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泊尔某水电站引水系统优化设计

2021-09-26张正香

水电站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蝶阀竖井隧洞

熊 瑜,张正香

(1.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重庆 巴南 401320;2.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0 前 言

尼泊尔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拥护者,为发挥中国的技术、建设优势,改善尼泊尔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尼中两国积极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合作,尼泊尔某水电站就是其中的代表项目。

尼泊尔某水电站位于卡利甘达基河流上游,开发任务为调峰发电。某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正常蓄水位2 530 m,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约为160 MW。

某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首部挡水、泄水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右岸,引水建筑物由电站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斜井、蝶阀室、压力竖井、压力钢管、地下厂房和尾水洞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本电站前期招标设计时,引水系统采用低压引水隧洞、调压斜井、蝶阀室、两级压力竖井、压力钢管的布置方式。根据相关资料,为了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程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开展了引水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1 基本地质条件

某水电站引水系统位于高喜马拉雅带,沿线山高坡陡,分水岭高程4 000~5 000 m,谷坡基岩多裸露,坡度一般30°~50°。沿线发育2条切割较深的冲沟,沟内常年有流水。

引水隧洞埋深大,埋深基本大于300 m,最大埋深为800 m,具有中等-高地应力,沿线剪切带较发育,多为张性结构面。引水隧洞主要为条带状片麻岩,岩石多新鲜坚硬,推测基本稳定(Ⅱ类)围岩、局部稳定性差(Ⅲ类)围岩、不稳定(Ⅳ类)围岩、极不稳定(Ⅴ类)围岩分别占隧洞长度的25%、40%、25%、10%。

调压井、压力管道主要为条带状片麻岩,岩石多新鲜坚硬,推测基本稳定(Ⅱ类)围岩、局部稳定性差(Ⅲ类)围岩、不稳定(Ⅳ类)围岩、极不稳定(Ⅴ类)围岩分别占其长度的40%、50%、5%、5%。

2 原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及优化思路

2.1 原设计方案主要问题

(1)原设计方案引水隧洞底坡仅0.65%左右,引水隧洞底坡较小,导致压力竖井高差大,高差约为550 m,压力竖井为两级竖井,施工难度大,工程量较大。

(2)原设计方案采用调压斜井[1],调压井底坡为1∶7,调压斜井总长度约725 m,实际施工难度大,工程量较大。

(3)原设计方案调压斜井下游设蝶阀室,引水隧洞不衬砌段距离调压斜井、蝶阀室较近,这会导致运行期蝶阀室渗水严重,维护工作量大。

2.2 优化方案优化思路

(1)优化压力竖井,考虑减少一级竖井。经技术经济比较,考虑调整引水隧洞洞线下压引水隧洞,引水隧洞采用5%左右的底坡,压力竖井由两级减少为一级,高差减少约320 m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程投资。

(2)研究取消调压斜井的可行性。经研究和计算,引水系统满足取消调压井的条件,优化方案如取消调压井,将大大减小工程量,提高经济效益。

(3)研究取消蝶阀室的可行性。由于本工程引水隧洞长度相对较短,且在引水隧洞前端的进水口设置了检修闸门,参考类似电站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取消蝶阀室是可行的。

3 优化设计

3.1 调整引水系统洞线

引水隧洞沿河道右岸布置,洞线在满足埋深的前提下,兼顾施工支洞布置和工期平衡尽量裁弯取直,大部分洞段洞线近似平行于河道。原设计方案引水隧洞在平面上设置5个转点。优化方案取消了引水隧洞平面的最后一个转点,在平面上仅设置4个转点,截弯取直[2],引水系统过流更为顺畅,增加了行洪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引水系统平面布置

原设计方案在引水隧洞末端设置两级压力竖井,由于引水隧洞底坡仅为0.65%左右,底坡较小,导致压力竖井高差大,高差约为550 m,施工难度大,工程量较大。优化方案调整引水隧洞洞线,下压引水隧洞,增加引水隧洞底坡坡度,底坡增加5%左右;同时减少压力管道长度,取消一级压力竖井,高差减少约320 m,以降低工程难度,节约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原方案及优化方案对比如图2所示。

