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堡村石碑的故事

2021-09-24江和平

文史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漳河涉县政治部

江和平

2015年8月,我与八路军129师战士们的后代子女50余人参加了河北省涉县129师纪念馆等单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的“情系太行、薪火相传——八路军129师太行抗日寻访行”活动。一路上,数位129师后代讲述了前辈们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和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张雁之大哥讲的王堡村石碑的故事。

张雁之1945年3月5日出生于山西省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小名“毛蛋”。他的父亲张南生1929年5月参加革命,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参加红军,任大队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政委、先遣支队政委、晋冀豫军区组织部部长、129师组织部部长等职。他的母亲林纫篱1938年拿着叔伯爷爷林伯渠写的书信,从长沙奔赴延安,在抗大学习后分配到麻田八路军总部工作。

1944年,129师政治部的同志们在王堡村自己动手挖窑洞

张雁之是我们此行中的忙碌者,总是不辞辛苦地举着沉重的相机,为大家记录下精彩的瞬间。8月19日,我们来到河北省涉县王堡村原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及礼堂旧址。刚一进村,王堡村的男女老少就热情地围拢过来。旧址院门是白色砖石结构的月亮门,门旁一座两米五高、黑底白字的石碑十分醒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围拢观看。129师纪念馆申利芳副馆长请幼年在王堡村生活过的张雁之为大家讲述了石碑的故事。

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后,司令部设在涉县的赤岸村,政治部设在不远处的王堡村。1940年6月,张雁之的父亲张南生调任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与129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政治部副主任黄镇等在王堡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张南生与志同道合的林纫篱1942年12月在王堡村喜结良缘。

1946年張南生、林纫篱在武安市固义村,母亲怀中为张雁之

抗战时期日军在王堡村犯下了滔天罪行,仅在1941年11月秋季大扫荡就有9名村民被杀害,50余头毛驴被抢走,许多房屋被烧毁。王堡村的乡亲们奋起抗战,积极参加八路军,捐粮、捐物、抬担架、做军鞋、照顾伤病员。

当时王堡村住房困难,129师政治部的同志们自己动手在后山挖窑洞居住,并亲手建成了129师政治部礼堂,现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涉县遭遇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部队和老乡没有粮食,靠吃野菜度日。129师领导要求部队到远离村庄的地方挖野菜,把附近的野菜留给老乡。军爱民、民拥军,正如王堡村所立碑文所写:“王堡人民和我们同舟共济、战胜天灾、吃糠咽菜、粉碎虎狼夹击的那段血与火的艰苦岁月却时刻萦绕在我们的心怀。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有片刻宁静,王堡人民的音容笑貌就活生生出现在我们面前。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清漳河水潺潺流淌,悄悄绕过村林,流向远方的声响。春天来临,我们就仿佛又看到了军民同命、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自力更生、耕耘播种的情景。”

当年太行山下、漳河水畔出生了一批八路军的后代,张雁之就是其中之一。部队行军打仗,八路军的孩子不便随部队行军,交由太行山的乡亲养育。因张雁之生下来又瘦又小,他的父母担心他活不长,便留下自己抚育。父母白天工作无暇照看张雁之,他独自躺在炕上饿了就哭,出生仅三个月便因泪水流入耳道而发炎。那时八路军缺医少药,尤其是消炎药奇缺。母亲林纫篱心痛至极,只能用树枝缠点棉花轻轻地为襁褓中的儿子擦拭化脓的耳道,因此张雁之鼓膜穿孔,一生耳背。尽管如此,张雁之能活下来仍是幸运的,有的孩子都没有机会看到抗战的胜利。一名在王堡村出生的八路军女娃娃仅活了三天便匆匆闭上了双眼。前辈们怀念这个连乳名都没有的孩子时写道:“在那棵弯腰柿树下,我们亲手为她挖造的墓穴,她最后那声没有眼泪的啼哭,实际上是朗朗有声的告诉我们说:不要忘记我呀!我与巍巍太行永不分离,我是真正的王堡村民呀!”

