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方向 创新形式 多角度助力作业改革

2021-09-24苗全收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作业

苗全收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验研究》推广应用示范校,在总项目组的引领下,学校坚持“减负提效”的总体原则和坚持为儿童设计出“好玩又有营养的作业”设计理念,全方位开展作业设计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在尝试研究探索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透析现状,明确研究方向

教师层面:学校针对作业的目的、属性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在作业研究与设计上观念淡薄,没有厘清作业的地位、定义和作业设计的价值所在。布置作业停留于教材配套资料资源层面,机械、重复、按部就班地将书后习题、资料上的习题按着进度顺序布置给学生。没有作业设计意识,在常规作业中是有布置无设计,只是单纯关注学生在知识层面的训练和巩固,只关心学生做没做、做多少、会没会。通过调研得出,要加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学习、培训和研究指导工作,解决教师从“不会设计”作业、到“愿意设计”“能设计”出高质量作业观念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

学生层面:在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与要求中,因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常出现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对难题“吃不动、吃不了”,而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因对题目的需求高,而出现“吃不饱、吃不好”的现象,两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失去兴趣,而影响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在对3~5年级学生开展的“小学语文作业”问卷调查显示:63.01%的学生喜欢做语文家庭作业;9.25%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量过多,题目过难,类型单一;55.49%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问卷中还显示出在作业布置中,抄写生字词占84.39%,练习册占76.88%。

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启示:即要“控制作业量——让学生能做得轻松”;要“丰富作业类型——让学生做得快乐”;要“开展分层作业——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要“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变得好玩又有营养”。解决学生不愿做、不会做,对作业无感,厌倦作业、厌倦学习的现状,调动、激发学生做作业和学习的兴趣。

学校层面:学校对教师作业的布置与管理上还只是简单停留对作业书写格式的要求、对作业数量的要求、对作业批改的要求,还没有重视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引领。学校将通过课题的推广应用,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精准把握作业设计理念、引领实施分层作业、指导科学批改和管理评价作业、开展案例磨稿和形成典型示范案例、指导团队分工和提炼编制过程经验,促进学校作业管理水平和作业评价机制的完善与提升。

二、尝试建构作业模式

为使课题推广应用及研究探索尽快步入正轨,让教师参与课题实施有彰可循、有法可依,在学习、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了“四定五研”模块化作业设计模式和研究方向。

“四定”设计模块。定模块:从单元作业设计结构看,单元作业外在呈现由“单元教学目标、课时作业目标、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要素汇总”四个模块组成。从课时作业设计结构看,课时作业由“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两个模块组成。

“五研”模块指标。研指标:从实施作业设计入手,单元作业内在生成重点”研究单元目标、研究课时目标、研究课时作业内容、研究课时作业呈现方式、研究每项作业的核心要素”等五方面技术指标和内涵价值导向。

从作业设计思考点出发,“单元目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学年(学期)目标、长周期(学段)目标的制定;“课时目标”设计时则在落实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作业的认知水平、能力发展和课标指向的研究与制定;“课时作业”则重点考虑学习水平、题目类型、题目难度、完成时间、题目来源、单元目标指向等设计要素。

“三個突出”。突出“三个依据“:作业设计要“依据课标、依据教参、依据教材”,实现在紧扣教材内容,满足学段目标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基础上,增强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教师要本着育人为先的设计理念,在作业设计中落实对学生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习惯、价值观、核心素养发展等目标培养。

突出“三个结合”:作业设计要结合教情、结合学情、结合生情,实现“以教定学”和“以学定教”的“双选性”作业设计思路,提高作业设计适用性和适应性。设计出有“情境体验”、有“生活体验”的实践性作业和场景类作业。让作业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突出“三个避免”:教师要有批判性思维,坚决抵制和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低效性作业的出现。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量作业类型、作业完成的时间、作业的难度、作业的数量等关键属性,使其作业设计更有其针对性、必要性、高效性和选择性,实现作业设计的价值体现。强调作业“三不布置”:确定已经会做的内容不布置、当次作业有重复的内容的不布置、布置了也不会做的不布置。

三、创新作业形式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在作业设计上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激励教师发挥团队优势,集大家智慧做好作业设计质量的实验研究。研修团队依照分层作业的形式、结合课程标准、教参的具体要求,遵循教材的单元目标的训练内容,积极投入到作业创新研究与设计之中。

优化分层作业。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解决学习中常见的“五吃”,即“吃不下(难)、吃不了(多)、吃不饱(少)、吃不好(无针对性)、白吃(无营养)”等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提出了“三个分层”,即检测分层、作业分层、目标分层。就作业分层而言,教师依据班级学生学习程度,依据作业的数量(数量分层)和作业难度(难度分层),设计出为ABC三个层次作业,在相同时间内,建议优生完成AB/ABC题目,中等生完成A/B/BC题目,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BC/C题目。

实施中,教师根据作业内容和学生个体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达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与提升。要求作业数量有弹性、难度有高低、内容有层次、目标有梯度;有练习的分层、有预习的分层、有家庭作业的分层、有检测的分层;精心设计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在分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层次作业中哪些是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学科基本知识,培养学科基本能力;选做题面向A层次和B层次的部分学生,重在发展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明确作业“三不做“,即确定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做,当次作业中重复的内容不做,花费一定时间也不会的不做。变“要我写作业”为“我要写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创新作业形式。注重“情境性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综合性作业”——学科间融合;“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实践性作业”——在践行中求知;“开放性作业”——在生活中求知等作业形式的创新应用;“处方式作业”——针对知识缺陷、能力缺陷,量体裁衣、因需设计,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与效果;关注作业“滋补性作业”——好吃、樂吃、有“营养”的作业。

建立教师错题本。将作业批改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记载,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学生每天知识掌握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丰富教研活动,提升作业质量

一是通过开展专家团队作业设计案例展、学科组长作业设计案例展、骨干教师作业设计展等示范引领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二是在教学资源统一使用和共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校平行班级多、学科组教师多的优势,开展学科组教师“共同课作业设计”展示活动。通过学科组教师间设计出不同作品的共享、共研,引发教师思考;通过“同课异构”作业案例对比,促进教师间对作业要素的深入分析与良好把握,促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是开展典型作业设计经验分享交流,让大家谈小理念、小方法、小技巧,分享成功经验。通过问题研讨,是把作业设计中发现的问题或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记下来,形成“问题集”让大家共知、共识、共研、出妙招,解决问题。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把“问题集”中的“问题”做为小课题研究或特色研究项目的选题,在教师间全面开展小课研究,在寻求课题答案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利用校内服务器,将各学科文本作业、视听作业进行整理、归档,形成校本作业资源库,实现学科作业资源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教师可在网络终端实现电子档案建设与完善;学段主任可在网络终端实现对教师电子档案的建立及电子资源的使用审核与考评;教学校长可在网络终端实现对学段主任、学科组长及全体教师电子档案的建设情况提出指导建议。

在总课题组引领下,实现教师从“用作业”“仿作业”到“编作业”的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应用,实现编制本土化作业,结合教情、生情设计自已的作业,为作业设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