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学校:颗粒种进学生心

2021-09-30余蓉

科教新报 2021年36期
关键词:李青刘峰湖南省

余蓉

【名片】邹学校,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35年来,他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带领团队和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辣椒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造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9月4日,湖南农大离秋季开学只有一周时间了,为做好开学工作,校长邹学校忙碌了一整天。

这位被赞誉为“辣椒院士”的科研工作者,在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心中,是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好校长。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来,慕名而来的学子越来越多,邹学校总是要给他们上一堂“入门课”,上课的地点有时在苗圃中,有时在菜市场、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在食堂的餐桌上。

“研发什么品种好不要问我,要问老百姓的菜篮子。”

“椒农真正遇到什么问题,就是我们要去努力解决的问题,所以你不到田里去,怎么发现真正的问题?”

……

这堂课,邹学校把它叫做“找到初心”,爱农、事农、兴农,是这颗初心的内涵。

湖南泸溪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山区县,1996年,邹学校第一次来到泸溪时,既喜且忧。喜的是“这里简直是辣椒的‘天堂”,忧的是当地老百姓积贫积弱的状况。

一开始,村民都不太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辣椒专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邹学校发起了示范种植项目,当年产量就从亩产1000公斤增长到3000公斤。

从那之后的20多年里,邹学校带着学生们在泸溪相继推广了“兴蔬301”“博辣红丽”“博辣红牛”等辣椒品种10余种。2020年2月泸溪正式“摘帽”,和贫困彻底挥手告别,辣椒的火红成为这一历史场景的动人底色。

邹学校的学生杨博智回忆,在手机刚刚普及、接电话还要收费的年代,他每个月电话费高达3000元,绝大部分电话费,都花在了给农民答疑解惑。

学生周书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陪着老师连夜坐火车、转汽车赶往椒农的辣椒田,只因邹学校接到农民的电话,辣椒遭遇了病害、寒潮……

“做科研,出成果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决农业实际问题。”谈起邹学校对自己的指导,胡博文说,这短短一句话,如雷贯耳,也让海外归来求学的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一个科学家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情操。

在读博士研究生李青也是受到邹学校鼓舞,一头扎进了辣椒育种的研究工作中。稳定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一直限制辣椒优良基因利用,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她从各种角度、使用各种方法进行了反复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她无数次想到放弃。

“搞科研失败是常态,要的就是不气馁的精神。加油!”鄒学校发现了苦闷的李青,在实验室为她打气道。李青重新积蓄起力量,又经过数月的实验失败和反复尝试,最终有所突破,“成功的那一刻,就是想到要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导师。”

这样的好消息在20年间不断传来,如今,邹学校的学生中走出二级研究员3人,三级研究员2人,四级研究员5人;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农业科研人才2人。2人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4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成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作为国家辣椒科研的领头人,邹学校的目光从来没有局限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心中装着的是辣椒科研的蓝海。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峰对此感受颇深。2012年末,刚为人父的他沉浸在家庭幸福、科研工作稳定的“小欢喜”中。这时邹学校却找到他,“我们的基础科研薄弱,底层要突破!”一席话让刘峰如梦初醒。尽管要和家人幼子分开,刘峰毅然接受了老师的提议,前往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处于世界前沿的美国杜克大学学习。

多年过去,“卡脖子”技术难题早已攻克,辣椒育种水平等全球领先,但刘峰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中国要在生物科技领域掌握更多话语权,才能在未来的科研中更加主动。”

一颗创新的辣椒种子,一座巍峨的精神灯塔。

“辣椒院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精神、为国育人的教育情怀,正感染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引领着他们躬耕田野,勇攀科研高峰。

猜你喜欢

李青刘峰湖南省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纸鸢风与少年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初冬月季
李青作品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各有所好
爱情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