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要点 逐个击破

2021-10-08谢洁红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1年9期
关键词:五边形实数一元二次方程

进入九年级,方程家族再添一员——一元二次方程。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知识的探究过程,我们发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其研究路径一般是“概念—解法—应用”。本章主要是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应用等方面来研究,对数学后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来厘清要点,逐个击破吧。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整式方程,即等号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特别要注意二次项系数a不为0。

例1 (2021·湖北荆门)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k2-2)x+2k+4=0的一个根,那么k的值为 。

【分析】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列出关于k的方程,再解这个方程求得k的值即可(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

【解答】把x=2代入kx2+(k2-2)x+2k+4=0,得4k+2k2-4+2k+4=0,整理,得k2+3k=0,解得k1=0,k2=-3。因为k≠0,所以k的值为-3。故答案为-3。

知识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直接开平方、配方、因式分解等,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解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有四种基本方法,我们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以简化解题过程。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践来观察几种解法的相互联系和差别。

例2 解方程:

(1)(2021·江苏无锡)(x+1)2-4=0;

(2)(x-2)2=(2x+5)2;

(3)x2-4x-3=0;

(4)(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x(x-7)=

8(7-x)。

【分析】先观察这几个方程的结构:(1)(2)两题我们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或选择因式分解法(平方差公式)来求解,这两种方法是首选方法;(3)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解;(4)的等号两边有(x-7)和(7-x)这个互为相反数的因式,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来求解,同样也可以化成一般式后再用合适的方法求解。

【解答】(1)(直接开平方法)移项,得(x+1)2=4。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1=±2,解得x1=1,x2=-3。

(因式分解法)利用平方差公式,得(x+1+2)(x+1-2)=0,解得x1=1,x2=-3。

(2)这题与(1)利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解得x1=-1,x2=-7。

(3)(配方法)移项,得x2-4x=3。配方,得x2-4x+22=3+22,即(x-2)2=7。解这个方程,得x-2=±7,即x1=2+[7],x2=2-[7]。

(公式法)因为a=1,b=-4,c=-3,

所以b2-4ac=(-4)2-4×1×(-3)=28>0,

代入公式x=[-b±b2-4ac2a]

=[-(-4)±282×1]

=[4±272]

=2±[7],

所以x1=2+[7],x2=2-[7]。

(如果这题改为x2-4x+3=0,还能用因式分解法,同学们可以试一下哦!)

(4)(因式分解法)移项,得x(x-7)-8(7-x)=0。提公因式,得(x-7)(x+8)=0,解得x1=7,x2=-8。

知识点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是b2-4ac,我们通过它的符号来判断ax2+bx+c=0(a≠0)是否有实数根或者有几个实数根,具体方法如下:(1)当b2-4ac>0时,方程有兩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

例3 (2021·湖北黄冈)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由“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知:当b2-4ac>0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为b2-4ac=(-2)2-4×1×m=4-4m>0,得m<1,所以只要写出一个满足m<1的m的值即可。

【答案】比如0或-1等。

知识点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著名的韦达定理,虽然在教材里它是选学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可以帮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认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先简单了解下这个定理:若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1、x2,那么有x1+x2=[-ba],x1·x2=[ca]。

例4 (2021·江苏盐城)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则x1+x2的值为( )。

A.-2 B.-3 C.2 D.3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可以不求出方程的根,观察得出a=1,b=-2,c=-3,由韦达定理可知x1+x2=[-ba]=[--21]=2。故选C。

知识点5: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是数量关系的确定。我们可以借助适当的数学直观工具(如表格、线形示意图等),找出问题中的各种量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例5 在长方形ABCD中,AB=5cm,BC=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终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终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填空:BQ= ,PB=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PQ的长度等于5cm?

(3)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6cm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表示出BQ、PB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P、Q两点的运动速度可得BQ、PB的长度;

(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B2+BQ2=QP2,代入相应数据解方程即可;

(3)根据题意可得△PBQ的面积为长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五边形APQCD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代入相应线段的长,即可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1)∵P從点A开始沿边AB向终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AP=t(cm)。

∵AB=5(cm),∴PB=(5-t)cm。

∵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终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

∴BQ=2t(cm)。

(2)由题意得(5-t)2+(2t)2=52,

解得t1=0(不合题意,舍去),t2=2。

∴当t=2秒时,PQ的长度等于5cm。

(3)当t=1秒时,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6cm2。理由如下:

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5×6=30(cm2),

要使得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6cm2,

则△PBQ的面积为30-26=4(cm2),

∴[12]×(5-t)×2t=4,

解得t1=4(不合题意,舍去),t2=1。

∴当t=1秒时,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6cm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泰伯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五边形实数一元二次方程
上期《〈实数〉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拼五边形等
密铺五边形,数学史上的最强家庭主妇
折纸体验馆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实数》巩固练习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