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统整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2021-09-23赵梓如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原则

赵梓如

摘要:学科统整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要遵循“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主题任务为梁,以深度理解为径,以过程适切为重”的基本原则,梳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多学科资源,建立校本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超市。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精选活动超市中某一系列下的活动主题,设计全程性的活动方案:设计情境与任务,明确过程与方法,制订目标与标准。

关键词:学科统整;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原则;设计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聚焦真实的语文生活,追求结构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目前,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专门设置的4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外,学校既有的相关活动、教研组自定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可被设计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从学科统整的角度,重新梳理架构统编教材提供的活动、学校开发的活动,基于语文学习本质,统整语文学科内的资源、跨学科的语文资源,规划螺旋上升的活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全程性活动任务,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扎实落地,促进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基本原则

(一)以核心素养为纲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这样的跨领域学习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因而,学科统整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重在创设一定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不仅要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更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以核心素养为纲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代表每次学习都要关注所有素养,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侧重,做不同设计。

(二)以主题任务为梁

学科统整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讲求“统整”,意味着要设置鲜明的主题任务。首先,主题任务必须源于真实生活,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学生真正关注的话题,它越贴近当代生活、儿童生活,就越有价值性和驱动性。其次,主题任务应具有开放性、具象性和实践性,具有思维含金量,需要学生通过深度探究学习逐步完成。再次,主题任务可以来自教师或学生,也可以是不同的学习小组对某一个主题做过社会调查后确定的不同任务。最后,主题任务设置还需具有儿童立场,能够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有自主探究任务、解答问题的空间与平台。

(三)以深度理解为径

如何处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增进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应深度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特质、原则理念、教材内容及其包含的基本能力点。在此基础上,要明确融入多个学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一次语文学习。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能及时地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深入沟通,探讨活动的安排,以使其他学科资源的支持系统更加精准而多元。

(四)以过程适切为重

学科统整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切忌为统整而统整,避免盲目的“大拼盘”“大杂烩”,而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合理整合各学科资源,协助学生感受、体验、思考、实践,解决语文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设计时要体现活动过程的适切性。一至六年级活动模块的整体性与阶段性、单次活动大任务及其子任务的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难易设置、资源使用的现实考虑、课时安排的足够与否、学业负担是否加重、教师工作量的统筹协调等,都需要全方位考量,切忌贪多贪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以1—2次综合性学习为宜,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可大可小,即使是大任務,一般不建议超过5个课时。

二、具体路径

(一)梳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多学科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把握语文学习本质基础上的学科内统整和跨学科统整,首要的是梳理课标、语文及其他学科教材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类资源形成多学科的基本认识,为之后的具体设计做好资源储备与方向指引。

第一,明确课标要求,为设计指引方向。课标对综合性学习提出要求:低年级重在提出问题、热心参与,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中年级开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重在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语文活动;高年级则能为解决问题搜集与处理资料,学写研究报告,关注热点话题,策划校园与社会活动。梳理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要求,有助于设计从散点式走向结构化。

第二,把握教材编排特点,为设计理清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与语文教材紧密配合,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搭好桥梁。首先,明确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其次,“瞻前顾后”,定位好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轻叩诗歌的大门”位于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综合性学习之前安排了四首现代诗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了诗歌摘抄、初步尝试了写诗。之后,承接的是《语文园地》,其中,“交流平台”总结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仿写现代诗;“日积月累”呈现了关于诗歌的名言。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局限于教材,还可以自行开发。教师应初步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形成全面认识,便于联结课内外,为设计理清思路。如教材特别注重弘扬优秀文化,低年级选文以童谣与童话为主,中年级开始出现现代诗歌、寓言与神话故事单元等,高年级选文涉及民间故事、古典文学与世界经典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优秀文化的吸纳就可以作为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思路之一。可见,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活动的开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梳理各学科能力点,为设计提供支撑。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要体现学科统整,避免资源统整不当,就要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对其他学科教材内容做初步梳理,把握教材对不同学段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点,以便为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例如,笔者从教材内容、主要表现要素、自我创作三个维度梳理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对其中涉及的语文学习资源做到了心中有数。如表1所示,一年级音乐教材各单元主题与语文学科相适切的内容,主要聚焦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感受、童谣童话、传统文化等方面,教材要求的节奏拍打、自我创作等能力点为设计学科统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支撑。如音乐教材螺旋式地安排了打击乐的学习,一年级要求的拍手踏脚、手串铃、双响筒等,为一年级语文学科中儿歌、童谣的读、唱、背、诵提供优质的节奏辅助,如果能将其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则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情趣。

