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钢创新团队

2021-09-27李潇雨

山东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青岛港项目组码头

李潇雨

2013年10月23日,黄海之滨,胶州湾畔。

当落日的余晖浸染整座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碧海蓝天、白云飞鸥、夕阳岸线、码头货轮……一幅如诗如画、静谧安然的现代海港工业图景呈现眼前。

而此时,只身站在办公室窗前的张连钢,俯瞰码头却无心美景,内心百感交集。

就在刚刚,他正式受命担任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组长。

“自动化码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五个字之于青岛港、之于全中国的意义。彼时,集港口科技大成的自动化码头,还被视为西方国家的“专利”技术和“专属”产品,建造属于中国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是技术挑战,更是家国使命。

扬帆的号角已经吹响,张连钢即将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创造者,与团队一起,亲手拉开中国智慧港口建设的大幕。

与洋专家“掰手腕”

一边是“终于可以实现20多年梦想”的兴奋,一边是“这究竟该从哪下手”的忐忑,回忆起刚得知自己被任命为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组长时的心情,张连钢这样说。

“忐忑”并非是谦虚的说辞。由张连钢任组长,与李永翠、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修方强、潘海青、王延春等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很快集结到位,但其中,却没有任何一人亲眼见过自动化码头。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赴西方多个国家的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非但对核心技术“三缄其口”,而且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参考,还以“涉密”为由,抬高技术壁垒,既不允许拍照摄像,更不允许讨教问题。

回想起这段经历,项目组多位成员直到今天都有着难以释怀的复杂感触。项目组成员张卫说,“我们和这些码头、公司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他们的答复就是:建设周期、建设质量,全由他们说了算,核心技术也由他们全套提供,我们有任何的优化改动都要经过他们。”

只能使用,不能改进,这样的“合作”,意味着青岛港完全丧失了码头的主导权。

求教碰壁、请教遭拒,项目组每个人都憋了一口气,心有不甘。一向沉默寡言的张连钢抛出了这样一句硬邦邦的话——“技术是买不来的,还要靠自己!”

回国后,张连钢和项目组成员凭借着以往做人工码头的经验开始了艰难探索。但只在最初的平面布局阶段,他们面对的问题就已经是层出不穷。张连钢把设计建造自动化码头比作“一棵倒置的树”,并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没找到究竟哪里才是最末梢”。

10个月里,张连钢与团队召开大大小小讨论会3000多次,翻烂专业书一摞又一摞。终于,他们从效率、成本、环保、安全性、吞吐能力、整合难度等方面逐一分析,在9种平面布局设计方案、16种派生形式中选出了最优方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蓝图终于日渐清晰。

与AGV “死磕到底”

完成平面布局设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自动导引车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才刚刚开始。

“AGV(自动导引车)控制系统即是整个码头的‘大脑”,张连钢介绍说,“当时,按照项目组的构想,计划使用中国自行研发的导引车加国外的控制系统,但在洽谈时,国外公司提出必须要将车和系统捆绑销售。”如此“霸道”,让项目组再一次决定放弃国外方案,自行研发。

研发目标,张连钢用寥寥数语即可描述:投入使用的AGV需按照指令,以最短路径、最优路线和最短时间有序完成运输任务,不能出现剐碰,更不能形成“死锁”。但建设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道尽的。

研发中第一次测试,因为技术失误,场地内6辆AGV运行失败,“就相当于之前的方案都被否定了,一大半的工作都要重新做”,负责此项技术研发的李永翠在回顾那段经历时说。

甚至没有时间沮丧,李永翠和团队成员立刻重整旗鼓,再次出发。

2016年初,系统进入仿真测试阶段。然而,天不遂人意,又一个“致命”问题出现了。“测试中,两辆AGV在访问一个公共区域的时候会互相等待,但如果是实际生产情况的话,生产就会停下来。”

张连钢犹记得那次碰头会上的一片死寂,所有人低着头不说话,还是自己打破了沉默:“如果做不好,我们就去跳海,我是组长,我第一个跳!”

如惊雷一般的话语,饱含着张连钢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更激励了处在绝望边缘的李永翠。为了寻找突破口,团队一头扎进设备供应商位于上海的基地,列出问题清单,逐一优化。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8月26日,无论是模拟仿真系统,还是现场,6辆AGV均运转流畅,项目终于有了突破!”李永翠激动地说。

与世界纪录“共澎湃”

2017年5月11日,随着“中远法国”轮汽笛的一声长鸣,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开局即巅峰,“26.1个自然箱/小时”创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

15个月——团队打破了国外用时三年的设计周期;三年半——团队再次打破国外常规8到10年的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周期。连钢创新团队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那一日的心潮澎湃,张连钢说他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第一感受是确实很自豪,第二就是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们总算是没有辜负这个使命!”张连钢停顿了一下,“建设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因此,再建设二期,我们信心很足。”

正如张连钢所说,团队的创新征程尚未停歇。

2018年6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团队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升级系统126次,优化功能1643项,大幅提升了港口的作业效率;2019年11月,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態码头正式投产运营,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两万吨;2020年12月17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突破47.6个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一代又一代的港口人就这样紧随着时代的脚步,不畏艰难,薪火相传,用大国工匠的精神,支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脊梁。连钢创新团队使我们看到一个自主创新的成功样板,他们正以不断奔跑的姿态,激励更多人勇往直前。

(未署名图片由山东港口青岛港提供)

猜你喜欢

青岛港项目组码头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大块头和小不点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再创新高
基于蓝色经济理念的青岛港产业集群研究
前往码头
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探索
青岛港集装箱船队投入运营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项目化设计
青岛港有望取代香港港成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港口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