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枪故事(19)

2021-09-27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1年9期
关键词:喇叭口机枪枪弹

晓枪老王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讲解一下PKM机枪。

從左到右依次为M249伞兵型、PKM与M249。身为通用机枪的PKM仅仅比M249轻机枪重了不到0.5千克。不是M249太重,而是PKM太轻

在我看来,“谁是第一步枪”是一个十分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步枪太多了,有资格冲击王者宝座的步枪更是数不胜数。每当有人问我,谁是第一步枪?我只能无奈地告诉他: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有人问我谁是第一机枪,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PKM。

长期以来,PKM都是最轻的通用机枪之一,且可靠性水平顶尖,精度、火力出类拔萃。无论从哪个参数看,PKM的王者地位都是实至名归的。这款枪械至今仍在服役,即使50多年过去,毛子们也根本不打算换掉它。东欧剧变之后,一大批国家“脱苏转美”,却依然保留了这挺机枪,并层出不穷地推出各种改进型号。至于中国,早在40年前,就已经开始山寨它了。

从坑爹的脱链器说起

波兰的改进版PKM——UKM2000通用机枪。笔者认为,UKM2D00是一款典型的、越改越差的枪械

2012年,试射PKP改进试验型机枪的俄罗斯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PKP并不是PKM的终极形态,俄罗斯一直在完善这支枪

67式机枪的弹链特写。67式的弹链前后各有一个翘臂,脱链器上的“铲子尖”插入翘臂和枪弹之间,“逼”出弹链

67式机枪的前后脱链器特写。红框内的后脱链器与弹链后翘臂配合,黄框内的前脱链器与弹链前翘臂配合,弹链沿白色箭头方向进入枪内。88式的“套路”与67式基本相同

取弹钩算得上是PKM的特色机构,它负责抓住弹壳突缘,将枪弹从弹链中抽出来。在闭锁状态下,取弹钩远在突缘之前,叠合量相当大

一直以来,我都很讨厌机枪脱链器,在我看来,它简直是一个反人类的设计——至少在中小口径机枪上如此。

但脱链器的背后也有一把辛酸泪。对于弹链式机枪而言,尤其是一次进弹的机枪,弹壳锥度的影响非常大。弹壳的锥度越大,弹壳前后方向的直径差异就越大,弹链的前后方向直径差也越大。一次进弹时,枪弹从后向前从弹链上钻出去。弹壳锥度越大,脱链时弹链的变形就越大,脱链动作就会更加费力。

一次进弹的脱链动作发生在复进过程中。枪械的复进过程高度依赖于复进簧,先天能量不足,是一个相当没有劲的过程。为了解决脱链过于费力的问题,不知道是哪位设计师发明了一个鬼才机构——脱链器。脱链器说白了就是两个铲子,在后坐过程中,枪械把弹链拽上脱链器,脱链器的“铲子尖”插在弹链和枪弹之间,“逼”枪弹半脱出弹链。对于能量澎湃的后坐过程而言,半脱链只是一个小case。对于复进过程而言,已经半脱链的弹链并不会耗费太多能量,能量不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脱链器却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BUG:首发上膛。射手首发上膛时,枪械也存在半脱链过程——人肉半脱链可是相当痛苦的,简直是痛不欲生。对于使用脱链器的机枪而言,上膛的技巧只有一个:上膛时,射手要使出吃奶的劲,猛然向后拉拉机柄,利用自动机向后的惯性实现半脱链,这样才能保证上膛的成功率。如果慢慢后拉,上膛的阻力就会变得十分巨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猛后拉上膛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易于上膛的PKM

在我的印象里,凡是设计了脱链器的机枪,比如我国的67式、88式,上膛时都十分费劲。尤其是88式,它的上膛过程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

机枪诞生之初,弹链是帆布制成的,当时二次进弹是普遍而必须的设计。但反过来想一想,二次进弹连帆布弹链都能“受得了”,可靠性潜力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PKM的装弹机。一般而言,装弹机重量往往在5千克以上。在作战中,沉重的、携行困难的装弹机可能不太实用,手动穿弹链是难免的

第一次打88式,我尴尬地发现我根本无力上膛。上膛时,人的手掌要向后运动。手掌越靠近肩膀,大臂小臂之间的夹角减小。对肌肉而言,大小臂的夹角越小,射手就越难发出向后的拉力。半脱链动作发生在上膛动作的末端、手掌极度靠近射手肩膀、大小臂夹角最小时,也就是最难发力的时刻。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的胳膊力量不足,在卧姿射击时根本无法给88式上膛。师兄的胳膊力量要大一些,勉强可以在卧姿上膛。那天我们做了一天的试验,足足上了几十次膛。最后的时刻,师兄和我都没啥力气了,只好大手套小手,一起拉88式的拉机柄上膛,但后拉的速度不够,自动机的惯性也不够。上膛没有成功,88式和三脚架反而被我们拉歪到了一边。

给88式上膛是我一生的心理阴影。相比之下,PKM是唯一一款的上膛力微乎其微的机枪。给PKM上膛时,我几乎感受不到阻力,即使上了十几次膛,胳膊也不会有任何的疲倦。总之,尽管PKM比88式更大更沉,但一天试验下来,疲劳感,尤其是手臂上的疲劳感,反而要少了很多。

我一直反对机枪把射手的力气当耗材,从这个角度看,我也要给PKM多打几分。

二次进弹

PKM超小的脱链力、一流的上膛手感与二次进弹设计息息相关。从理论上讲,二次进弹有抽和进两个动作,比一次进弹的纯进动作更麻烦,也不利于提高射速。在结构设计上,二次进弹必然需要更大的空间,容易让枪械变成一个大肚胖子。因此,我国对二次進弹的评价不高,认为这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设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二次进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同志。从弹链上讲,二次进弹的弹链可以做成较为完整的圆,弹链强度更高、更耐拉扯,对弹链机枪的可靠性很有好处。弹链、枪弹都是有锥度的,从前向后把枪弹从弹链中抽出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省力过程,消耗的自动机能量很低,对可靠性同样有好处。至于射速,现代机枪并不追求很高的射速,PKM的射速几乎是刚刚好。更何况,比起M240等枪械,PKM虽然采用了二次进弹,但一点也不胖啊!