除上述资源,教师还应梳理既有的校园活动,如读书节、毕业周、成长节等,这些同样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依托。

(二)建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超市

基于资源梳理,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就可以建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超市。具体地,在学科统整的视角下,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维度展开设计,既着眼于学校、教研组、年级组既有的语文活动,又结合教材内容、儿童现实生活,改变原有活动重复化、碎片化、平面化的现状,最终确定习惯、生活、文学、文化、自然、成长这几个活动系列,并对各个活动系列做具体的主题设定,形成校本化的活动超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活动系列的主题,供师生根据兴趣和实际学习需求自主选择。

1.“我有好习惯”系列:指向螺旋上升的习惯养成。

“我有好习惯”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年级,设计“背起我心爱的小书包”活动,重在引导学生在认识、选择、购买、美化、包装、整理文具与书本的过程中,养成保护文具与书本的习惯。二年级,设计“我与书籍有个约会”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好书分享、故事会、书籍归类整理、口号倡议等活动,关注阅读生活,真正爱上读书。三、四年级的“我有好习惯”系列活动的设计,综合考虑教材的编排内容。三年级上册,教材要求学生学写日记,对于批注、摘抄相关内容的编排具有层级性、发展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则引导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则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词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基于此,“笔尖下的生活”(坚持写日记)、“你好!笔记君”(坚持做笔记)这两个主题活动应需而生。五年级的“按下暂停键”活动,重在关注学生细致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六年级的“计划栖息地”活动,重在观照学生制订与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促其养成“以终为始”的语文学习习惯。

2.“向往的生活”系列:指向聚焦问题的生活体验。

该活动系列指向学生的生活,重在聚焦学生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从而指导他们投入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有些不知所措,“我们在一起”活动意在让他们体会校园集体生活的丰富与快乐;二年级学生课间游戏中常起冲突,“这看起来很好玩”活动意在让他们理解课间活动的安全性、互动性与趣味性;面对亲子关系的疏远,三年级的“爱我你就抱抱我”活动意在聚焦亲子生活,提高亲子间的共情力;四年级的“购物节的背后”活动,意在站在社会生活的高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上述几个活动在设计时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做整合,详见图1。五、六年级的“我校我SHOW”“未来筑梦师”活动则关注想象中的生活,通过设计与阐述未来世界的校园与社会,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总体上,“向往的生活”系列的设计体现了“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想象生活”的层层递进。

3.“文学@你”“非遗笔记本”系列:指向文学、文化的深度探寻。

“文学@你”系列根据教材的内容,梳理出低年级“童谣—童话”、中年级“诗歌—故事”、高年级“中国经典—世界经典”的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下具体活动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多元设计。笔者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分别设计了童谣律动吧、童话小剧场、诗歌群音會、故事大盛典、文化巡游记、未来筑梦师这六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低年级的“童话小剧场”,学生在课内外读过不少关于动物的童话,可以就同一主题开展“动物王国联欢会”探究;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了《神笔马良》,可以就同一本书开展“我有一支神笔”探究;教材中狐狸的“出镜率”较高,如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就可以根据同一形象开展有关“狐狸家族的故事”探究。当然,还可以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班情、生活,延伸出更多主题,甚至可以超越上述基本框架,安排一次所有年级都能参与的“狐狸家族的故事”戏剧节。总之,要根据不同年段的特征,设计深度不一的任务,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中阅读与体悟、交流与碰撞、动手与动脑。

“非遗笔记本”系列是围绕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年级开展侧重点不同的主题探究活动。一年级“节气知多少”活动,通过游园会的形式,重在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基本的认识;与之对应的是四年级的“节气游戏召集令”活动,通过设计节气游戏、与一年级结对,在节气游园会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深化对节气的理解。三年级的“清明雨纷纷”活动,聚焦融节气与传统节日于一身的清明,让学生对清明做全面的调查与了解;二、五、六年级则重在深入探究不同节气中不同的花卉、美食、诗词,分别设计“节气探花郎”“舌尖上的节气”“诗词中的节气”活动,深入探究二十四节气。

4.“自然在说话”“成长是首歌”系列:指向学校活动的融合体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以来是人类关注的话题,也是各个学科的教学、学校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成长话题同样如此。“自然在说话”系列,关注身边的自然,关注自然中的问题及热点话题,关注学生认知的陌生地带。一、二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立足校内,一年级的“四季校宠的推荐”活动重在让学生以说的方式推荐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二年级的“校花种植行动”活动重在让学生坚持养护植物,坚持观察记录;三至六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走出校门,三年级的“探秘大熊猫”活动,结合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7,重在引导学生深度了解国宝;四年级的“长江寻访”活动,重在让学生立足已有认知,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寻访长江、深度了解长江;五、六年级的“希望的田野”“田园绿色经济”活动,重在让学生结合田园综合体热点话题开展深入探究,形成研究报告。

