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街镇幼托儿童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24郑少敏罗如娟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幼托中心区户外活动

郑少敏,邹 玄,罗如娟

(1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 广东 东莞 523000)

(2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3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近视是视力低下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全世界威胁人类眼睛健康的杀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类视频多媒体在各个家庭中日益普及,除了休息,人们的眼睛多数时间都在盯着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1]。当孩子哭闹时,不少家长喜欢用观看手机等电子产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许多儿童沉迷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和小程序游戏。近年的许多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低龄化的现象[2]。3~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而近视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幼托时期是视力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视力异常的易发期。本研究在征得儿童父母同意、学校通过后,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厚街镇选取10所幼儿园的700名幼托儿童参与研究。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儿童日常生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幼托儿童教室内光环境状况开展评价。本研究通过调查东莞市厚街镇幼托儿童近视现状并对教室内光环境状况,探讨幼托儿童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厚街镇儿童视力保健工作作出贡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东莞市厚街镇的420名就读于中心区幼儿园儿童与280名就读于非中心区幼儿园儿童作为研究对,分别作为中心区组和非中心区组。抽样方法:将所有在厚街镇教育局注册的幼儿园编号,根据人口密度,并分成中心区和非中心区两层,再随机从中心区抽取6所幼儿园,从非中心区中抽取4所共10所幼儿园,从所抽取到的每所幼儿园中再随机整群抽取大、中各一个班,调查人数为1个班35人,不足35人的,从其他班级补足到35人。共抽取700名居住在厚街镇,年龄4~6岁的幼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心区幼儿园抽取420名,非中心区幼儿园抽取280名。排除标准:排除年龄小于等于4岁的儿童,以及存在智力障碍、先天性视力障碍,以及因眼部外伤致严重视力障碍者的儿童。

1.2 方法

1.2.1视力筛查 裸眼远视力筛查厚街医院眼科的专业医生和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医师负责,应用带灯箱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携带视力表灯箱进入幼儿园且在幼儿园老师的陪伴下进行。对于检查结果存在严重异常的儿童,通过给家长发放通知书,告知家长到厚街医院眼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调查人员跟踪就诊情况,并做好记录。

1.2.2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以及父母对于近视认知水平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影响因素调查,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原始数据资料,并将问卷调查与儿童视力检查、教室的光照度等结果相匹配。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父母有无遗传性眼病史、父母亲视力异常情况及文化程度、儿童的营养状况、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手机、电脑、iPad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影响,户外活动时间、频次及家长的对儿童视力的保护意识和认知行为等[3]。

1.2.3幼儿园光环境调查 以幼儿园教室为对象,对教室内光环境进行实地监测。使用GLM150激光测距仪、ST-85数字照度计等仪器参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DB51/T 2118-2016)对教室内光环境进行监测,记录教室墙面颜色、教室面积、采光方向、窗口高度、窗玻璃材质、窗地比、灯具数量、灯具高度、桌面照度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将中心区儿童小组与非中心区儿童小组进行以上调查研究,比较两组视力水平,日均户外活动时间,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父母认知水平,光环境等。(1)记录两组使用标准对数视视力表,参照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的标准,4岁裸眼视力<0.8,5岁及以上儿童裸眼视力<1.0为视力异常。(2)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均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统计,光环境按照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水平。(3)父母对近视的认知水平通过自制问卷评价,满分100分,分为三档,得分<40分为一档,表示对近视相关知识不太了解,得分40~70分表示对近视稍有了解,为二档,得分>70分为非常了解,为三档。总认知度:二、三档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儿童近视率比较

中心区儿童相比于非中心区儿童,其近视率相对更高,并且男童的近视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近视率比较

2.2 两组儿童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比较

中心区儿童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高于非中心区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少于非中心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比较(±s, min)

表2 两组儿童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比较(±s, min)

日均户外活动时间中心区组 420 4.86±0.45 6.14±1.16非中心区组 280 3.47±1.24 8.36±2.12 t 4.31 3.23 P 0.036 0.025组别 例数 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2.3 两组家长对近视的认知水平比较

中心区家长对于近视认知水平高于非中心区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家长对近视的认知水平比较[n(%)]

2.4 两组儿童光环境进行比较

中心区儿童光环境质量高于非中心区儿童,中心区组优秀率高于非中心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儿童光环境比较[n(%)]

2.5 儿童视力影响多因素分析

将中心区儿童小组与非中心区儿童小组进行以上调查研究,视力水平,日均户外活动时间,日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父母认知水平,光环境是儿童视力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5 儿童视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儿童近视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进展,近视严重危害儿童的眼部健康,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010年,任亚琳等[4]研究显示:中山市小学生近视发病率达11%,近视是儿童视力低常最主要的因素;2011年,周丽等[5]对深圳市小学生视力及视力低常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儿童的视力不良率为47.5%;2013年,林建等[6]

对连云港市8所幼儿园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显示,异常率达14.19%,主要为散光、远视、屈光参差,近视发生率为1.3%;本研究对东莞市厚街镇幼托儿童的近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幼托儿童近视率为6.71%,稍高于梁国栋[7]调查的东莞市沙田镇虎门港学龄前儿童近视率4.05%,且近年来儿童近视临床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内不少机构学者均认为,在幼托机构工作中必须重视儿童视力问题。在影响因素方面,各种资料显示近视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影响的;遗传因素是比较关注和研究较多的危险因素之一,饶晓风[8]等人的调查认为父亲与母亲屈光不良是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本研究也发现儿童对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家长对近视的认知、光环境水平跟儿童近视发生有关,根据凡特[9]等人在上海市对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显示,儿童屈光不正情况受不良生活习惯(课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室内光环境因数对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影响鲜有报道,区别于中小学校,幼托机构教学卫生环境并未纳入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除了家庭,学龄前儿童主要生活在幼托机构,因此,从关注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调查幼托机构内光环境对学生的视力的影响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研究幼托儿童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为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对降低儿童近视率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厚街镇为例,从关注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调查幼托机构教室室内光环境对学生的视力的影响非常必要。通过对课室采光、照明等环境因素对视力影响的分析,为是否对托幼机构教学卫生环境纳入日常监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视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形成适合本地区幼托儿童有效可行的预防近视健康教育模式。调查结果能增强家长、幼儿园及社会保护幼儿视力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视力健康。

猜你喜欢

幼托中心区户外活动
规范幼托服务的现实意义及法律建议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英国首次将免费幼托服务扩展至寄养家庭
户外活动开始啦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
幼托机构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