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流苏与曹七巧形象比较研究

2021-09-27蔺姝红万素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流苏曹七巧女性意识

蔺姝红 万素花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和《金锁记》是张爱玲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值得探讨的女性形象,二者皆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和反抗意识,这也是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所在,但是深究作品文本,不难发现二者在本质上呈现出来的差异。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对立的两种女性,前者是旧时代男权社会下女性勝利者的代表,后者是女性失败者的代表,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大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反思,揭示人们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白流苏 曹七巧 共性 差异性 女性意识

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较为成功的女性形象。曹七巧虽外表强悍、性格泼辣,但实际则是可悲可怜之人,面对旧社会对女性的戕害,她以残忍狠毒的方式进行反击,心理逐渐走向病态,变成令人憎恨又同情的女性。而白流苏比较独特,张爱玲赋予了白流苏完满的命运结局。正如《倾城之恋》结尾处“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①白流苏虽然同样处在旧社会,但她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强者,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她大胆追求爱情,最终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时代造就人,旧社会使得二者皆有苍凉色彩,这是在所难免的,但其程度大不相同,其命运的遭遇,人物的结局都有巨大的差异。

一.女性之苍凉:白流苏与曹七巧的共性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她们受到封建伦理观念的禁锢,被压迫束缚,没有平等的话语权,透露着悲伤的苍凉意味,但她们也曾以自己的方式挣扎反抗着,尽管各自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白流苏和曹七巧的人生不失有种悲凉之感,二人生活在没落的贵族家庭,所处身份地位不高,在封建礼教下生活着,卑微而又痛苦无奈。

白流苏的第一段婚姻结束后回到娘家住着,但是娘家人不待见她,时常对她明嘲暗讽,“你别动不动就拿法律来吓人,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这天理人情,三纲五常,可是改不了!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树高千丈,落叶归根。”②他们借用封建伦理纲常来训斥白流苏,亲情似乎变得极其廉价,所以白流苏的境遇也略显辛酸,值得人同情。

曹七巧被迫嫁给了残疾丈夫,感受不到男女之间的性福,在姜家大院,同样被其他人轻蔑。她的种种恶劣行为更像是报复社会,她把自己的不幸与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就连自己的儿女也不放过,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幸福。曹七巧变成了一个完全失去理智的恶婆娘,遭遇可悲人生的她不禁让人感觉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在受排挤和轻视的困境下,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在痛苦与挣扎中进行了反击。

白流苏充满智慧且拥有独立的思想,表现在对婚姻和爱情的追求。首先,面对第一场婚姻的时候,她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状态,所以,她勇敢地结束了与第一任丈夫的婚姻生活。众所周知,旧时代的女性如果离异必然会遭受责怪和谴责,但是她依旧坚持逃脱失败婚姻的束缚。其次,在离异之后,她还能够积极重拾追求幸福婚姻的态度,这同样也是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值得令人赞叹。

曹七巧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原本是天真善良的女子,但最后变成病态的妇女。在恶劣压抑充满封建主义色彩的姜家,曹七巧不甘心被轻视,活在别人的贬低之下,她变得暴躁疯狂,说话狠毒,以病态扭曲的方式报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得不承认,她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当然,这种方式是有欠妥当的。

二.不同人生,圆满与残缺:白流苏与曹七巧的不同结局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属于旧时代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体制观念下生存,身心遭受着压迫与摧残,而实际上,二者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结局是大不相同的。

《倾城之恋》主要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张爱玲笔下相对来看具有完满结局的男女恋情。一位是久经情场的花花公子,一位是没落世家的离婚女性。起初两人都心存芥蒂,只是把对方当作是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工具,各取所需,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逐渐爱上了对方,即便是在战争面前,也没有舍弃对方,于患难中见真情,最终结为夫妻,成就了一场传奇般的倾城之恋。所以说,白流苏的人生历程虽充满坎坷,但结局完满,也算是大团圆结局。

曹七巧本是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青春少女,她对生活充满激情,然而平淡的生活却突然被打破,她被迫嫁给了姜家残疾二爷,进到姜家深宅,从此便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幻想,过上了噩梦般的生活。她作为姜家的二奶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妻子,却得不到心理与生理的满足。她的生活极其压抑,落寞难耐。经历了十年,婆婆和丈夫去世,七巧分到了家产,从此带着金钱的枷锁,病态化地生活着,她痛恨社会,甚至为了发泄和报复,摧毁了子女的婚姻和正常生活。曹七巧变成了旧社会的牺牲品,变成了丧失人性的疯子,结局注定悲惨,她与白流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白流苏与曹七巧不同命运探源