一至三年级的“我们入学了”“我们入队了”“我们十岁了”,以及六年级的“我们毕业了”是学校既有的德育成长活动,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跳一跳、唱一唱、访一访等活动中,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达成既定的育人目标。这些学校活动中也蕴含着语文学习的元素,如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记录成长的故事、写简单的寄言等。“成长是首歌”系列由此设计,还新增了四年级“我们欢迎你”活动(与一年级“我们入学了”大手牵小手)、五年级“入队小先生”活动(与二年级“我们入队了”大手牵小手)。诚然,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设计德育课程等学校活动并不现实,但对学校活动中涉及的语文学习任务进行解构(如二年级制作入队名片、四年级完成一份校园地图与介绍词、六年级制作毕业纪念册等),再做整合设计,语文教师介入是必要且可行的。如此,能提升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使他们在达到活动目标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尤其要强调的是,“非遗笔记本”系列的“清明雨纷纷”活动,“文学@你”系列的“诗歌群音会”和“文化巡游记”活动,“成长是首歌”系列的“我们毕业了”活动聚焦传统节日、诗歌文学、汉字文化、毕业生活,虽归属不同的系列,却是教材三至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直接体现。

(三)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超市的设计解决的是活动内容的选择,而活动方案的具体设计是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精选活动超市中某一系列下的活动主题,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做专业化设计,让语文綜合性学习活动得以真正落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讲求过程完整,它呼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即生成融合目标、内容、教学与评价的“课程细胞”。下面呈现“春日诗歌群音会”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

“春日诗歌群音会”是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的直接体现。从学科统整的视角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时,笔者添加主题“春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诵读会深化单元学习,尝试搜集与整理资料,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与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1.设计情境与任务:驱动学习的欲望。

情境的表述应明确清晰,以学生的口吻道明活动的原因,有一定的吸引力。任务的设计则要紧扣语文学科,显得具体而实在。根据上文所述设计的基本原则,“春日诗歌群音会”的情境与任务确定如下: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学了第三单元后,让我们在迷人的春天里,开展“春日诗歌群音会”,沉浸于美好春日的同时继续感受诗歌的魅力。本次诗会将在小花园开展,由各班同学组织。请你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并据此排练出诗歌诵读节目在诗会中展示,最终合成班级的第一部诗集。

这一情境与任务紧随课本学习,充分考虑学情。诗会在学校的小花园开展,打破了教室的壁垒,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活动的学习空间与资源支持,让学生与自然融为一体去歌颂自然,让学生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期待。组织诗会、写诗诵诗就是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语文味十足。

2.明确过程与方法:规划活动的流程。

以主题任务为梁,基于学生现有学情,教师细化学生学习过程,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突出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形成科学的活动规划,规划中需综合考虑跨学科学习。“春日诗歌群音会”综合性学习具体规划见表2。

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现代诗歌单元。至此,学生经过阶段性、系统性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此次“春日诗歌群音会”活动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之后开展。活动紧密联系教材,紧扣任务细化为三个子活动。具体设计活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引进资源《春天来了》(泰戈尔),融合音乐、美术、信息等多个学科,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组织、参与、记录诗会,并形成一定的成果。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灵活提供学习支架,如在创作诗歌、组织诗会、合成诗集的过程中,细化步骤,合理分工,帮助有差异的学生实现了有差异的发展。

3.制订目标与标准:明确预期的成果。

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即目标,但是也不等同于目标,任务并没有表述清楚其完成的标准,在设计时需确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即将做什么,应该做成什么样,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紧扣上述规划的任务,应明确如表3所示的评价标准。

学科统整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需要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的锻炼。因此,确定评价标准的时候,还需关注以下社会性方面的评价维度:能积极承担诗会组织或者诗集制作的一个任务,认真准备与排练;能积极地与同伴合作,良好沟通;在诗会中表现主动积极,作为观众也能做到文明观看。

总之,科学、合理、灵动的学科统整化设计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置身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达成既定的目标。反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也能让教师更加明晰设计的方向与误区,以期追寻更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参考文献:

[1] 田娟,孙振东.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9(4).

[2] 朱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3] 李学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设计研究——IB跨学科课程的经验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20(5).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原则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探究以现代法治精神推动行政诉讼法修改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