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北京地铁做民警:你或许从未留意过

2021-10-08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民警乘客

作文君:地铁站是一个开放又封闭的环境,巨大的人流,匆匆的节奏,在人民警察马拓看来,这是一个既能体现世间百态,又能折射出人性光辉的地方。马拓在首都地铁做警察已经十一年了。抓小偷、逮诈骗犯、失物招领、指路……他的工作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又细心观察,用一个资深警察的视角记录着地铁人群众生相。电梯唰唰声,地铁轰隆隆的进站声,被上班族视为噩梦的提示关门的“嘀嘀嘀”声……这是无法停息的现代生活,所有人都在忙着赶路,马拓忙着看所有人。等轰隆隆的声音从远到近,新的一天就和地铁一起驶来。

我在北京地铁做民警:年轻乘客的心思越来越难以捉摸

□马 拓

2010年,我从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座地铁派出所当驻站民警。

01 所有人都觉得无聊的工作,选中了我

最开始我特别不适应。

在警校上学的四年,我们都以实习之名参加过各种各样的重大安保任务。顿顿都能在酒店吃到自助餐的中欧合作论坛、能够在现场亲历开闭幕式的北京奥运会、可以见证历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每一次实习我浑身都灌注着神圣的使命感,哪怕连续熬夜站岗都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好像自己就是历史云图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可以炫耀一辈子的那种。

快毕业的时候,我把几次安保任务中,学校特意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西服收拾好。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套西服,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实习中的重大场合。我曾想,如果分配工作后有机会穿西服,我一定还穿这件,它对我已经有了如同保护神一般的非凡意义。

当时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到,未来的十年里,我仅有的两次再次穿上那件我引以为傲的西服,是给同学当伴郎。

现在我已经找不到它了。

分配工作的那天下午,我们这一届600多名学生,像等待科举揭榜一样围绕在教学楼前,听队长宣布我们的工作单位。他先从市局的各个分局念起,我没有听到我的名字。当时我还很向往地想,难不成,我会分到市局机关或职能部门?随后他开始念市局公交系统,也就是我们分局录取的名单。这时候我听到了我的名字。当时我还没有特别的感觉,但等我们单位的名单被念完之后,我听到了周围很多同学都抑制不住自己如释重负的心情,说了一声:“耶!”他们都不在这份名单里。他们感到很庆幸。我知道,他们一定觉得,做一名地铁警察很无聊。

02 “你踩我脚了”,地铁上打一架再上班

我第一次来到我们派出所,那也是我头一次踏进地铁派出所的大门。派出所就建在地铁站的下面,上头是列车铁轨,高峰时段每隔一分钟左右就能听见轰隆轰隆的过列车的声音。什么?你说你坐过的最快地铁也得三分钟一趟?不好意思,是两条铁轨,来去双向。

我记得我那会儿跟着师傅在地铁里执勤,碰到戴着耳机听歌的女乘客还提醒她,说这样很危险,手机有可能被盗,不想那姑娘丝毫不当一回事,结果晚上她就因为手机被盗,来我们所报案了。

除了丢东西的,就是打架案。那会儿打架的出奇的多。因为那会儿早晚高峰列车班次没有现在这么密集,车次少,人就越聚越多,加上那会儿地铁外面没有限流带,于是因为互相挤碰而发生的冲突数不胜数。很多血气方刚的小年轻都是在地铁里干过一仗才到公司打卡上班。那会儿因为没有手机支付,票务纠纷也很多。售票亭经常排大队,有很多因为插队引发争执。

那时候我们要求每天早上七点之前到岗,然后在早高峰到来之前到站厅里巡逻防控、督导安检。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天到警务室还没换好衣服,屋门就被人急促地敲了起来。打开门,是两个年轻男子,说是发生了纠纷,两人均是臊眉耷眼,一脸的不情愿。我一问,原来他们在排队等车时因为拥挤发生了争执,虽然没有动手打架,但双方就是气不过,非要找一个局外人评评理,要不两人都下不来台。

我特别无语:“就这点儿事?你们俩到底着不着急上班?”

两人脸上很有默契地写着“他不着急我就不着急”。

那是我上班以来处理的第一起纠纷,虽然难度不高,却带给我很多感悟。后来在越来越多案件的处理中,我逐渐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乘客们在乘车过程中,很多时候缺少一种必要的功能性的沟通。比如很多打架是因为有人下车时,挤到了周围乘客引起的。被挤到的乘客最常见的一句控诉就是:“你下车不会说句客气话呀!”

