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件对体育赛事产生的影响及应对

2021-09-24林键杰吴宝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体育

林键杰,吴宝升

引言

伴随着疫情的来临,国内外体育赛事纷纷推迟或取消。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给下行压力巨大的中国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体育赛事市场更是首当其冲,原本消费火爆的春节市场,瞬间萧条冷清。我国政府分别做出了“限行”“限访”等举措,启动了应急预案。从预防、准备、响应再到复工复产,政府履行着公共危机管理职能。预警及准备——识别——隔离——管理——善后处理,体现了体育治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场疫情对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何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实现赛事转型和升级?体育赛事公司如何度过“寒冬”?如何加快体育赛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问题成为学界及百姓关注的焦点。

1 体育赛事遭受重创,但并非无力回天

此次疫情导致国内外众多体育赛事延期举办或停办,中国乃至国际体育赛事市场遭受致命的打击。传统体育赛事纷纷面临停摆、取消或易地举办的困境(见表1),部分赛事如期举办,却空场进行,虽然空场办赛保护了赞助商和版权收益,但也使体育赛事的盈利大打折扣,体育赛事产业进入寒冬。截至2020年3月13日,全国除湖北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60%左右。[1]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已经积极投入复工复产,根据“SARS”时期经验,第三产业的恢复要晚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真正复苏至少要4-6个月。从经济层面分析,体育赛事因此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并且是可预测的。以NBA联赛为例,NBA一个赛季收入接近90亿美元,瞬间的停摆对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如今赛季的收官之际,球队间竞技日益剧烈,球迷关注度空前上升,停摆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德新社3月14日报道,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急暂停的德甲联赛如果就此结束本赛季的话,联赛经济损失将达7.5亿欧元。而全球范围性的赛事推迟举办、赛事取消对于体育赛事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

表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全球部分赛事一览表

由于政府、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群众对体育赛事的需要,以及体育赛事公司不断创新运营方式,疫情过后体育赛事市场会快速恢复活力。在国内,政策大力支持体育赛事发展,为疫情过后体育赛事行业的快速恢复提供政策支持,降低“涟漪反应”。在国际上,数场大型体育赛事在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筹备,以东京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契机,必将带动群众的健身意识与运动参与度。疫情过后,群众健康意识增加,原本并无运动习惯的群众,在“非典”期间体育健身的良好体验和个人意志努力加之环境的影响(家庭、社区、单位等),使他们在“非典”过后一直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继续保持积极的体育行为。[2]疫情造成的心理创伤将唤醒群众的健身意识,增加健身行为,体育赛事消费将会涌现出新的活力。传统赛事运营公司应该实现多元化经营,在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增强企业自身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从而形成体育赛事新的生态圈。在强调服务的同时,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实现赛事转型和升级,在多方的努力之下,疫情过后体育赛事市场会迅速恢复。

2 体育赛事因高度依赖外部环境受创

传统体育赛事是以运动员参与为前提的体育活动,作为人群最为密集的项目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人员的交流和互动。体育赛事能否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外界环境,体育赛事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3]本次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给体育赛事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中国承办2003年女足世界杯赛,因“非典”导致赛事风险增高,于是国际足联临时转向美国和瑞典等国家征询申办。疫情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影响程度之大,范围之广,无以言表,疫情期间,国内马拉松全线停摆或取消,受此影响的运动员人数是体育项目之中最多的。2020年的名古屋女子马拉松,举办地疫情严重,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主办方官宣,除了保留精英组130人线下开展比赛,用来选拔东京2020奥运会种子选手以外,大众组将以创新性的线上马拉松形式举行。线上与线下体育赛事相结合,无疑打破对传统体育赛事理解的定式,破除了参赛地点唯一、场地资源限制的弊端,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体育赛事因高度依赖外部环境所导致的产业“脆弱性”有所缓解;同时,线上马拉松的比赛环境相对自由,参赛人数的限制也相对较低,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模式,可以减轻体育赛事行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同时,体育赛事因本身特点,具有许多快速恢复的有利条件。

