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需求视野下我国高校健身健美选项教学专业化发展问题的研究

2021-09-24秦志华谢亚雄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发展教学

秦志华,严 燕,谢亚雄

1 前言

健美运动自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经过80多年的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喜爱。健美运动以其简单实用的练习方式,多样性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在强健体魄、增肌塑性、陶冶情操等多方面的具有显著的影响,深受高校学生的青睐,学生社团与俱乐部等形式的业余健美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健美运动正逐渐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期刊数据库、实体文献与图书等途径,收集有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身健美运动发展的文献与政策性文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的科学性打下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对第一届以及第二届南京高校大学生健美健身比赛暨全国大学生邀请赛的参赛选手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他们在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参与情况以及自身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共发放117(第一届)+415(第二届)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约500份,有效率约为94%。

2.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有关材料,结合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与归纳分析,阐述事实与理由,对本文的议题进行论证与说明。

3 结果与分析

鉴于健美项目的特点,过小从事肌肉训练会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起到严重的损害影响,岁数较大的人又往往过了发展肌肉的黄金时段,因此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高校学生接受专业化的健身健美训练,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不仅能够自己锻炼,更能掌握和领悟到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人参与锻炼,形成良性的循环,更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健美运动中来,形成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人群多梯队分布,可谓一举多得带。因此,高校健身健美选项教学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对我国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健身健美运动,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3.1 高校健身健美选项教学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1.1 竞技化市场需求关系的缺失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参与者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舞台来实现交流和竞技,如此便产生了需求。依据统计,仅南京工业大学学生自主举办的非官方的大学生健身健美比赛,其参与人数从第一届校内数十人的规模,经过数年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多达600余人,充分说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纵观我国竞技健身健美赛事,多为商业团队举办的表演性质的赛事,学生专属的竞技性比赛少之又少,加之其非官方性质带来的宣传不力与经费紧张等诸多问题,形成了明显的市场供需不对等的情况。

3.1.2 高校健身健美选项化教学本身的缺失

3.1.2.1 项目自身文化性未能凸显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文化性作为导向,不断发掘学生主体的可能性。著名的课程学家丹尼斯.劳顿曾明确指出课程即对文化的选择,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下一代传递社会的文化遗产,而鉴于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学校课程必须与文化中那些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部分联系起来[2]。另一方面,虽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方向和理念大家形成共识,但存在着重理论探讨轻实践研究,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为教学研究付诸实践带来了操作层面上的困难[3]。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以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演练为主,通过反复练习提高熟练度,形成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动作的正确性与连贯性,缺乏对学生自身感悟的引导,这就使得学生大量重复基本技术动作练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无法领会项目自身的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表1 两届比赛参与选手参加健身健美锻炼的目的得统计表

健身健美课程由于受众面较小,加之人们对于健身健美“练力量”“秀肌肉”的范性错误认识,使得其从认知上与力量训练为主的身体素质练习课无法进行有效的区分,健美项目自身对人体的解放、张扬个性以及崇尚自由的特点均无法得到有效体现,这一点从参赛选手参加健身健美锻炼的目的也能看出。而多数教师单纯以力量素质作为考核内容,过分追求身体各项素质提高的达标程度,更加助长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这种只关注表面而忽视项目内涵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3.1.2.2 课程内容不足与指导性缺失

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各部位的锻炼方法、各种训练法则以及相关的饮食与营养问题,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健身健美项目科学的学练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数的健身健美教练是非专业出身,他们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其所擅长的动作技术教学这一领域,而对于饮食营养以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学科知识这些他们所不擅长的内容重视不足,教学的内容手段单一。除此之外,他们也无法像专业的健身健美教练那样,善于利用各种影响情绪的因素,及时对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进行训练,积极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疲劳状态进行诊断和恢复。

3.1.3 学生自身竞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1.3.1 得不到科学的系统指导

这一问题主要集中于课外指导上,对于想参与专业竞赛赛事的参与者来说,仅仅依靠每周几节健身健美选项课的那点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迫切需要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指导。由于教师专业性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课外锻炼指导。教师专业性的不足,亦会导致课外指导性的不足。图1显示38%的受访对象是通过自学进行健身健美锻炼;与同学互帮助,相互学习位列第二位,有约26%;通过学校教师、俱乐部指导员与专门教练这三类专业人群进行指导锻炼的人数大体相等,分别占到了总数的13%、10%和13%。由此可见,即使是参加高水平级别赛事的高校健身健美爱好者,在参与健身健美锻炼时,相比高校的教师与俱乐部指导员、专业健身教练等的指导,更多是通过互帮互助与网上自学的形式进行锻炼。这种练习方式依赖的是同为健身健美爱好者的同伴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传授,具有一定实用性,但不具备科学的系统系,容易造成目光短视,过于纠结于局部肌群的锻炼而忽视了整体的协调性与美感。另一方面根据了解,多数人坚持每周练习5次左右,每次约90分钟,如此高强度的练习会对肌肉在恢复期进行反复性的刺激,一旦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很容易导致盲目的高负荷,不利于机体的恢复,甚至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多数高校的健身健美教师在课余时间甚少参与有关学生社团以及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情况。