2015年8月19日在涉县王堡村129师政治部礼堂旧址,张雁之接受记者采访

王堡村石碑

上个世纪末,王堡村遭遇了自然灾害,生产建设与革命文物保护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黄镇夫人朱霖提议发起募捐活动,杨白冰、刘复之、王大任、张香山、卢南樵、李开湘、赵子岳等70余位曾在王堡村战斗过的老八路及子女积极响应。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300至10000元不等,共计人民币36000元捐赠给王堡村。同时,由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编委张柯岗、原晋冀鲁豫文联理事曾克两位作家执笔,撰写了一封满怀激情的书信。信中字字情、声声泪:“我们怎么能不思念太行,怀念王堡呢?那里有我们生离死别的泪,有我们鱼水深情的歌,有我们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热血,有我们胜利的欢笑,有我们劳作的汗珠,也有我们青春的足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是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

为此,1995年6月30日王堡村党支部、村委会竖立起这块与众不同的石碑,将书信刻在石碑的正面,将捐款人与捐款金额刻在石碑的背面。

张雁之眼含热泪讲述了石碑的故事,我和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张雁之深情地说:“2015年过生日时,我与老伴重返出生和小时候住过的麻田、涉县、武安。面对太行山、面对漳河水,我心中默念:当年以为活不长的小毛蛋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我们是吃太行小米、喝漳河水长大的。没有太行人民、没有太行奶娘,就没有我们这代人!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在王堡村战斗生活的前辈们已大都不在了,但他们及他们的后代与太行人民的鱼水情深犹如这石碑一样永驻人间!”

附王堡村石碑碑文:

王堡村父老乡亲们:

近好。你们九四年八月和十二月给朱霖同志的信我们都看到了。知道你们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干得不错,我们非常高兴。

王堡是你们的家乡,也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大家军民同心、生死与共、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永恒辉煌永远难忘的家乡啊。虽然由于工作需要,我们离开王堡村已经几十年了,可是王堡人民和我们同舟共濟、战胜天灾、吃糠咽菜、粉碎虎狼夹击的那段血与火的艰苦岁月却时刻萦绕在我们的心怀。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有片刻宁静,王堡人民的音容笑貌就活生生出现在我们面前。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清漳河水潺潺流淌、悄悄绕过村林流向远方的声响。春天来临,我们就仿佛又看到了军民同命、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自力更生、耕耘播种的情景。到了深秋时节,我们又好像闻到了漳河两岸红花、椒绿、核桃的芳香,看到了南山坡上火红的柿子,如花的红叶。我们有人离开王堡村不久就壮烈牺牲了,有人在王堡结婚生子。有一个小女儿在战火纷飞中降生,尽管连乳名还没有定下来,她便迎着朝阳睁开了明媚的双眼,仅仅自由呼吸了三天便又匆匆闭上了眼睛,在那棵弯腰柿树下,我们亲手为她挖造的墓穴,她最后那声没有眼泪的啼哭,实际上是朗朗有声的告诉我们说:不要忘记我呀!我与巍巍太行永不分离,我是真正的王堡村民呀!

我们怎么能不思念太行,怀念王堡呢?那里有我们生离死别的泪,有我们鱼水深情的歌,有我们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热血,有我们胜利的欢笑,有我们劳作的汗珠,也有我们青春的足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是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

相信你们还记得在王堡那茂密的核桃树林里,年年月月咱们大家异口同声高唱我们生着两只手,劳动起来样样有,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这是我们党最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在今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改革开放,脱贫致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有着及□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党在群众中生,在群众中长,自她诞生之日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让我们共同记住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教导: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继续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各自的贡献。

这里寄去在王堡驻扎过,现已发白齿落的部分同志从生活费中分赠你们的人民币叁万陆千元,支援你们的生产建设,并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战争时间在王堡驻扎过的部分八路军老战士

王堡村党支部村委会立

一九九五年六月三十日

猜你喜欢

漳河涉县政治部
参考资料
登铜雀台
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提升渔船检验水平构建漳河平安渔业
发挥政治部平台优势 凝聚最大合力
曾经的守望
漳河来水来沙对下游防洪影响分析
涉县花椒常见几种虫害及防控技术
核桃高接技术
赣鄱将星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