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2021-09-29考古学齑

科学大众(中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亚洲象西双版纳弱点

考古学齑

最近的生物圈发生了一件让人拍案称奇的事。2021年4月,原本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若干亚洲象,经普洱,到玉溪,总体上朝着北方移动,到6月初,它们已经到了昆明。6月底,象群开始在云南易门县和峨山县来回移动。

西双版纳的大象为何一路往北走?这个问题真是让“吃瓜群众”既惊奇又迷惑,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而在历史上,大象卻在中国大地上真实地演绎了一场壮观的“南迁”大戏,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历史时期中国亚洲象的分布变迁

在很久以前,亚洲象在中国版图上的分布可以达到很靠北的位置。根据古生物学、动物考古学对中国历史时期亚洲象化石或遗骸的发掘情况,我们大概可以把亚洲象的分布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我们大体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历史画面:亚洲象在中国本来从南到北分布广泛,分布面积超过了现有国土的30%。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分布区域范围一再缩小,大体上向南方缩小,直至今天仅“蜗居”于西南一隅。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亚洲象“南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最后只能残存在云南呢?在“破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亚洲象本身有哪些“弱点”。

别被它高大威猛的外表骗了

一般人看到大象,都会被它那高大威猛的外表折服。分布在我国的亚洲象体形虽不及非洲大象,但成年雄象5~7米的身长、2~3米的肩高、3~5吨的体重也足以让它“傲视群兽”啦!不过千万别被它的外表欺骗了,其实这群庞大的“小可爱”有不少“弱点”呢。

一、畏寒。如果你足够仔细的话,在动物园观察亚洲象时就会发现,它们的体毛非常稀疏,所以亚洲象是很怕冷的。一般来说,当野外温度降至15℃以下时,亚洲象就很难承受了,如果野外温度下降到10℃时,则极有可能造成亚洲象的死亡。但是一些研究也认为,亚洲象体毛稀疏有利于散热,如果太热了亚洲象也受不了……

二、能吃、爱动。维持庞大的身体器官,需要足够的营养。亚洲象以植物为食,然而由于植物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且亚洲象吸收营养的效率也低(消化排泄比大约为4∶6)。所以亚洲象别无选择地要做一个吃货,成年亚洲象一天要吃150~300千克的食物。更要命的是,亚洲象还有“多动症”,野象生性活泼,动作敏捷,一天可以溜达3~6千米去觅食,如此大的运动量更需要很多食物来维持。

三、怕孤单。我们常说“象群”,顾名思义,亚洲象是群居性动物,一个象群有4~12头象,以母象和幼象为主,且有一头强壮的成年雄象。维持一个个象群的生存、栖息,势必需要广袤的森林。

原来高大威武的亚洲象有这么多“弱点”,可这与亚洲象分布的历史变迁有啥关系呢?

北方大象之殇

根据孢粉、碳-14年代测定法等技术手段,科学家大致找到了亚洲象在历史时期分布变化的重要线索之一:气候。近5 000年以来,我国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寒冷的阶梯式变化,这和我们前面分析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呈“南迁”的总体趋势大致吻合。

我们以亚洲象第七阶段(明清时期)的分布情况为例:在此前第六阶段,亚洲象还能较广泛地分布于华南地区。而进入第七阶段后,华南地区寒冷年频次越来越高,在此期间,寒冷年出现的频次高达140多年次,即有140多个年头出现过寒冷现象,甚至还有3个年头特别寒冷,出现冰雪、霜冻现象,畏寒(弱点一中招)的亚洲象必然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或死亡或迁徙,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说“亚洲象分布变迁的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南迁了”,因为并非全部冻死或全部冻跑了,所以这个“南迁”要打个引号。

另外,根据考古学证据,还能找到另一个重要线索: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从最初适用于“刀耕火种”的石质工具,到适用于精耕细作的青铜锸、凿、铲,再到与畜力结合的“铁犁牛耕”,农业的发展势必导致耕地的扩大,进而使森林面积减少。这样一来,作为群居动物的亚洲象,其食物来源、活动场所受到很大打击(弱点二、三中招),亚洲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这些环境恶化的地方消失了。

西双版纳为何成为最后的乐土

如今,亚洲象已经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名片”之一,为何这里会成为亚洲象最后的乐土呢?

西双版纳属于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着广袤的热带雨林,其中的沟谷、山坡地带是亚洲象的理想居所。在这里,只有旱、雨两季,野生亚洲象只需要随着两季气温的变化进行“垂直性”的迁徙就可以了。每年的11月到来年4月,属于该地的旱季,此时气温较低,亚洲象主要在既能避风、又可保暖的低沟谷林内生活。而每年的5月至10月,属于该地的雨季,这时候的低沟谷林就变得酷热难耐,亚洲象便迎坡而上,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山坡林地,那里十分凉爽,如果有水塘的话,它们还会在水塘里玩耍嬉戏,天天过“泼水节”呢!

[知识卡片] 大象生存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存着两类大象。一类是分布于非洲的大象,包括生活在树木稀少的林地或草原地区的草原象,以及生活在雨林地区的丛林象。另一类是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森林或草原中。我国境内(云南西南部)分布的大象即亚洲象。

[拓展提高] 为什么亚洲象在第三阶段的分布最北界“向北折返了一点点”

第三阶段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刚才说了,中国历史时期的气温“阶梯式”由暖变冷,但其间也会有若干阶段的气温回升,而春秋战国时期正好是暖期,气温较西周中晚期回升了一些,所以亚洲象的生活区域能往北扩展一点。

[拓展提高]为什么亚洲象在第五阶段的分布像“凸”形

这时候亚洲象在长江上游、下游的分布都只能达到南岸,而在中游却能达到北岸,这是受地形的影响。长江中游附近由山地、丘陵、盆地等组合成了较为复杂的地形,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更有利于亚洲象御寒保暖。

[趣味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中国历史时期亚洲象的分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呢?找一份中国地图,把你从本文学到的“亚洲象分布变迁”在地图上找出来,看看哪个时期你家附近可能有过亚洲象。

猜你喜欢

亚洲象西双版纳弱点
森林深处的“象”往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泼水咯
救救小象
没有弱点和两个弱点
亚洲象
没有弱点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