乐旋律也随着和声的变化而富有戏剧性。再现部,回归到主调,降A大调,主题动机也采用了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最后用属和弦到主和弦结尾,从而稳定了调性。

三、演奏诠释

(一)旋律的歌唱性

旋律的歌唱性是肖邦作品的特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有两类,一类是带有装饰音的旋律,另一类是不带装饰音的旋律。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例如颤音。颤音出现在呈示部的第二主题(26-32小节),用颤音和十六分音符交替进行,旋律歌唱出爱情进一步的升华,像一种天真无邪、纯真浪漫的爱情。在演奏方面,弹颤音时右手手指贴琴键,二、三指的指尖灵活地交换,手腕放松。弹十六分音符时,指尖贴住琴键,到第三个音转指时手腕带动,快速用大拇指弹第四个音,颤音和十六分音符像流水一样,形成一个乐句,将每一个乐句清晰、流畅地表现出来。

不带装饰音的旋律,例如第三主题(124-125小节),右手采用十六分音符节奏,呈波浪型的旋律线条,歌唱出该主题的华丽、热情的意境。左手采用切分的节奏,具有摇摆的感觉。在演奏方面,弹十六分音符触键时手指贴键一些,掌关节撑住,指尖往里抓,每个音的时值要平均、均匀,要饱满不能虚,随着音越高,可以利用手腕轻轻的带动,要注意弹奏时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弹左手切分节奏时,单音可以轻轻地带过,主要落在和弦上,和弦可以轻巧些,有着三拍子的舞蹈气氛,让旋律更加具有舞蹈的风格特征。在谱面上的大连线,是一个小的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一个呼吸的小气口,这个呼吸小气口更能呈现出该主题所要表达的欢快、热情的气氛。

(二)丰富的和声色彩

肖邦创作的和声中运用了民间音乐的风格,创作出具有独特的和声语言。例如第三主题(116-123小节),用琶音和十六分音符,渲染出该主题华丽、热情的画面。和声比较稳定,大多用降A大调的主—属—主和弦进行。左手的和弦有着级进的模式,与右手级进的十六分音符相呼应。在演奏方面上,右手弹奏琶音时手的掌关节撑住,手臂放松,弹每个音手的高度保持一致,不要摆动,手指不要踏,指尖抓住琴键迅速的跑动。弹琶音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时,灵活、清晰地跑动下来,手臂到最顶音可以甩一下手臂顺着旋律跑动下来,指尖抓住琴键,不要高抬指。左手的和弦琶音,要弹奏出二度级进,用小指勾住琴键,迅速地移動。

呈示部的第二主题(77-81)小节,描绘出一幅划船的画面,有着自由自在的意境。采用切分音符的节奏,仿佛听见水波荡漾的声音,具有着舞蹈性的风格,给人一种活泼、喜悦的气氛。在和声方面,采用传统的和声色彩,f小调的属和弦和主和弦反复交替。在演奏方面,左右手可以突出中间的声部,可以听到和弦中发出C-D-F-E-D-E-A-G音,这是左右手柱式和弦中隐藏的一条旋律。左手弹单音时可以轻轻地带过,有着摇摆的律动感,像船在水中游荡的情景。

(三)踏板的运用

踏板,在音乐中具有润色的作用,使音乐在表达中更能丰富的展现出来。肖邦将踏板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成为他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二主题(52-64小节),描绘了一幅船歌的意境,仿佛船桨在水中划着,有着水波荡漾的声音。在演奏方面,可以想象着船歌的画面,同时伴随着舞蹈的气氛。在第一个和弦上,可放掉前面的踏板,谱面上的每一条连线踩一个踏板,在第55小节的大连线上可以不放掉踏板,使高声部右手音程F-F-E-D-G音连接起来。在(63-64小节)中,主要突出中声部的旋律,弹完E-F音后踏板踩F音的尾音,休止符时踏板放掉,D-A、F-G音踏板也是同样运用,这样使音色不会太浑浊。

展开部在(157-164小节)中,用和弦和十六分音符,表达出复仇前紧张、焦灼的心情。在演奏方面,第一个乐句,在弹第一个C和弦时,可不踩踏板,第二个和弦时踩住,到上方第一条连线结束时的C和弦放开,再弹三个跳音,形成一个乐句。第二乐句踏板从音程EG音开始踩住,到第二个音程换一次踏板,再到160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每一拍换一次踏板。第三个乐句,161小节最后一拍踩住,到182小节每一拍换一次踏板,接着183小节的跳音放掉踏板,最后一拍连线到下一个和弦踩着同一个踏板,休止符换一次踏板,在184小节最后一拍踩住踏板到单音G音后放掉。

(四)速度与力度的变化

速度和力度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速度即是音乐旋律在进行中的快慢程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弹奏时的情绪、感情的表达。在音乐中,要表达喜悦、愉快、热情、紧张的情绪,可以通过用速度加快将旋律表现出来。如果要表达优雅、宁静、温柔、浪漫的情调,可以通过把速度放慢,用心去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气氛。力度,即弹奏时用的力气大小来控制音色,作品出现的强弱记号,更好地表达出乐曲中旋律的意境。在179-183小节中,旋律进入了乐曲的最高潮,情绪越来越激烈、热情,像一个浪潮推向另一个更大的浪潮,在演奏方面,弹奏时双脚跟腰部稳住,发力,通过腰部发力推到指尖,用最强的力度表现出来,速度随着情绪的紧张,逐渐加快,直到另一个主题再渐渐缓慢下来。速度和力度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整体,谁都不可忽略谁,这样才能使音乐表现力变得更加完美。

再现部(213-230小节),再现了呈示部的第一主题,表达出生命力的壮大和以光明获得胜利的心情。在演奏方面,从力度上,要比呈示部第一主题再强烈些,表现出心情胜利、喜悦之情。每一个乐句的第一拍力度可以强烈一点再渐渐减弱,弹第二乐句的时候,用的力度比第一乐句再强烈一些,表现出作者心中的坚定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弹奏时要准备好,手臂放松,开始是和弦音阶,手的宽度准备好,第一拍重拍再逐渐弱下去,带有一点舞曲的风格,而不要像节拍器一样机械的弹,要带有一种舞曲的律动感。左手的密集和弦,弹奏时和弦要饱满,手臂发力,指尖往里抓,不要砸出来,声音要往上扬。到了第227—230小节,左右手的密集柱式和弦,速度可以从慢到快推上去,逐渐加快,每个音要抓稳,音色往下沉再逐渐辉煌起来。

四、结语

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旋律多以歌唱性、抒情性为主。在音乐的曲式结构特征上,通过音高、节奏、和声、调性来表现出爱情的美好、复仇的愤怒到最后升华到生命力的伟大。在演奏诠释上,通过旋律的歌唱性、丰富的和声、踏板的运用、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来表达出肖邦在浪漫主义时期特有的气息,用歌唱和抒情的旋律表达出乐曲蕴含的个人情感。

参考文献:

[1]茅原.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肖邦.肖邦叙事曲 原作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4]谭静.肖邦叙事曲艺术魅力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72-74.

作者简介:谢冰莹,女,广东潮州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再见,未见
肖邦的魔法
增肥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故事
在肖邦心脏前脱帽
小狗圆舞曲
肖邦诞辰200周年庆典明年在全世界范围展开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