还有的乘客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不小心剐到了人家的书包带,也有人因为背靠着栏杆,影响周围人扶握,等等。有时候前者压根不知道自己给他人造成了伤害或者不便;有时候知道,因为磨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开口道一句“劳驾”或是“对不起”。而后者往往又因为把前者的蛮横无理代入过深,双方因此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所以说,在公共场所多用一些功能性语言,能为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03 为什么地铁骗子总挑年轻“社畜”骗

后来我对自己的定位也有了变化。在这座地铁站里,抛开驻站民警的身份,我发现它还是一个很有社会旋律和生活氣息的场所。每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吞吐大量的人流,包括我自己在内,地铁对每个乘客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通勤场所。我们地铁民警作为这个通勤场所的组成部分,更多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功能属性,而不是自己刻意寻找的存在感。很多乘客在需要找民警时可能才知道这站一直有一个巡逻民警,有一间警务室供他们解决突发事件。

有了我们这层保障,他们的出行就是安全的,有底气的。而不是我曾经认为的那种,“我要告诉你怎样乘车”“听我的才会有安全防范”,那种格外有强调感和仪式感的形式。

慢慢地,时间一年年过去,地铁里的变化也越来越多。站厅里多了自助售票机、ATM和饮料贩卖机,站台上安装了屏蔽护栏,再后来可以刷二维码买票了。售票亭窗外每天不再挤满拎着大包小包排队的人,报案丢手机的乘客也越来越少。

地铁里开始出现了新型案件,比如电信诈骗、扫码借钱,等等。我曾经处理过一起案件,作案人是一对夫妻,他们在北京没有正式工作,每天就靠猫在地铁里管来往的乘客“借钱”为生。他们会给自己编造一套悲惨的经历,比如打工被坑、钱包被盗,总之就是没钱回老家,希望陌生乘客慷慨解囊,自己回到老家之后一定原数奉还。但每当乘客给他们的微信转过去“车票钱”之后,他们不多久就会无情地把对方拉黑,然后换一座地铁站继续作案。

最后这两个人被我们以诈骗抓捕,并执行拘留。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骗术并不高明,却依然能成功呢?后来仔细分析了他们作案时挑选的目标特征,我逐渐发现了一些端倪。他们一般都选择年轻的独行乘客作为作案对象,因为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社会经验比较少,没怎么吃过亏上过当;二是年轻人脸皮薄,不懂得拒绝人,尤其是“经历凄惨急需帮助”的陌生人。绝大多数匆忙赶路的“社畜”并不会对路途中的过客设防,也并不会想到,仅仅是乘坐一班地铁,也会变成有些人的猎物。

04 “叔叔,我被人盯上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年轻乘客的心思越来越令人难以捉摸。

有一回,一个学生模样的姑娘在站台上跟我搭话,意思是这几天她坐地铁总“凑巧”碰到一个男孩跟她乘坐同一趟车,甚至是同一节车厢,怀疑自己被他“盯上”了。我很费解,问了她很多细节问题,比如男孩有没有对她说过什么做过什么,都被她否认了。后来我也不敢小觑这个问题,说回头如果再碰见他,一定要尽快到警务室找我,我来帮她检验那个男孩有没有问题。几天之后,我又碰见了那个姑娘,我问她这种情况又发生没有,她摇摇头。

我松了一口气,说:“那就好,说明他不是坏人。”没想到她来了句:“哎,他还挺帅的。”我错愕。随后她又对我说:“谢谢你啊,叔叔。”

这时我才恍然发现,我在地铁站,已经十年了。我从一个刚刚毕业的警校大男孩,变成了一个大叔级的“老民警”。

那天晚上我走出地铁站,月明星稀,广场上还残留着白天的热气。远处高楼大厦的灯光若隐若现,马路上一辆大车驶过,轰轰烈烈,绝尘远去。地铁站像一条靠岸的船,轻轻在城市的大海中漂浮。晚风拂过,它聚拢的人间烟火又在城市中四散开来,成为大北京最为恬静和安宁的气息。

几个小时后,它又将发起光来,承载一片喧嚣。我忽然觉得,它好美啊!

(摘自微信公众号“YOUNG财经”)

【适用话题】职业选择 人间观察家 公共秩序守护者

@彩虹兔:那是发生在2016年的事,那天我手里拿着公交卡,地铁到站后下车时,手里的公交卡掉下去了,我能看到我的卡在下面。我馬上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他们说找到就会还给我。在中秋节前告诉我找到了,原本我不抱希望的,毕竟地铁上人流量这么大,我这件小事应该会被遗忘。后来公交卡真的回到我手里了。地铁的工作人员真的好好啊,为他们点赞!

@小桃:城市像只巨兽,不停地朝前跑。地铁是它的脉搏,也跟着不眠不休。站在地铁里,当代社会的点点滴滴都能在这里短促地折射出来。感谢地铁警察。

猜你喜欢

民警乘客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最牛乘客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