图2 引水系统纵剖面示意

引水隧洞上平段纵向坡度变陡,取消一段竖井后,钢衬段起点水头约370 m,形成高压引水隧洞。隧洞沿线围岩条件好,高压引水隧洞采用不衬砌或透水衬砌。已建成的多个高水头水电站,高压引水隧洞采用不衬砌或透水衬砌,多年运行情况良好。国内已建成的高压引水隧洞概况[3]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已建成的高压引水隧洞概况

3.2 取消调压井、蝶阀室

某水电站正常蓄水位2 530 m,死水位2 528 m,额定水头602.2 m,引用流量31.8 m3/s,机组安装高程1 910 m。调整引水系统轴线后,进口底板高程2 505.00 m,至压力管道处底板降为2 135.94 m。

优化方案引水隧洞为马蹄形有压洞,分为喷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衬砌形式,引水隧洞全长约7.2 km。引水隧洞Q1、Q2、Q3、Q4类围岩采用喷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10~20 cm不等,隧洞长度约为5.8 km,隧洞内径为5.4 m,流速为1.3 m/s。引水隧洞Q5类围岩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Q5围岩洞段先采用喷钢纤维混凝土支护,厚度20 cm,后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40 cm;隧洞长度约为1.4 km,隧洞内径为4.6 m,流速为1.8 m/s。

优化方案压力钢管位于厂房前端,压力管道由平段、竖井段组成,平段有两段,由竖井连接,竖井与平段夹角为90°。主管经主岔分为一条支管和一条主支管,主支管经次岔后分为两条支管,支管向厂房供水,主管、主支管、支管、岔管均为地下埋管。压力钢管主管内径为2.5 m,主管总长约为586 m,流速为6.5 m/s。单条支管直径1.5 m,最长支管长度约为59 m,流速为6.0 m/s。

根据优化方案引水建筑物、机组特征参数,计算水流惯性时间常数Tw为2.42 s。本电站装机容量在电网容量中所占比例较小,机组加速时间常数Ta为7.38 s,Tw/Ta为0.328,满足规程[4]中规定的可不设置调压井的要求。参考已竣工发电的玛依纳电站和南湃电站(未设置调压室),其Tw/Ta均大于或接近不设置调压室临界值0.4,两电站运行情况良好,见表2所示。

表2 未设置调压井项目主要参数

由于某水电站引水隧洞长度相对较短,且在引水隧洞前端的进水口设置了检修闸门,参考类似电站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取消蝶阀室是可行的。综上所述,优化方案取消了调压井和蝶阀室。取消蝶阀室,相应取消了压力管道首端的蝶阀,电站运行过程中就没有对蝶阀的维护和操作等工作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

4 优化效果

(1)根据某水电站动能指标,引水系统最大水头损失为15.79 m,优化方案引水系统水头损失合计15.72 m(平均值),水头损失满足要求。

(2)优化方案取消了调压井、蝶阀室,取消一级压力竖井,调整了引水隧洞底坡及洞线,相较于原设计方案提高了工程安全性,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程投资。

(3)通过引水系统优化设计,工程静态投资减少了1 100万美元;减低引水隧洞沿线施工支洞的高程,减短了施工公路的长度,减少了施工占地和对环境的破坏。

5 结 语

结合尼泊尔某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工程安全性,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大幅减少了工程投资,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为项目的中标取得了优势。某水电站的优化设计是发展国际业务、积极拓展基础设施领域,巩固传统水电业务思想的体现,同时对提速进军尼泊尔到东南亚广阔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蝶阀竖井隧洞
广 告 索 引
浅谈泵组设备电动检修蝶阀是否还应该保留
水利工程隧洞开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环境风作用下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研究*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隧洞洞内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浅析
超前预报结合超前探孔技术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一种蝶阀的结构应力与内部流场分析
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
Predictive factors of histological response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