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大学团队用核技术灭蚊,获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认可,有望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

2021-10-03

海外星云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核技术尔巴灭蚊

核技术可以用来灭蚊?

听上去似乎不相关的二者,在中山大学团队的科研成果下产生了“强相关”,该团队成功将核技术用在“消灭”蚊子,并获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认可,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蚊媒传染病造成死亡人数超过70万”,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在实验室通过射线辐照,实现了对雄蚊的“不育”,这里的射线辐照是核技术的应用之一。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经过辐射后的“不育”雄蚊释放到野外,在它们与野生雌蚊进行交配后,这些雌蚊没有子代,从而降低了蚊媒病发病率。

相关论文

“与传统虫媒防治方法相比,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化学污染,杀蚊选择性强,不祸及其他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并且不会有诱导蚊子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持久,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一个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的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吴忠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这项技术之前,基于辐射的昆虫不育技术(SIT)已成功抑制了几种害虫物种的野外种群,但其对蚊媒控制的影响仍然有限。

不育昆虫技术(SIT)和不相容昆虫技术(IIT)充当“蚊子节育”以减少媒介种群

而相关的不相容昆虫技术(IIT)使用由母系遗传的内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体从而达到绝育的效果。这是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法,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用这种方法很可能会导致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与未感染雌性交配所得合子(卵)无法发育。

该团队首次部署了SIT和IIT联合的方法(IIT-SIT),能够几乎消除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蚊子物种白纹伊蚊的野外种群。数以百万计的工厂饲养的成年雄蚊带有人工三重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被释放,事先对释放的蚊子进行蛹辐照,以防止意外释放的三重感染雌性在野外成功繁殖。这一成功的现场试验证明,在大面积范围内应用IIT-SIT组合控制蚊媒的可行性。

“我们利用中山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医学、生物学与核物理学的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领域合作,争取在不育蚊大规模生产技术和高效分离雄蚊的生产工艺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并建立成熟的绝育雄蚊标准化生产体系,为蚊媒病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吴忠道说。

雄蚊的释放的野外地点、释放时间表和幼虫抑制释放

而在此之前,中山大学就曾与国际在昆虫不育技术方面展开过合作。202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邀请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研发中心特聘研究员张东京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传染病中心,以指導和支持当地昆虫不育技术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卵巢中的沃尔巴克氏体分布和密度

“南非当地的主要困扰是按蚊,也叫疟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当地多次暴发疟疾疫情,死亡率较高。他们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遇到难题,而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提供支持。如果当地能够应用成功,对降低疟疾发病率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张东京说。

之后,张东京对绝育蚊大规模生产如何优化及质量控制,在野外数据统计与分析方面提供了英文研究报告,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建议,相关资料提交至国际原子能机构,并反馈给了当地。

此外,为将研发中心的关键技术进一步产业化应用,中山大学于2020年12月建成并投产成立“蚊子工厂”,这是一家国有投资为主体的蚊媒防控技术产学研运营公司一一广州中大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地点落户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

中山大学表示,“未来,‘蚊子工厂将建成为亚洲地区绝育蚊大生产基地,预计生产车间产能达4000万~5000万雄蚊/周,以提供足够的绝育蚊虫。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3个~4个灭蚊示范点,并将在海外设立培训基地。”(综合整理报道)(编辑/多洛米)

猜你喜欢

核技术尔巴灭蚊
灭蚊趣事
『静享』无蚊之境 充电式诱蚊灭蚊灯
关于核技术利用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法的探索
环保部门在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问题研究
探讨核技术专业强化单片机应用的学习
身边的核技术
妈妈的“灭蚊神功”
有多少只乌鸦
灭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