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蔬菜生产与供应情况分析及展望

2021-09-27曹贤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济源市菜农供应

曹贤

为推进济源市蔬菜产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对蔬菜生产和供应能力进行了重点调查和数据梳理,分析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供应情况

(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济源市蔬菜设施3637个,面积423.6 hm2,全年播种面积800 hm2,生产蔬菜6万t,主要集中在玉泉街道、梨林镇、轵城镇、五龙口镇、思礼镇、克井镇等,以种植早春茬及秋延迟茬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为主,也有部分生产越冬蔬菜的。目前,闲置未利用的设施共331个,面积37.33 hm2。闲置的主要原因:转产歇业、设施破损及经营亏损等。

(二)露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济源市露地蔬菜播种面积4533 hm2,生产蔬菜21.8万t,主要集中在轵城镇、梨林镇、王屋镇、大峪镇、邵原镇等,以种植白菜、萝卜、菠菜、青菜(油麦菜、生菜)、冬瓜、南瓜等大宗蔬菜,以及越夏番茄、西兰花、甘蓝、小辣椒等特色蔬菜。

(三)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济源市食用菌年产量保持在9000 t左右,约1590万袋,年产值约8000万元,转化作物秸秆、菌渣等食用菌生产废弃物22 500 t,栽培种类主要有杏鲍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有1个规模化生产杏鲍菇的食用菌企业,5个生产平菇、香菇的种植大户,其他菌类为农户分散种植,主要集中在思礼镇、梨林镇和王屋镇。豫西北最大杏鲍菇生产基地济源市康鑫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杏鲍菇5400 t;梨林镇裴城村种植平菇有80座大棚,年产平菇16万袋左右,王屋镇林山村种植香菇大棚120座,年产香菇15万袋左右。

(四)济源市蔬菜供应情况

济源市现有2个大型农贸市场,5家大型商超,年蔬菜调运量达6万t,日均供应160 t左右,主要包括鲜椒、茄子、土豆、洋葱、西兰花、甘蓝以及叶菜类蔬菜,大部分是从郑州万邦、洛阳关林、山东寿光、焦作等地调入。济源市蔬菜年总产量26万t,日均可供应700 t,主要集中在5月、9月和11月,已经形成了平原设施生产满足全市春淡季蔬菜需求,山区越夏蔬菜生产满足秋淡季蔬菜需求,常规露地蔬菜满足日常供应的结构特点,满足了“菜篮子”供应需求,形成了以自给供应为主、外埠调剂补充的蔬菜供应格局,对济源市蔬菜市场的均衡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制约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菜农抗御风险能力差

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到灾害性天气,菜农往往只能听天由命。与烟叶、蔬菜制种及养殖业的保险保障相比,蔬菜生产成为被“遗忘”的保险盲区。如2021年2月24日晚的短时大雪,导致部分设施压塌、损坏,菜苗被冻死,菜农承受巨大损失,这些都直接影响菜农利益,严重挫伤了菜农发展规模化生产的信心。

(二)基础生产设施有待配套提升

济源市现有的设施蔬菜生产园区多是10年前济源市、镇两级奖补建设起来的,现在部分园区、田间地头市场及早年修建的温棚急需修缮,资金需求量大,新型经营主体及普通菜农无力承担,出现了空棚、撂荒等现象。目前,除北部蔬菜生产核心区引进配置了自动卷帘机、自动灌水系统和一些较为先进的施药器械,其他蔬菜生产区域仍然停留在原始生产操作状态,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三)蔬菜投入产出比逐年下降

蔬菜生产环节多,操作精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雇工成本增加,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蔬菜投入产出比不断下降,加上蔬菜价格上下波动较大,直接影响菜农收入,导致部分菜农改行务工,也使一些设施蔬菜产业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失败,影响了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倡导发展区域蔬菜生产

根据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竞争优势、气候特征以及蔬菜市场的供需要求等,进行特色化布局:一是以城郊现有设施农业核心区为基础,建设济源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二是以王屋镇林山村为研发中心、以清虚村为生产核心,建设示范区香菇生產带;三是以王屋镇柏木洼村、罗庄村为中心,建设万亩高山蔬菜高效发展示范基地;四是培育蔬菜种植园区、大户,积极引导种植高品质、易管理的蔬菜品种,建设高端蔬菜生产基地。

(二)建立蔬菜生产保险体系

特别在疫情影响下,蔬菜销售难题突出、行情波动频繁,小农户抵御市场行情波动风险能力较弱,开办蔬菜方面的保险,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抓住“全国首个农村改革试点市”的历史机遇,大胆尝试,敢于担当。借鉴蔬菜制种、烟叶保险等办法,开展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与灾害风险保费补贴试点,保障菜农收入,提高农民种菜积极性。

(三)加大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统一规划,合理整合资金,集中财力,提升各个蔬菜园区生产能力,完善露地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等;二是逐步提高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蔬菜生产经营能力,带动产业发展,完善蔬菜产业区的功能,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三是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完善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王屋山区蔬菜交易市场与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四是提高蔬菜产区的生产装备水平和运营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区域化的蔬菜产业集聚区。

(四)扶持园区提速换挡升级

一是持续加大对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二是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三是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投入少、见效快的基地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引入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四是引进或培育蔬菜产品深加工企业,拓展和延长蔬菜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产业风险,增加菜农收入;五是重新启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认证的奖补政策,促使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蔬菜品质。

猜你喜欢

济源市菜农供应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供应绩效概念模型研究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菜农和学问家
露水露馅
菜农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