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用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

2021-09-29顾苏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顾苏婷

[摘 要]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主要集中在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这是一种高阶思维下的理解性学习,强调批判理解、内容整合、迁移运用等。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从目标导向、发挥想象、多元融合、有效拓展等方面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用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69-02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主要集中在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习内容中的相应单元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过程,在语用能力培养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做法。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激发兴趣

1.孩子们好。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

2.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姓氏歌》,像这样两个字的姓氏我们叫复姓。“司马”就是一个复姓。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他是——司马光(齐读课题)。他姓司马。“司”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关注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口”的起笔在框的外面)

4.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写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和我们简单说一说。

【设计意图】趣味导入介绍姓氏的活动,既温习了旧知,又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学生搭一个梯子,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简单的表达,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二、初识文言,感受特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出自《宋史·司马光传》。它篇幅短小,全文只有30个字,语言很精练,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意思。我们把这种文体叫作“文言文”。

2.想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会读。大声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学生发现文言文字数少、语言短小精悍。学生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将文章读正确,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习文言,品悟形象

(一)群儿戏于庭

1.这个“庭”就是指——庭院,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

2.出示“戏”,这个戏就是——玩游戏。文中只出现“戏”一个字,我们把它扩成了一个词语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叫作“扩词法”。

3.指导朗读:读古文,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进行停顿。

4.“戏于庭”就是——在庭院里游戏。

若是在园子里嬉戏呢?古人会说:“戏于(园)。”

若是在庭院里学习呢?古人会说:“(学)于庭。”

若是在园子里绘画呢?古人会说:“(绘)于(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他们会玩什么呢?

出示:有的……有的……有的……

6.体会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出开心的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通过“当古人”环节,学生就能将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发挥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了文中孩子们嬉戏时的心情。

(二)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瓮”是什么?借助注释理解其意思。

①出示“瓮”和“缸”的图片,找不同。(瓮头小肚子大,缸头大肚子小)

②积累和“瓮”有关的词语:瓮中捉鳖、请君入瓮。

2.“登瓮”就是爬到瓮上,那“登山”是什么意思?“登高”呢?“登顶”呢?

3.这里的“没”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mò”,就是淹没的意思。(指导学生用扩词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4.指导学生读出场面的危急。

5.交流句式。(延伸整堂课)

出示:我借助 方法,知道了 的意思就是 。

(三)众皆弃去

1.指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众”。

2.对比“群儿”和“一儿”,理解句子意思。

3.句子练习,想象当时的情境。

出示:孩子们都慌了,他们有的 有的还有的 。

4.指导读出这种惊慌失措来。

(四)光持石击瓮破之

1.找出句中藏着的两个动作:持、击。

2.學生上台模仿搬起大石头狠狠砸的动作。所有学生一起模仿。

3.采访学生:为什么要狠狠地砸?

4.指导学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

5.司马光搬起石头把什么砸破了?这里的“之”就是——“瓮”。

若是持石击“缸”破之,那么这“之”就是“(缸)”。

若是有个调皮的孩子持石击“窗”破之,那么这个“之”就是“(窗)”。

若是有个聪明的孩子持石击“核桃”破之,那么这个“之”就是“(核桃)”。

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

(五)水迸,儿得活

1.交流句式,说说这里的“迸”的意思。

2.“儿”( 就是掉进瓮里的孩子)得救了,怎么读?(指导学生读出开心、激动的心情)

3.多种形式读课文。(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

4.故事读完了,你们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5.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迁移,活学活用

1.借助今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学《司马光》上半篇。

2.推荐书目:《小学生小古文120课》。

【教学思考】

一、目标导向,聚焦方法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便感受到其魅力,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整篇课文篇幅与白话文版本相比短小精练了许多,其实学生对白话版的故事内容是比较熟悉的,但文言文版本中部分生字较难理解,个别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困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学情,教师制定了切实的教学目标。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指向性明确,难易度适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生成一个有趣味、有智慧的课堂。通过指导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将文言文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韵味。借助注释法、扩词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指导学生“慧学习”,如教到“足跌没水中”时,引导学生用特定的句式来交流,这样的表达一直延续到课堂结束,其实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发挥想象,训练思维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的特点,创设情境,放飞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巧妙补白,拓宽文本内涵。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和文本无缝对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司马光》一课中设计了几次拓展训练和说话练习,如:“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再如:“孩子们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拓展练习以及模仿古人的方式进行说话的设计,均能激发学生用文言表达的兴趣,使学生在模仿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说过:“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训练语言和思维。”学生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能力的飞跃,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准确,从而获得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多元融合,品悟物象

《荀子·劝学篇》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教学中,教师抓住司马光和其他孩童不同的反应进行对比,再抓住两个动作“持”和“击”,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表演,做做砸瓮的动作,感受当时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机智勇敢,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品悟到了人物性格。最后,教师问学生喜欢司马光吗,学生都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能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具体阐述而不是泛泛而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最终背诵课文就不是难事了。

四、有效拓展,丰富储备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無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里的“举一反三”就是指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课最后安排学生用已经学会的借助注释法、扩词理解法、联系上下文学习等方法自主学习《司马光》(上篇),将知识掌握进一步推进到了能力习得这一层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文言文的文本价值,有计划地组织语文活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