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军坚守希普卡山口

2021-10-02鸿渐

军事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奥斯曼苏莱曼山口

鸿渐

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十次,被称为“十次俄土战争”

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大帝国的存续期间,两者之间曾上演无休无止的争战。而发生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则是这两大帝国自17世纪以来一系列冲突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这场战争包括在多个地段上演的不同战役,而其中至为重要的争夺战发生在希普卡山口,此地的得失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沙皇的雄图

基于根深蒂固的远因和错综复杂的近因,俄国和奥斯曼的新战事于1877年4月24日开始,为了帮助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国家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是日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很多年以前,为了保护自己的欧洲省份免遭潜在敌人的袭击,奥斯曼人已经在自己的边境地带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但尽管如此,出生于普鲁士的俄国将军汉斯·卡尔·冯·迪比奇还是在1829年的战事中成功突破了这些坚固的防线,并一度威胁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

而当1877年的战事到来时,俄军也打算复制使迪比奇获得大胜的相同战略。然而1877年和1829年毕竟是不同的,俄国的一大劣势是无法像此前那样享有海军的优势。当年,凭借俄国舰队的强势,迪比奇的部队得以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实施了两栖登陆行动。

而在经过灾难性的克里米亞战争之后,俄国黑海舰队已经自毁于塞瓦斯托波尔,而随后的1856年《巴黎条约》更进一步限制了俄国在黑海可维持的舰只的数量和级别。另一方面,奥斯曼海军倒是建造了好几艘新型铁甲舰,已经处在俄国军舰无法对抗的优势地位上。

这样一来,俄军只能把自己的战略重点放在陆地上。其作战计划是派出一支25万人的大军穿过罗马尼亚,跨过多瑙河——俄国和奥斯曼领土之间的天然边界,从而插入奥斯曼防御体系的薄弱部位。

随后,俄国大军将在翻越巴尔干山脉后朝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重要支点——阿德里安堡挺进,并最终从那里向伊斯坦布尔进军,从而赢得胜利。同时为配合主力部队,另一支部队将在高加索地区发动旨在转移敌人注意力的攻势,以牵制部分奥斯曼军队。

在大军开拔前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部将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自信满怀,同时也提醒部下时间很重要,俄国及其巴尔干联军必须在欧洲列强得以干预之前就拿下战争的胜利。

俄军前锋突进

为了这场战争,沙皇将其主力也即南方军队编组为4个兵团,每个兵团由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组成,并配有数量可观的火炮,除了俄国士兵,各师也编有数量不等的保加利亚人和罗马尼亚人等。

头戴军帽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据俄国方面估计,当时奥斯曼帝国在其欧洲领地上驻有约16万军队,其中6万人驻扎在多瑙河上的维丁要塞,其余10万人分散在拉什楚克、西利斯特里亚、瓦尔纳和舒姆拉等据点附近。不过有历史学家研究后认为,奥斯曼帝国可用于反击俄军的兵力数量要高得多,保守估计也有近19万人,更可能接近25万人。当然,由于这些部队中的大多数人需要固守分散的各处要塞与据点,能够投入机动作战的兵力是比较有限的。

与俄军不同,奥斯曼帝国似乎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冲突制定战略,只保留了由堡垒组成的静态防线。奥斯曼帝国的高层饱受内卷之苦,指挥官们忙于勾心斗角,即便是战争到来时,这些内耗仍在继续着。

战事之初,俄国兵团坚定地按照作战计划行事,在7月1日之前,4个兵团便全部越过了多瑙河。不过在那之后,随着对手抵抗的剧烈程度开始增加,各部队便开始和原定的战略发生了脱节,进攻的速度被拖缓,而推进的正面被拉宽。

不过即便如此,由约瑟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古尔科将军率领的俄军前锋还是挺进迅速,这支部队的兵力为1.6万人,包括俄军第4旅、保加利亚军团、若干哥萨克分队以及数个火炮分队。古尔科的任务是抢在奥斯曼人派出增援部队之前,就攻下通过巴尔干山脉的战略要道。

夺取山口

俄军的进攻让奥斯曼人显得很被动,他们开始尽力在巴尔干山脉以南组建新的防线,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他们无法在俄军连续进攻的多处山口配置足够的力量。

古尔科将军率领的部队首先拿下了康科伊山口,此地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间小径,攻下这里的俄军士兵立即着手拓宽道路,以使骑兵和大炮得以通行。用了3天时间,俄军前锋得以完全越过关口,步兵们将重炮拖过了这处隘口。古尔科后来评价道:“当时只有俄军士兵才能完成这样的行军,并将大炮拖过这样的山口。”

越过康科伊山口后,古尔科的部队又趁势夺取了通贾山谷,奥斯曼人的支援部队正在陆续到来,但均被俄军击退。接下来摆在俄国人面前的,就是巴尔干山地上最重要的山间隘口之一——希普卡山口。

