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斯廷天顶壁画先知像艺术鉴析

2021-10-04刘胜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姿态动作

刘胜文

摘 要:西斯廷天顶壁画是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这件作品显示了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下的人物健壮有力,气势恢宏,震撼了无数的后来者。其中的先知形象反映了米开朗基罗并未受任何既定图像观念的束缚,而是将所有兴趣点集中于人物的姿态,捕捉到了人物瞬间的精神状态,以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形式赋予了人物崇高的形象和巨大的张力。先知像也体现了米开朗基罗所受到的人文主义和异教精神的深刻影响,这一充满人性的理想化的半神半人英雄超越了前辈们的成就,达到了理想美的历史新高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关键词:西斯廷;先知像;米开朗基罗;动作;姿态;理想美;精神

自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以来,圣人像作为一个传统被广泛用在建筑物的壁龛和陵墓建造中,他们或站或坐,具有着固定的符号和样式,其衣物服饰与相貌都承接着传统。文艺复兴以来,多纳泰罗为雕塑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强化了雕塑本身的艺术性。受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影响,多纳泰罗的雕塑创作使意大利雕塑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造型的痕迹,树立了一代新的风尚。多纳泰罗所创造的英雄主义和现实主义形象对米开朗基罗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15世纪出现的圣徒画像已经开始显露个性与感情流露,如:佩鲁吉诺的人物表现出一种多愁善感的思慕和眼神迷狂的凝视;梅西纳笔下的圣哲罗姆正在室内专心阅读,人物陷入了沉思之中,画面刻画营造明显具有一种自然主义的倾向;波提切利的圣徒画像人物注视上方,似乎正在聆听上帝所传来的圣灵之声。艺术家们开始为圣徒画像注入灵魂,它们已不再是过去纯粹宗教寓意的简单视觉形象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先知形象并不多见,她们偶尔出现在宗教场景之中,如锡耶纳大教堂的马赛克地砖上。女性先知形象最早来源于异教形象,文艺复兴时期,她们被重新注入活力,身段优美,年轻漂亮。

当我们粗略地了解了先知形象的相关背景后,就对米开朗基罗的先知形象有了一个参照系。事实上,在这之前,米开朗基罗在为主教堂雕刻十二使徒时已经有了初步尝试,未完成的《圣马太》就已经有了显示人物形象外部动态与内心精神的意图。而十二使徒的方案最初也出现在西斯廷天顶画的最初方案之中。早在青年时代,米开朗基罗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就在姿态上保持着高贵和克制的情感,具有理想化的尊容和凝重的庄严肃穆感。这些都表明米开朗基罗已经开始发展出一套基本的古典形式法则,并在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米开朗基罗先知像的动作与姿态

米开朗基罗的先知形象体现了他对人体理想美的追求,早年的《大卫》就体现了他对和谐的极致追求,而解剖学的掌握让他对人物运动姿态的表现如虎添翼。他在先知形象中注入了饱满的热情,关切着扭转的动作,对每一处运动的关节都倾注了心思。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外貌、动作与表情传达出了崇高的气质,女先知与她们的男性同伴一样英勇,展露出力量与气势。这些形体巨大的、交替出现的男女先知坐在巨大的大理石块上,她们每一个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与动作。在他们身上,米开朗基罗释放了自己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他们塑造成一群体格巨大、具有完整预言智慧的存在。德尔菲女先知手臂横穿平分了壁龛上下空间,身体躯干朝向内侧,头部则扭转朝向正面,整体轮廓呈椭圆形,饱满有力。仔细观察细节,可以看到她目光朝右,飘动的头发加强了她身体运动的倾向。尤其脸部的阴影平分了脸部明暗关系,与腿部、脚尖形成一条中轴线,稳定了画面的运动感。德尔菲女先知像承接了米开朗琪罗早期《圣家族》的圣母形象,都有着高额头、大眼睛、厚厚的下巴以及强壮的躯体,这无疑是那个时代新的理想美的揭示。她们不再是波提切利笔下娇羞的少女之美,而是具备亚马逊女战士般的英武身姿。在西罗菲勒女先知的画像中,展示的虽然是一个静止的身姿,但米开朗基罗却赋予了她不同一般的运动节奏。她上身前倾,手部翻书的动作向右移动,而头部则转向内侧。女先知以一种十分惬意的姿势翻阅着架子上的书本。这样的设计形象更具备某种神性和崇高。同样,她的衣服被巧妙地设计成了不同区间的不同色块,以此加强了人物清晰的形体结构呈现。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透视所带来的力量,所有躯体呈现的透视方向都向内纵深发展,头部、躯干以及坐着的腿部形成的矩形透视线都导向了桌上的书,使得人物具备一种雕塑般的宏伟体量,强化了人物的精神层面。古梅恩女先知的形象设计十分独特,山岭般的肩膀、长而有力且发达的惊人手臂,颠覆了我们对女先知的认识。男性化的上半身与优雅的下半身形成鲜明对比,诡异而令人惊讶的形象混淆了性别,张开的嘴巴与陡峭的面容让她拥有着非凡的张力,似乎她那预知未来的能力也被她那夸张的形体所强化。她的姿态上半身和下半身呈扭转关系,人物形象似乎加大了一圈,头部与身体的比例看似并不相称,但就像是神话中的巨人一般给人以畏惧感。在利比亚女先知的形象上,米开朗基罗暂时放弃了对人物内心的探索,而是把全部才智与精力倾注在对女性形象所达到的最为优美、最具魅力的身姿展现上。在这里,米开朗基罗完全征服了古希腊所创造的最高理想: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利比亚女先知整个身形呈Z字形,蜿蜒向上。头部与左膝、右脚尖形成了一条垂直线,稳固了人物扭转的运动感。向后伸进的手臂与书本构成一条水平线,与倾斜的肩部斜线形成呼应。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米开朗基罗对平面形体造型的把握能力,也能看到他对空间扭转造型的熟练把握。女先知转身面对着我们,手臂伸向远处,以头部的回眸完美收尾,这位美丽的女先知形象真是让人赞叹!可以说,利比亚女先知形象是所有女先知形象中最美的一个。米开朗基罗为她所做的上半身素描练习展现了他对人体解剖掌握的精深,背部肌肉清晰的组织关系令人叫绝,以至于在最后成稿的时候,米开朗基罗都舍不得将她背部全部盖住,保留了那无与伦比的背部优美的形体表现。米开朗基罗运用解剖学创造了一个完美的运动中的女性形象,充分表达了他对人体至高之美的追求与迷恋。

