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长油田南部长2沉积特征研究

2021-09-27王飞王桂成赵自斌曹聪黄英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8期

王飞 王桂成 赵自斌 曹聪 黄英

摘要:通过动态地质特征的精细描述、测井资料、岩心观察以及岩心普通薄片鉴定结果等资料的综合运用,进而对子长油田南部长2的沉积特征研究分析。依据研究结果可知子长油田南部长2区延长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灰白、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研究区长2油层组为单斜构造,经研究分析长2各小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包括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沼泽3种微相构成,分流河道砂体广泛发育;经研究发现研究区长22-2和长22-1时期的西部和东部的砂体发育程度较好,而长21-3时期的中东部区域砂体发育程度较好,且多条河道连片发育。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2;沉积特征

引言

南部长2区块面积较大,地质条件复杂,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进行,开发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注采系统不完善,注水受效方向不明显,含水较高,油井及区块产量快速下降,稳产困难,增产更难;区块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含量高[1]。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区内在对主力油藏综合研究、对沉积微相及单砂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认识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和不足,因而开发技术配套性差,难以形成系统有效的稳产技术对策和调整方案。本项目拟紧密结合区内勘探开发实际,通过对长2储层的沉积特征作进一步的认识。

1区域构造

子长采油厂南部长2区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寺湾乡到余家坪乡所属的狭长区域,区内地表为黄土塬,属黄土高原的侵蚀梁峁地貌,地形较为复杂[2],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相对高差一般在150~200m左右。气候干燥缺水,年降水量300~600mm,年平均气温8~12℃。本区交通较为便利,油田公路与210国道相连,其北有神延铁路通过。大地构造位置处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陕北斜坡上,該斜坡为一西倾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约0.5º。全区构造简单,未见到有明显的断裂、褶皱出现[3-4]。长2油藏主要为河道砂岩,砂层厚度大,且含油丰富,油层埋藏浅,一般埋藏深度在350~550m左右。

从区域地层资料及本区钻井揭露地层情况看,研究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白垩系环河-华池组、洛河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除安定组发育湖泊相泥灰岩外,其他各地层为碎屑岩系,岩性主要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除第四系与白垩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外,其余各组地层之间均为假整合接触。延长组为本区主要产油层,也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

根据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结果分别编制了区块内长21-1、长21-2、长21-3、长22-1、长22-2、长23-1、长23-2各小层顶面构造图,其构造特征表现如下:

长2小层顶面构造总体自西向东逐渐抬高,总海拔变化在525m~965m之间,平均745m,其中东部最高,西部最低;整体呈东西向短轴鼻隆。此外,在西部富昌区发育小型微幅度背斜构造。

2沉积背景

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具有面积大、水域广、地形平坦和分割性较弱的特点,地层沉积厚度较大。区域上,由粗碎屑岩组成的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西部近古陆或古陆边缘的地区,分布面积不大,但沉积厚度巨大。在湖盆的西南部和南部,以发育湖底扇组成的水下沉积为主,具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特征。而在北部、东部和南东部地区,则以发育向湖盆方向快速推进的三角洲相沉积为主。

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围绕湖盆北部至南东部边缘,依次发育有盐池、定边、吴旗、志丹、安塞、延安、富县和黄陵等8个规模较大的湖泊三角洲(图1)。

研究区位于陕北三角洲裙带格局中的陕北三角洲群中安塞三角洲平原北侧,沉积物来自北东、北西向。根据前人大量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演化在长7早期为深湖-半深湖相,长7晚期逐渐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以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分流间湾微相为主;长4+5期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分流间湾等微相沉积;长3期为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过渡时期,长2至长1期为三角洲平原与沼泽化沉积阶段。

3沉积成因标志特征

3.1岩石学标志

据岩心观察及岩心普通薄片鉴定结果(图2,图3),子长油田南部长2区延长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灰白、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

3.2沉积构造标志

(1)块状层理:层内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上无差异,不显细层构造的层理。块状层理是由悬浮物的快速堆积、沉积物来不及分异而不显细层。常见于长2的决口扇粉细砂岩和泥岩中。

(2)水平层理:主要发育于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其纹理细薄清晰且彼此平行,表明是在低能环境的低流态中,由悬浮物质沉积而形成,沼泽沉积中常见。

(3)交错层理: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角度相交的层理。常见的交错层理主要有沙纹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等,在分支河道及陆上天然堤等沉积中非常常见,在沼泽沉积中也可见到砂纹交错层理。