说白了,二次进弹固然会增加理论上的重量和体积,但好处也非常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看,我觉得二次进弹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设计,被放弃非常可惜。怀念二次进弹的人不止我一个,很多从事机枪一线设计的师兄对二次进弹,尤其是PKM的二次进弹都颇为认可。

PKM的弹链

对于弹链式机枪而言,弹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弹链设计得不够好,弹链机枪的可靠性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可能十分“费射手”。

美苏两国的弹链思路是不一样的。美国人往往会把装好枪弹的弹链直接发给射手,而苏联人选择把枪弹、弹链分别发给射手,让射手自己装弹。俗话说,打枪五分钟,穿链一小时。穿弹链可是一件苦活、累活。记得我第一次到某厂出差时,就被一个“狡猾”的师兄抓了苦力,穿了一下午弹链。

为了解放射手的双手,苏、中两国的机枪都会配备装弹机,以便省力地快速装弹。但装弹机很难做到一枪一个,往往3到4支枪才会配一个。且装弹机的体积重量都很大,携行起来多有不便。对于南京理工大学这样的单位而言,装弹机是个稀罕货。所以,我就经常手动装弹了。

RPD的弹链特写。装弹时,射手从上往下压入弹链,弹链的“C”形抱弹部被迫向两边张开。88式机枪的弹链同样为从上往下压入

PKM所用的7.62×54毫米R枪弹特写。枪弹的口部往往都是“平头”,且壁厚很小, 偶尔还有毛刺,很难加工出倒角,所以我们只能在弹链上下功夫

PKM的弹链特写。前部“C”环只有半圈喇叭口,没有喇叭口的半圈很容易和弹壳口部卡住,导致枪弹塞不进去

乌克兰的塑料可散PKM弹链在前“C”环的后部设计了完整的喇叭口,装弹时就会省力很多

在弹链中,如果不考虑12.7毫米枪弹的弹链,最好穿的是美制的M13和M27弹链,最难穿的就是88式机枪的弹链。装弹时,我需要把枪弹从弹链的上方装入,用枪弹强行把弹链的“C”形抱弹部挤开。但88式的弹链实在是太硬了,让弹链的“C”形抱弹部“张口”十分困难。在装弹时,5.8毫米枪弹表面的绿色漆皮常常会被铲下,枪弹也会变成绿色、暗银灰色交接的“斑马”。

连枪弹的漆皮都能被铲掉,装弹有多费劲,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相比之下,PKM的弹链就非常好装了。得益于二次进弹的设计,PKM的枪弹从后往前装入弹链。枪弹、弹链本身是有锥度的,从后往前装是最科学、最省力的安装方式了。

当然,PKM的弹链也有一个BUG。PKM枪弹的口部需要进入弹链的前部“C”环中,但枪弹的口部是一个平面,本身没有倒角,而弹链的前“C”环只有半边喇叭口。一般而言,“C”环的内径要略小于枪弹口部,这加大了装弹链的难度。

假设枪弹的口部为直径8毫米的圆柱,我们现在要把圆柱插入内径为7.8毫米的“C”形环,并让“C”环内径张大到8毫米,这显然是一个费力活。一般而言,我们会在圆柱上增加一个倒角,让圆柱变成一个小锥子,以方便插入,或者在“C”环上增加一个喇叭口。但遗憾的是,PKM的弹链只有半边喇叭口,实际效果约等于没有,这就让装弹变得痛苦起来。实际应用中,如果遇到了崭新的弹链,我们都会用螺丝刀稍微撬开前部“C”环,让前“C”环扩张一下,以便安装——这并不会影Ⅱ向机枪的可靠性。

弹链难装算得上是PKM的BUG之一,但在苏联、中国的机枪中,PKM的弹链已经是相对易装了。这不是在夸奖PKM,而是矮子里面拔将军。此外,这个BUG也是可以解决的——乌克兰人就有一个十分优秀的解决手段。

除此之外,PKM的弹链对到位感要求不高,这一点让我十分吃惊。在绝大多数的弹链上,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小尾巴,小尾巴要和枪弹的底缘配合,让枪弹安装到位。如果安装不到位,枪弹供弹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但PKM采用了二次进弹,且进弹的叠合量很高,对弹链安装到位要求非常低。即使枪弹在弹链内装得高低不齐,也不会影响枪械的可靠性。

总结

PKM能被讲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再仔细讲一讲。

下一期中,我们将讲述一款二战老古董——MG34机枪。

(未完待续)

[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喇叭口机枪枪弹
你好,圆号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FN公司展出6.5mmn径机枪
霸气的机枪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水溶性硅对玉米的影响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基于改善水流特性的超声波热量表设计
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植株冠层信息的RDA分析
德国MG5通用机枪因技术问题推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