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

2021-09-24周永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向立德树人

周永梅

[摘   要]立德树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是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紧跟时代脉搏,还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关键词]立德树人;导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53-0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是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立德树人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培养行为习惯及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引发了多元价值观的碰撞,社会上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的现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人们心中的精神大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而立德树人, 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功能性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引导中学生从认知层面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推动中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立德树人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课程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以教科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立德树人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就让我们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的课程内容为例,探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一些典型教学案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涉及的立德树人内容较多,较注重对新时代学生道德品质的引领,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提及了“闯红灯”,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笔者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谈谈“公民闯红灯行为是否被认可”,再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与学生一起探讨该行为的性质及产生的危害,领悟其折射出的德育缺失和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困惑变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思考,理解遵守和维护规则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要遵纪守法的道德认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再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先通过短视频呈现了2018年8月21日发生在G334次列车上的“霸座”事件。视频播放这种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视频中的高铁“霸座”现象,刚开始很多学生都只是从道德角度来评价。这时笔者继续通过短视频呈现针对上述“霸座”事件的相关处理: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霸座男”孙某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并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将限乘所有火车席列。笔者趁热打铁,再用多媒体展示最新材料:2020年5月28日刚刚通过的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最后,教师通过“‘霸座为什么会受到处罚”“《民法典》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在哪里”“公民应如何守护公平正义”等设问,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对“霸座”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全体公民的遵纪守法,公民应当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提升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引导学生要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课知识点,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使课堂教学发挥了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同时本节课恰当地引入了《民法典》这个最新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司法维护正义”,激发学生对《民法典》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提高政治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事例作为材料,以课堂作为主阵地,将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落实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学生杜绝不良行为,形成崇德向善、遵紀守法等积极健康的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有助于引领中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理解道德价值,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立德树人要紧跟时代脉搏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就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而在教学中引用新颖、紧扣时代脉搏的素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时,教师可通过播放《国家》这一歌曲视频导入新课。其中的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具有感化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歌词不留痕迹地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国与家”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国家利益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紧接着用多媒体展示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感人事迹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最美逆行者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他们的感人事迹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你还知道哪些抗疫的感人事迹?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理解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同时帮助学生情感升华,感受“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大家好,国家会更好”的浓浓家国情怀,深刻认识到“爱家爱国”的重要性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选取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活素材,有利于拉近学生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知转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这种价值引领方式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应然要求。

四、立德树人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就要找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课堂上可让学生模拟实践,比如开展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班会、辩论赛等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外可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让立德树人外化于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学生的实践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从学校课堂延伸至校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做到知行合一。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外活动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手抄报活动、国旗下讲话、德育讲座、诗歌朗诵等形式都可以采用。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道德品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是一项长期系统、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只有使教书育人达到完美的统一,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向立德树人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犬只导向炮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