3.3单井相及连井相剖面分析

沉积相特征和演化研究采用了点-线-面的流程,选取了5口井,开展了单井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工作。编制了10条沉积相骨干剖面,反映研究区内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3.3.1单井相特征

经研究分析长2各小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包括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沼泽3种微相构成(图4)。分流河道微相砂体较厚,SP及GR曲线呈钟形、箱形、叠置钟形,齿化箱形,沼泽微相SP及GR曲线较平缓,有时呈锯齿状,低平指状。

3.3.2连井沉积相特征

连井相分析是了解研究区沉积体系展布和纵向演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连井相分析可以了解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规律和配置关系,了解沉积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和砂体富集层段,建立研究区沉积框架,为平面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本文分别绘制了水平方向和垂直物源方向的10条沉积相剖面图。经研究发现顺物源砂体的连通性较好,分支河道较发育,分支河道砂体往往叠置出现,形成的砂体连续性较强,具有很好的储集性能。而垂直物源方向的砂体连通性相对差一些,位于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的砂体较厚,向侧翼方向砂体厚度逐渐减薄。

3.4小层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出发点,结合单井相及连井相分析,研究区长2油层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主要包括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等。

3.4.1分支河道

是长2油层组的主要砂体类型,砂体以灰白色厚层至块状中细粒砂岩组成,由一期和多期河道砂岩叠加而成,一般厚5~25m。砂体组成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底界发育底冲刷面,向上依次为河道滞留砾岩、含泥砾细砂岩、大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板状层理细砂岩、平行层理粉细砂岩。主河道区电测曲线为高-中幅钟形曲线或复合型钟形曲线,非主河道区电测曲线多为钟形、单指形曲线,幅度中等,也可见到多指形组成的梳状曲线,齿中线近于平行,反映沙泥互层的特点。

3.4.2陆上天然堤

陆上天然堤发育在分支河道两侧,以细砂和粉砂沉积为主,远离河床沉积物变细、泥质增多,常见上攀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流水波痕,可见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少见植物碎片。

3.5小层沉积相带展布及演化特征

在对本区沉积微相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区长2的岩性、电性组合以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等,以小层为注水开发区,具体分析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的空间纵横展布特征。

长22-2期:经研究分析长22-2期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区厚度普遍为6-38m,平均17.7m。其中中部新庄区最薄,厚度为5-18m;西部富昌区稍薄,厚度为5-25m;东部余家坪区较厚,厚度为10-25m,局部接近30m。总体看来,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砂体发育程度较好。由长22-1沉积微相图可知,研究区长22-2期分支河道微相广泛发育,多条河道砂体连片发育,砂地比普遍大于0.3。

长22-1期:经研究可知长22-1期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区厚度普遍为10-34m,平均19.6m。其中中部新庄区稍薄,厚度为10-20m,西部富昌区和东部余家坪普遍较厚。总体看来,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砂体发育程度较好。由长22-1沉积微相图可知,研究区长22-1期分支河道微相广泛发育,多条河道砂体连片发育,砂地比普遍大于0.3。

长21-3期:长2沉积期,地壳整体抬升,湖盆的收缩速度加剧,经研究分析可知长21-3期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区厚度普遍为15-30m,其中西部富昌区稍薄,厚度为5-20m,中部新庄区和东部余家坪普遍较厚。总体看来,研究区中东部的砂体发育程度较好。由长21-3沉积微相图可知研究区长21-3期分支河道微相广泛发育,多条河道砂体连片发育,砂地比普遍大于0.3。

4结论

1、经研究分析可知子长油田南部长2区延长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灰白、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

2、研究区长2油层组为单斜构造,经研究分析长2各小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包括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沼泽3种微相构成。分流河道砂体广泛发育。

3、经研究发现研究区长22-2和长22-1时期的西部和东部的砂体发育程度较好,而长21-3时期的中东部区域砂体发育程度较好,且多条河道连片发育。

参考文献:

[1]谢伟, 王延锋, 李红.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以永宁油田任山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05): 36-45.

[2]王钟远, 王桂成, 李育, 第凯翔.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2油层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7, 7(06): 8-13.

[3]李媛, 张元福, 王桐, 张庆, 王敏, 李睿智, 袁晓冬.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段沉积相和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发育规律[J]. 古地理学报, 2019, 21(05): 757-766.

[4]孫宁亮, 钟建华, 王书宝, 刘绍光, 倪良田, 曲俊利, 郝兵, 刘闯.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古地理学报, 2017, 19(02): 29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