3 体育赛事快速恢复的有利条件分析

3.1 市场优势

体育赛事消费作为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仅从供需角度进行分析,体育赛事消费已然成为人民不可缺少的基本需求。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6579亿元,增加值为100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4],体育赛事的消费优势不言而喻。由于国际上疫情持续蔓延,年均五亿人次的出国旅游“产能”会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在国内消化,这种转移性消费需求,对于体育赛事来说是一个机会。可以说,体育赛事一旦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发展更是势不可挡。

3.2 产业优势

从宏观层面分析,体育赛事的生产及盈利体系并没有遭受破坏,而且需求仍然旺盛,利益相关者需要通过体育赛事来达成自己的需求。体育赛事的主办方、承办方、赞助商、转播商、赛事所有权人、赛事参与者(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观众等对体育赛事的诉求并未消失。一旦体育赛事市场恢复,其运营及服务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已有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小型企业资金链问题,而国家也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北京市体育局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体育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所提到的加大减免补贴力度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两项举措。

3.3 反弹性优势

经历“非典”之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5]在疫情期间,交通封闭,居家隔离,群众囿于家中不能外出,走出家门运动成为体育爱好者的诉求;在疫情的阴霾下,群众的心理难免发生变化,且健康意识空前提高,这些观念的转变,对于疫情过后体育赛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疫情过后群众对体育赛事的“报复性”消费,将会掀起一波体育赛事的“小高潮”。

3.4 政策优势

2020年是《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6]面对收官之际的全面评估,各个部门将会更加重视体育的发展,转变体育消费观念,引导体育消费行为,这为体育赛事的快速恢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几年来,政府先后颁布数条相关条文及规划,为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从短期来看,体育赛事市场遭受重创,但从长远的视角分析,我国体育赛事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受到影响。

概言之,体育赛事的快速恢复具有市场、产业、反弹性消费和政策等外部性优势,但实现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自救才是根本之策。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实现体育赛事转型和升级,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赛事新模式,是疫情过后体育赛事发展的趋势。

4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体育消费行为

疫情过后,合理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各地区的体育局也应及时做好工作部署。2020年,湖北省体育局出台《关于支持体育类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发展的通知》,北京市体育局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体育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防疫指引,协助用工服务,加大政府采购,加快采购进度。鼓励本地区体育企业参与投标,在同等条件下,重点支持本省体育企业。为进一步减轻疫情对首都体育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北京市体育局制定加大减免补贴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应用等多项工作措施。[7]该举措合理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完善补助政策,同时举办了“惠民体育行动”,通过小程序平台向北京地区用户免费发放10万张合作体育场馆电子体验券,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增加体育人口,这也为体育赛事的快速恢复提供契机。随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的出台,深化体育赛事活动申办和审批,完善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提升体育赛事活动服务,完善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健全法律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扶持政策先后颁布,为体育赛事的运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虽然各大赛事纷纷停摆,但随着各大赛事的再度返场,也将为世界体育赛事注入一剂预剂强心剂。相关政策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体育赛事行业的自救才是根本之策,体育赛事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在赛事转型和升级,加快上线线下赛事相结合,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开发新型赛事产品等方面自我提升。

5 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公司举措

疫情期间,体育概念股普跌,体育产业公司及体育赛事运营公司纷纷做出相应举措。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展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专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拓宽其业务范围(房屋租赁);同时采取并购其他公司的举措(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中体彩科技51%股权和国体认证62%股权,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中体彩印30%股权和华安认证100%股权),以维持公司的盈利。莱茵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则把重心放在运动队备战上,公司与浙江省体育局政企联办省队,浙江莱茵达女子冰球队、冰壶队进入到紧张的备战冲刺阶段,积极备战2020年内蒙古全国冬运会。自智美体育集团失去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运作奔跑中国马拉松的运营权之后,营业业绩下跌,在疫情发生前被迫转型的智美体育,围绕高频化、智能化、生活化三大核心战略,进军运动健康大消费市场。疫情期间,智美体育继续从管控型集团化管理入手,计划一年内彻底实现战略型集团化管理。在业务布局领域,瞄准经济缓行周期中为数不多的产业机会——健康大消费领域,通过大消费的商业模式弥补体育赛事业务的收入周期性和单一性弊端。总而言之,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公司纷纷做出举措,从拓宽业务范围、转移公司运营重心和深化内部团队培训等方面入手,实现传统业务的自我突破。在做到营业重心转移以维持公司正常盈利的同时,体育赛事公司应把握局势,及时做好赛事的转型和升级,加快上线与线下赛事相结合,开发新型赛事产品等,才是促进体育赛事发展的根本之策。