虽然古尔科的部队在向希普卡山口推进的过程中发生了延误,但已经有另外一支俄军部队朝这里发起了进攻。7月17日,俄军第9步兵师在尼古拉·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亲王的指挥下向驻守希普卡山口的奥斯曼阵地发起冲击,米尔斯基亲王本应该等待古尔科部合力行动,但他认为兵贵神速,不应该在等待中浪费光阴。

准备开赴前线的俄军军官团

第9师派出了第36“奥尔洛夫斯基”步兵团的2000名士兵,在哥萨克和大炮的支援下强攻山口,但却被同样得到大炮支援的4000名奥斯曼守军击退。到了第二天,古尔科的前部人马抵达,两路俄军立即合兵一处对山口发起了新的冲击,但是这次进攻也失败了。

这样一来,俄军陷入了困顿,“奥尔洛夫斯基”团的俄军上校尼古拉·伊潘钦回忆说,“奥斯曼人的步枪和大炮的火力是致命的。”然而,奥斯曼守军的信心也已经在敌人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由于相信不久后会有更多的俄国军队抵达,希普卡山口的守卫者们认为自己无法抵挡住下一次攻击。

于是到了7月19日,奥斯曼军队便悄悄撤离了关隘。俄国人仍在为强攻做着准备,直到有一支侦察队准备查看奥斯曼人的防御配置时,才意识到守军已经撤退。希普卡山口现在落入了俄军手中。

轮到奥斯曼人进攻

丢失希普卡山口对于奥斯曼帝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鉴于此地关系甚重,奥斯曼人很快就决定要重新夺回这处山口。这项任务落在了苏莱曼·胡斯努·帕夏身上,这名经验丰富的战将被从黑山前线召回,准备指挥一支2万人的军队投入反击。

当时,在俄土战争的另一个方向上,面对着奥斯曼军队在保加利亚北部坚城普列夫纳的坚决抵抗,俄军主力部队的前进已经停止。于是整场战争突然呈现出一种相对静态的态势,俄国人事前所期望的那种机动作战已不复存在,因此希普卡山口的得失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与此同时,古尔科在留下一个俄军步兵团驻守希普卡山口后,率领其余部队前往山口南面的卡赞拉克镇。7月29日,古尔科的部队在斯塔拉扎戈拉附近与苏莱曼部队的前锋、精锐的奥斯曼近衛军不期而遇,由久经战阵的老兵组成的近卫军对俄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古尔科只能率部撤退。意识到对手正大举反扑之后,古尔科继续向后方撤离,不过派出了5个保加利亚步兵营前去增援希普卡山口的驻军。

现在轮到俄国人保卫希普卡山口了,把守在此地的部队包括俄军第36步兵团、保加利亚军团的5个营、5个哥萨克连和29门大炮,全部可用兵力大约为7500人。防御者立即开始改进奥斯曼人留下的旧防御体系,俄国和保加利亚士兵开挖新战壕,用石头建造胸墙,开设了可以彼此掩护的火力点。俄军士兵还在多处重要位置埋下了奥斯曼驻军留下的炸药,以便用在奥斯曼军队向关隘逼近的关键时刻。

另一方面,在所部人马的规模扩大到3.8万人之后,苏莱曼于8月21日下令向希普卡山口进攻。奥斯曼士兵们蜂拥爬上通往圣尼古拉斯山的岩石斜坡,但在那里遭到保加利亚士兵的步枪齐射,俄军大炮也不失时机地投来致命的炮弹,导致奥斯曼军队伤亡惨重。

尽管如此,苏莱曼还是设法将他的一个炮兵连部署到了附近的高地上,从那里向俄军和保加利亚军队的阵地开火。在炮火支援下,奥斯曼军队再次攻击圣尼古拉斯山,结局是他们再一次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步枪和炮火的急袭,苏莱曼的部众蒙受了更多的伤亡。

俄土战争期间的奥斯曼士兵

这场交战的一名目击者是身处希普卡山口的美国陆军中尉弗朗西斯·格林,他当时担任驻俄使馆的武官。他写道:“他们(奥斯曼人)以极大的信心投入了进攻,但感受到的却是绝望,厮杀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土耳其人一次又一次地喊着真主之名,冲上斜坡,来到离(俄军)炮台几米远的地方,就再也不能往前走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攻击是在晚上9点左右在月光下进行的,被击退后,他们再也没有做更多尝试,但他们仍然留在原来的出发位置上……整夜不停地开火。”

高地浴血战

8月22日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激烈的战况,只有偶尔的交火。这一天,令守军士气大增的是,俄军第35步兵团奉古尔科之命赶来增援守军。

到了23日,苏莱曼就下令展开了新的大规模攻击。奥斯曼军队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士兵们多次冲击陡峭的山坡,但在俄军和保加利亚士兵一如既往的猛烈火力下一筹莫展。俄国人还引爆了早就埋下的炸药,对进攻一方造成了可怕的伤亡和沉重的心理影响。

尽管如此,有一些奥斯曼士兵还是冲到了俄军的战壕前沿,两军随后发生了血腥的肉搏战,双方都有许多人死在刺刀之下。最终,俄军第36团以坚决的白刃反冲锋打退了奥斯曼人的进攻。

希普卡山口争夺战的激烈场面

当天下午,苏莱曼催动他的部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尽管每一次都面临着致命的炮火,但奥斯曼人表现得很坚决。在有的阵地上,当俄国人和保加利亚打光弹药之后,只能向涌来的攻击者投掷大石块和圆木。据那名美国武官声称,有的俄军士兵甚至扛起奥斯曼士兵的尸体砸向攻击者!