图1 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运动时的指导者分布图(n=505)

3.1.3.2 相关知识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

图2 参与健身健美锻炼后的饮食营养指导情况统计图(n=505)

图3 学生健身健美锻炼场所统计图(n=505)

另一方面,不同的训练阶段应当有与之对应的饮食和营养补充策略,良好的补充策略可以加速机体的恢复,使机体能够更好地承受新符合的刺激;同时也为肌肉的生长和塑性提供合适的养分。根据图2显示,有超过7成的健身健美运动爱好者在参与锻炼后的饮食与营养补充得不到专人指导,另一组关于“您在健身健美锻炼后是否增加了营养”问题的回答中,产生了极其相似的结果,约8成的人回答“没有”,回答“有”的仅占总体的2成不到,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缺失。而这种缺失性会导致课程的指导性不足,影响学生自主练习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3.1.3.3 官方支持缺乏,学生参赛困难

据了解,大部分开设有健身健美课程的高校,基本只有1间专门的健身健美房,更多的只是在体育馆的某个区域设置的少量健身器材,主要供高校专业队进行力量训练的力量房,普遍面积不足150平米。考虑到当前高校普遍数万人的规模,这样的场地设施是无法有效解决广大学生课外健身健美的需求。依据问卷反馈,在“您平时在什么场所进行健身健美锻炼”这一问题中,有9.5%的表示在宿舍健身;46.7%的人主要在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另有43.8%的人在学校的健身房进行锻炼,后两项的人数基本持平。从结果看,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健身健美锻炼体验,而主要以课外参与健身俱乐部的形式进行,这就带来了大量经费的问题,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在回收的505份问卷中,有443人次是自费参赛,62人次是学校赞助参赛;以届数进行区分,第一届比赛有约89%的学生自费参赛,第二届约有83%。参赛费用均由选手自理,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正是由于资金的问题和消息的闭塞,其中超过5成的选手很少有能参加竞技性比赛的机会,约7成的选手是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模和水平的健身健美专业竞技,资金问题成为制约选手训练和参赛,获得更大提高与展示自我机会的重要因素。

3.2 基于竞技需要的高校健身健美选项课发展对策

3.2.1 加强上层领导,制订符合现实的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其内容的选择提出了高标准复合性的要求。既要能较为简单的让学生接受,又要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全程参与。因此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健美健身协会与高校体育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各级健身健美协会应当联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的多层次管理机构,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阳光体育计划等文件的精神作为指导,围绕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强化官方的管理作用,对小众项目的市场化推广起到积极的宣传与促进作用。

3.2.2 增强课程指导性,凸显文化性

发展高校健身健美课程,需要对高校健身健美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将力学、生理学、营养学、保健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练习教授,合理搭配使用体重计、多媒体、音响、镜子和皮尺等工具,采用多种练习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将专项素质能力、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总体感悟和体会等多方面的指标设置为考核标准,强调学生的整体感悟与实践,凸显课程的文化性,增强课程的导向性与指导性。

3.2.3 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对于任何一项运动来说,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始终是影响其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校体育发展来说,课程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更是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与开展的效果。非专业出身的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于健身健美运动的规律的认识,先进技术方法的掌握以及运动训练的理论探索等尚显不足,无法将自身的经验有效转化为科学而系统的体系,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应集中举办不同级别的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并定期开展全国范围的交流活动,对有关人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保证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3.2.4 形成以高校为主体,多样聚合的稳定体系

任何项目的推广都需要形成合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牢牢的以高校作为健身健美运动发展的主阵地,形成以高校为主体,多样聚合的稳定体系,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连贯模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既能保证锻炼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能保证锻炼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水平,增强体质,实现综合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有关设施设备以及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高校培养人才要依据市场的需求,在坚持基本目标不变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课程的设置、目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微调,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的需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个体的专业化,两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3.3.5 以办赛促进项目专业发展

“所有运动项目推广和发展都离不开展演与竞赛活动,通过展演与竞赛活动达到交流学习,提高认识,促进技术发展的目的”。[4]对于新兴体育项目来说,加大竞赛和表演活动的开展力度,正是有利于该项目推广的最有效途径。而对于健身健美运动来说,虽然一直以来商业竞赛和表演赛占据多数,但是随着赛事的不断普及,也逐渐开始出现了纯大学生参加的专业性竞技健身健美赛事。

4 总结

诚如施瓦辛格先生所说:“我所了解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健美运动中学来的,包括自信、自豪和无限的积极态度”。[5]健身健美运动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正逐渐被世人所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钻研,做好发展与推广工作。在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下,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关注高校健身健美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不断超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前行,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课程发展教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