体育赛事的转型和升级,应该注意极致体验感(服务)、极致性价比、线上线下赛事相结合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建立各类体育赛事公共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和危机应急预案,使危机爆发后按照事先预定好的各种方法进行处理。在体育赛事转型方面,传统赛事运营公司应该由销售引导向服务导向转变,提升参赛指导、运动分析、医疗保障、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提升体育赛事参与者的极致体验感,并使体育赛事参与者感受到极致的性价比。实现体育赛事的升级,应该引进“互联网+”元素,线上赛事与线下赛事相结合的办赛特点,将会是未来体育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疫情期间,许多专业的线上比赛APP,做得非常成功。如咕咚、悦跑圈,针对马拉松爱好者推出的线上马拉松赛,完赛可获得奖牌,并且有丰富的礼品,APP也成为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平台之一,跑步爱好者可以在APP内相互交流,分析经验,同时可为线下赛事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名古屋线上马拉松3月8日在悦跑圈正式上线。已获得名古屋女子马拉松2020和名古屋城市马拉松2020参赛资格的4万名大众组跑者,都可在线上参加赛事。随着VR技术的发展及5G技术的应用,许多体育运动可以在线上进行。比如3 Glasses推出的动感单车+VR头显,配合多款VR动感游戏,居家就能得到运动的主观感受;滑雪比赛、赛车、骑马等在VR技术的帮助下,居家也得以体验。VR技术的出现,使体育赛事线上进行的体验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电子竞技也能加入身体活动的元素。危机是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是团体和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此次疫情给体育赛事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线上体育赛事带来了机遇,把握机遇,实现体育赛事的转型和升级。

建立各类体育赛事公共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和危机应急预案。我国目前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是政府主导的多元应急社会参与体系,其中社会力量主要包括青年志愿者、保安公司、保安队伍、企事业单位的安全应急力量以及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8]此次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考,体育赛事公司用停赛、延期、空场、赛会制等方式应对,但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和迫于多方压力,部分体育赛事公司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北京时间3月12日,尤文图斯官方宣布,球队中后卫鲁加尼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成五大联赛首例球员新冠确诊,目前尚无症状。此后,尤文图斯宣布正在启动所有法律规定的隔离程序。与此同时,其他联赛似乎仍然置之事外,美国足球大联盟(MLS)直至3月19日才通过官方网站宣布,在参考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建议后,暂定5月10日恢复联赛。体育赛事公司对疫情的反应缓慢,应急措施存在滞后性,对疫情的发生不够敏感,缺乏公共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和危机应急预案;对体育赛事公共卫生事件宣传不足,公众应急意识与应对技能缺乏。作为人群最为密集的项目之一,体育赛事应该建立一系列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和恢复等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理机制。

6 结束语

体育赛事因高度依赖外部环境而在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影响,体育赛事公司用停赛、延期、空场、赛会制等方式应对。由于政府、国际组织等共同努力以及体育赛事本身具有的有利条件(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反弹性优势等),体育赛事市场在疫情过后将会快速恢复。国内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巨大的消费能力、较为完善的赛事体系以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对抗疫情,使体育赛事“迅速灾后重建”具有可行性。外部因素是重要的,但体育赛事行业的自救才是根本之策,体育赛事公司应该建立一系列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和恢复等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理机制;转变运营理念,由销售引导向服务导向转变,提升参赛指导、运动分析、医疗保障、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同时创新性结合线上赛事与线下赛事并驾齐驱。此次疫情是一次危机,在给体育赛事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线上体育赛事带来了机遇,把握机遇,实现体育赛事的转型和升级。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体育
本月赛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们的“体育梦”
畅聊体育赛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