通过对白流苏与曹七巧这两位女性人生经历的分析,不难发现,造成她们不同的命运的原因,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

(一)社会客观环境:周围的人与事物的迥异

与曹七巧相比,白流苏是略显幸运的。白流苏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她回到了自己的娘家。虽然娘家人没有对白流苏表现出特别的关心与同情,甚至时常嫌弃嘲讽她,但是,的确也收留了她几年。众所周知,在旧社会,女性如果离异,就会被众人谴责和贬低,好在家人还是接纳了她。徐太太是一个媒人,由于机缘巧合,她为白流苏与范柳原牵桥搭线,给白流苏进一步接触范柳原的机会,算是流苏人生中的“贵人”。而范柳原虽是久经情场的浪荡公子,但在很多条件上刚好满足白流苏的需求。范柳原英俊温柔,家世显赫,起初范柳原只是着迷于白流苏的美貌,把白流苏当作“情妇”来看,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以及突发的战争,范柳原并没有抛弃白流苏,而是患难见真情,真正爱上了白流苏,最终和白流苏结婚,给了她家和依靠。因此,这些因素为白流苏拥有完满结局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的条件。

反观曹七巧,她处境更加悲惨一些。娘家的哥哥为了金钱,为了攀附名门望族,把妹妹曹七巧嫁给姜家的残疾二爷,七巧便从此开始了畸形化的人生,亲人的冷漠无情摧毁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仅如此,七巧进入姜家大院之后如同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姜家人蔑视嘲讽她,就连丫鬟下人也不尊重她,认为她只是“麻油店的活招牌”,七巧感受不到平等的对待,心理逐渐扭曲变态。曹七巧和丈夫之间没有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在缺爱与性压抑的情况下,曹七巧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她孤单痛苦,最终心理发生病变。金钱对于曹七巧来说十分重要,她时刻带着金钱枷锁,生怕被别人抢去。曹七巧在钱欲和情欲的压制下痛苦挣扎,逐渐变成一个阴狠自私的恶女人。所处在恶劣的封建家庭和社会,造就了曹七巧悲剧化的人生。

(二)个人主观因素:自身外貌、生存策略的不同

具体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白流蘇和曹七巧人生结局差异的客观因素,同时主观因素也不能忽视。两人的自身条件和生存策略的不同,导致二者的命运结局完全不同。

白流苏虽然年龄较大,但是她天生丽质,美貌过人。“她的脸,从前白的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颔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的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③她利用自己的美貌优势,牵动范柳原的心。流苏不同于同时代其他的女性,她勇敢智慧,不被世俗打败,最终成为婚姻爱情的胜利者。在男人和女人的角逐中,女性也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打破被动的局面,为自己而活,为自我发声。

曹七巧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相较于白流苏,算不上大家闺秀。白流苏性格温柔,而曹七巧性格豪放,狂放不羁,甚至有些泼辣。这也为以后的生活做了铺垫。

白流苏走向了自立自强,而曹七巧却走向了崩溃毁灭。其生存策略的选择也是导致七巧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压抑的生活中,曹七巧产生了变异心理,“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④曹七巧无疑是可怜可悲之人,她是封建旧社会男权压制下的牺牲品。她把人性之恶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自私又阴暗,狠毒又刻薄,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想别人得到幸福,这种心理无疑是变态扭曲的。与白流苏相比,曹七巧的生存策略是偏激的,以变态的方式反抗不公平的生活,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曹七巧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白流苏与曹七巧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张爱玲对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寄托,揭示了她争取女性话语权,争取男女平等的观念,表现了她对女性所处在旧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另外,白流苏与曹七巧同处在被压迫的社会,但是结局截然不同,值得进一步去探究深思。张爱玲的小说给予我们启迪,不仅在旧社会,而且在当代社会,女性都应该自立自强,不做男性的附属品。只有全社会摒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才可以让社会维持更加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金锁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2]马慧珍.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解读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和白流苏[J].青海社会科学,2007(5).

[3]杨小兰.柔弱背后的强悍——《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J].社科纵横,2004(4).

[4]段绪懿.论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J].名作欣赏,2009(17).

注 释

①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201.

②张爱玲.倾城之恋[M].161.

③张爱玲.倾城之恋[M].167.

④张爱玲.倾城之恋[M].260.

本文为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YLZYSJ202001)、塔里木大学特色品牌专业·汉语言(220101504)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白流苏曹七巧女性意识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倾城之恋》中的悲与喜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