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甲鱼市场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与发展建议(上)

2021-09-26赵春光

科学养鱼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甲鱼流向

赵春光

(浙江杭州龟鳖研究所,浙江 萧山 311201)

甲鱼是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甲鱼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特种养殖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产业体系,年产值300多亿元。甲鱼养殖业的发展,不但满足了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用需求,也为改善农村经济,特别是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甲鱼市场呈不断萎缩的趋势,产业发展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就我国甲鱼市场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和今后市场发展谈点个人的分析与建议,供参考。

一、我国甲鱼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不断萎缩

甲鱼属于中高档非必须消费食品,所以它的市场早期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物流的畅通,也逐步带动了北方地区的消费。我国鲜活甲鱼在市场的直接销售量最高时达到了2010年的28万吨,加上出口和加工总消耗鲜活甲鱼量达到2010年的35万吨。但从2011年开始,因市场的持续萎缩,市场直接销售鲜活产品的量下降到了2020年底的18万吨,总消耗鲜活甲鱼的量下降到了年25万吨,10年间减少了10万吨(图1)。

图1 21世纪后甲鱼市场消费总规模走势

2.市场消费流向趋于正常

甲鱼产品是我国最早放开市场的商品之一,所以消费流向也会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甲鱼的主要消费去向有民众消费、企业采购消费、宾馆饭店消费、政府采购消费、外贸出口和产品加工消费这几项。其中民众消费主要与传统习俗和生活水平有关,宾馆饭店的消费与城市发展有关,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企业消费主要是特定时节企业用来公关和发放福利及养殖企业的种质需求等,政府采购主要是作为福利和慰问品。加工消费是指加工企业的原料采购,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在华人较多的国家进行甲鱼的贸易活动,所以也带动了外贸出口的消费流向。在这些消费去向中,民众食用、宾馆饭店和外贸出口属直接消费,其他都属间接消费。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甲鱼商品的市场消费流向具体比例为:宾馆饭店占30%、企业采购占20%、民众消费占20%、政府采购占15%、产品加工占12%、外贸出口占3%。从21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末,消费的流向比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政府采购几乎消失,民众消费比例大幅上升。具体比例为:民众消费46%、宾馆饭店18%、产品加工15%、企业采购12%、外贸出口9%、政府采购无。笔者认为,食用产品的市场形成与发展,必须是以民众等直接消费为主体,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规模形成,而目前的消费流向已趋正常(图2)。

图2 甲鱼市场消费流向变化

3.消费区域分布扩大且分散

虽说甲鱼产品属于中高档食用消费品,其主要消费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但从2010年开始发达地区的人员流动急剧增加后,各地的口味食品也带到了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趋势下,许多海外美味产品大量涌入国内,使国内发达地区的食品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食品选择的多样化使甲鱼的传统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至2015年,国内甲鱼传统主要消费地域的华南、华东和华中的鲜活甲鱼消费量从2015年前的占全国75%下降到50%,而我国北方地区从过去的不到20%上升至目前的40%,且多呈分散状态。

4.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质量管控,我国甲鱼产品的质量大幅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从养殖地域和养殖环境到投入品的质量监控,可谓达到空前严格。目前,凡是正规销售场合完全可以做到质量保证和消费放心。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养成的商品甲鱼,不但质量提高,口味也有“不是野生胜野生”的特色,所以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过鲜活甲鱼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与报道。

5.大规格商品甲鱼销量增加

和传统的“斤鸡四两鳖”市场个体规格要求相比,目前市场上超过1 000克/只的大规格甲鱼销量大幅增加。如湖南常德1 000~2 000克/只的甲鱼卖到140元/千克还供不应求,江西抚州个体重1 500克以上、实际养殖年龄8年以上、民众称之为“年份老鳖”的淘汰亲鳖,目前180元/千克还经常缺货。相对过去在市场比较走俏的750克/只左右的外塘甲鱼和500克/只以内的温室甲鱼不但销量持续下降,价格最低时也接近了成本。

(待 续)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甲鱼流向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朱桥甲鱼席:汤浓味鲜 醇而不腻
甲鱼变鱿鱼
“吉祥三宝”破壳记
积极开拓印度市场促进我国机械设备出口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管理研究
秋天的流向(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