下午3点,奥斯曼人终于取得了突破,他们攻入了俄军的中央炮台阵地,迫使那里的守军退却。美国军官格林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利宾斯基上校……挡在路上,劝诫、推搡、威胁,从而把他的士兵们赶回了中央高地上的阵地。从这时开始,他们向土耳其人展开齐射,后者刚刚开始爬上来,显然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搞了个措手不及,土耳其人开始发生了动摇。就在这个时候……第一批援军出现在眼前……反击是如此大胆和激烈,以至于土耳其人纷纷撤退……留下俄国人重新控制住了他们的第一条战壕。”

格林所称的援军,是俄军第4旅的200名先头部队,正是他们努力夺回了中央炮台。随后,费奥多·拉德茨基将军又带领第4旅的更多人员抵达。在这支生力军的阻击下,奥斯曼军队的多轮新进攻都被打退了。

此后,战斗的焦点从中央炮台转移到了一处被称作繁树岭的高地上。苏莱曼的部队夺下了这处高地,拉德茨基随后命令他的两个营发起反击,经过反复争夺,这座光秃秃的山头仍然在奥斯曼人的控制下。

8月24日,双方再次围绕繁树岭展开争夺,这一次,胜利属于俄国人。到了26日,奥斯曼军队又在新的反击中夺回了繁树岭,但他们攻击俄军中央阵地的努力依旧归于失败。那时,俄军第35团和第36团已严重减员,拉德茨基的旅也已遭受重大损失,不过奥斯曼军队也已是强弩之末了。

冰雪中的胜利

连续的激战,已经让苏莱曼部队的实力大减,而希普卡山口在看起来很近的同时,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苏莱曼只能在原地休整,一方面重组部队,另一方面召唤更多的增援部队到来。

不过就在他准备部署新一轮进攻的时候,苏莱曼接到了他的上级梅赫米特·阿里·帕夏的命令,要求他挥军开赴保加利亚北部,投入那片主战场的争夺中。一心想要夺回山口的苏莱曼决心抗命不遵,遂无视上级的要求,继续为下一次进攻做着准备。到了9月17日,苏莱曼发出了强攻希普卡山口的命令。

大批奥斯曼士兵成了俄军的俘虏

尽管连日来的持续降雨导致山地湿滑不堪,奥斯曼军队还是攻下了俄军的一些前沿战壕,但他们仍然无法取得更大的进展。战事再次陷入僵局:俄国人反击,赶走了奥斯曼人,奥斯曼军队再次进攻,但又一次被击退。

苏莱曼持续发动强攻,却始终未能夺回希普卡山口,只是又徒然损失了3000人。上级的严令再次到来,这一次苏莱曼没有更多时间了,他带着遗憾离开了希普卡山口,前往保加利亚北部担任那里的奥斯曼军队的总司令去了。

随着冬季临近,希普卡山口的守军开始实施换防,筋疲力竭的老兵离开,新的部队开上来接替他们的位置。虽然冰雪中的高山生活极为艰苦,但好消息是奥斯曼军队不再有进攻山口的企图。

从当年底到次年初,不断从别的战场传来好消息。古尔科率领的俄军进展顺利,他指挥一个兵力为6.5万人的兵团穿过阿拉巴-科纳克山口,于1878年1月4日攻下了保加利亚都城索非亚,这意味着奥斯曼帝国的重大挫败。

之后,古尔科在希普卡山口与拉德茨基会合。两位将军齐心协力,在舍伊诺沃附近诱捕了一支由维塞尔·帕夏指挥的奥斯曼军队,这场包围战于1月9日结束,大约有3万名奥斯曼士兵放下了武器。

堪称史诗的希普卡山口攻防战就此落幕,攻防双方都损失惨重,俄军方面有约1.35万人伤亡,而奥斯曼军队的伤亡和被俘数字则高達6万人。在打了10个月的仗之后,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以俄国及其联盟的胜利而告终,而假如俄军没能守住希普卡山口,那么这场战争的走向很可能会有所不同。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奥斯曼苏莱曼山口
两把英吉沙小刀
图说苏莱曼尼之死
奥斯曼的巴黎
我的苏莱曼不见了
浅析奥斯曼巴黎城市改造的现实意义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