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家浜的芦荡火种

2021-09-26许国华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9期
关键词:沙家浜芦苇荡原型

许国华

纪念馆外景

广场雕塑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部《沙家浜》京剧样板戏,让江苏常熟的沙家浜名闻遐迩,也使“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的抗战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如入芦荡迷宫

沙家浜原名横泾、芦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芦苇荡抗战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红遍大江南北,剧中塑造的郭建光、阿庆嫂等人物形象,更是家喻户晓。

沙家浜,最美就是芦苇荡。舞台上的郭建光、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而眼前的芦苇荡正是“沙家浜”的原型,河浜纵横,芦苇密布。

站在这方绿苇遍布的土地上,放眼望去,芦荡浩浩,苇草青青,一望无际。那层层叠叠的苇荡,似有千军万马藏匿其间,布下了无数个“芦苇阵”。舟行荡中,水道曲折多变,七拐八弯,忽暗忽明,神秘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

坐上画舫,泛舟其间,顿有“初入芦苇,不知深浅”的感觉。这里水道曲折,宽窄不一,一条条水道在布满灌木的滩地前岔开,两旁密密匝匝的芦苇高高耸立,芦苇起舞,水鸟婉啼,宛如一幅野趣横生的画卷。

“智斗”场景雕塑

如此田园诗意,如此风景如画,谁曾料想,这样一个碧水青苇的地方,竟是与日寇、敌伪斗智斗勇的战场。当年,新四军部队东进抗日,留下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他们乘着小渔船进入这里的芦苇荡,利用天然芦苇荡形成的迷宫屏障为地利优势,在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与日寇、敌伪巧妙周旋,斗智斗勇,谱写了一曲鱼水情深的英雄赞歌。

瞻仰红色历史

随着人群,我走进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瞻仰广场的过道两侧,矗立着18根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着京剧《沙家浜》中的18棵青松,表現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

主体群雕“军民鱼水情”正面雕塑的是《沙家浜》中郭建光、阿庆嫂的形象,两侧锻铜浮雕表现的是新四军在江南水乡的战斗情景,正中一块是放大的新四军“N4A”臂章。主雕四周留有大片水域,这水从新四军臂章处流过,一直向前奔腾而去,寓意着新四军东进把江南水乡的抗日怒火汇成一股滚滚铁流。

石碑

芦苇荡

剧场演出

纪念馆内,一张张经历战争岁月的老物件、老照片,一个个还原历史的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仿佛令我置身当年军民团结抗日的场景。

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东进阳澄湖地区,与地方抗日武装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万亩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春来茶馆重温“智斗”剧情

来到沙家浜,人们都要看一看阿庆嫂开的春来茶馆。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黑漆金匾的茶馆临水而筑,粉墙黛瓦的小屋古色古香,廊檐下“春来茶馆”四个字乃郭建光生活原型——当年“新江抗”司令夏光于1996年来沙家浜时题写。

走进茶馆,耳畔传来京剧《沙家浜》阿庆嫂智斗的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我忍不住摸了摸七星灶,提了提大铜壶,看了看胡传魁躲藏的大水缸,坐了坐前厅的八仙桌……想当年,阿庆嫂就是在这里与日寇、敌伪巧妙周旋,斗智斗勇,让对方深叹:“这个女人不寻常。”

据资料介绍,阿庆嫂的原型之一是抗日英烈陈关林的妻子陈二妹,她开设茶馆作掩护,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送情报,成了江南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联络点和接待点。剧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原型,就是新四军的三位抗战英雄——郭曦晨、李建模和夏光,各取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组合而成。

第二代茶馆在横泾老街的影视城。茶馆前厅视野极为开阔,围坐大红八仙桌,透过敞开的店门和花格木窗放眼望去,水域宽阔,苇叶青青,橹声咿呀,湖光水色尽收眼底。

逛过江南风韵的横泾老街,登过硝烟散尽的烽火碉堡,看过影视剧场的实景演出,不知不觉,我又回到了景区入口处的“沙家浜”碑亭。我回头望去,“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照壁,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添历史厚重感;远处“勿忘历史,砥砺前行”的红色标语,在青纱绿水的意境中格外醒目。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猜你喜欢

沙家浜芦苇荡原型
沙家浜、荤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一起来探案
边丽华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包裹的一切
芦苇荡
叶建明的诗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出版
语法总结:祈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