男性先知形象的绘制很可能始于扎加利和约耶,接着是以赛亚、以西结,再经过复杂的丹尼尔形象直至约拿,人物的动作姿态达到高潮。起先的人物形象姿态相对静止,扎加利看书的姿态被米开朗基罗赋予了雕塑般的造型体感。很快,在约耶身上,人物开始扭转。和德尔菲女先知一样,人物拿手卷形成的水平线同样平分了画面上下部分,躯干和头部的扭转关系形成对比。先知以西结的形象设计中人物躯干的扭转动作表现则更为强烈,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米开朗基罗对躯干运动的把握有多么出色。人物的下半部分与躯干几乎形成90度的扭转运动,以西结被表现出情绪激动,似乎目见了奇迹的发生。在丹尼尔的形象中,运动与姿态的对比关系被发展到了一种极致,扭转关系更为剧烈,以至于人物似乎要倾倒。为稳定画面,米开朗基罗让丹尼尔胯间的小天使充当了立柱的作用,他似乎不堪重力压覆,书本形成了水平线。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米开朗基罗让丹尼尔的左手像一把铁锁一样扣住在书本上,拉回了人物倾倒的身躯。事实上,在最后几个人物的形态设计中,米开朗基罗已经远超了15世纪一般画家的水准。最引人注目的是先知约拿,他的身子后倾,似乎试图要看到整个天花板的样貌。他的左臂伸向后方,脚部向前方踢去,右脚悬在了半空,整个人似乎正努力挣扎着保持平衡,头部则吃力地仰望着。剧烈的动作姿态使得人物产生了一种惊人的力量。如果说利比亚女先知代表着古典风格的高度,那么,约拿所形成的运动美感则昭示着巴洛克风格即将到来。

二、米开朗基罗先知像的理想美与精神表达

这些先知像的伟大,不仅仅是以他们超常巨大的体量征服着我们,也不在于米开朗基罗对解剖的精深掌握,而是米开朗基罗在他们身上不断探索着人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极限。他们英雄般的气概和运动员般的力量被完美融合。很显然,米开朗基罗有意地把他们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他们伟岸的形象是神性的完美体现,他们激烈强劲的运动姿态是神圣力量的表达。利比亚女先知代表着古希腊高度理想化的追求在这里被实现。而约拿的剧烈运动姿态预示着一种新的美学——巴洛克的到来。不仅如此,这些先知形象还被注入了某种灵性,他们服务于宗教的表达,他们的姿态显示了强烈的精神表达欲望,他们是真正具有灵魂的人物形象。米开朗基罗的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他们犹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一样,每一个都在表达出自我的个性和精神渴望,每一个都如同纪念碑一般雄伟而高尚。从中我们也看到,米开朗基罗出色地运用了身体扭转和透视短缩的优点,不但使先知的形象引人注目,而且也增加了画面的纵深空间。扭转强调了运动的表现力,而透视短缩非常吸引我们的视线。米开朗基罗赋予了这些先知们非凡的身躯和高贵的灵魂,他们身上结合了异教崇高的古典美和基督教的精神表达,这是米开朗基罗为艺术所带来的独特创造,自此以后,他们的形象俨然成了后繼艺术家尊崇的范本,影响深远。

三、结语

先知像是异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完美结晶,他们具备着高度的理想美和精神性,米开朗基罗以无比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他们一个个独特的动作与姿态表现,正是这些具有惊人创造力的经典形象设计,使之成为后人难以模仿而只属于米开朗基罗所创造的理想典范。

参考文献:

[1]沃尔夫林.古典艺术[M].潘耀昌,陈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克拉克.裸体艺术[M].盛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3]巴恩斯.谁在观看米开朗基罗[M].谭宇墨凡,译.上海:东方出版社,2019.

[4]丹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M].傅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

猜你喜欢

米开朗基罗姿态动作
下一个动作
“我不能修建这样的堡垒”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