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育舞蹈配合心理干预策略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1-09-23金梅格宋丽莎

关键词:初产妇生育产妇

金梅格, 宋丽莎, 熊 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产科,湖北 武汉,430000)

分娩是女性正常且特有的一个生理过程,该过程对于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初次妊娠产妇会因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恐惧感而引起产时延迟、疼痛敏感或宫缩乏力等不良事件[1]。生育舞蹈作为一种符合孕产妇需求且操作简单的产前保健方法,其通过采用简单和轻松的舞蹈形式使初产妇的腹肌和盆底肌等得到有效锻炼。心理干预指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减轻初产妇对于分娩的恐惧和焦虑,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2]。本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82例初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生育舞蹈配合心理干预策略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分娩的8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均为初次妊娠;② 均为单胎头位且足月分娩;③ 均按时接受产前检查且检查结果正常;④ 四肢健全能够完成简单运动。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等不能进行运动;② 伴有前置胎盘或子痫前期等并发症;③ 长期接触瑜伽和健美操等有氧运动;④ 临床病例资料不完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间年龄、孕周、体质指数(BMI)和新生儿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孕产期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方式为根据产妇妊娠情况进行一定的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并且对其体重和心理情绪进行适当干预。于孕产期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

1.2.2 生育舞蹈配合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生育舞蹈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2.1 生育舞蹈干预 ① 在初产妇怀孕26周对其进行生育舞蹈学习和锻炼。由一名拥有生育舞蹈证书的助产士(以下称其为授课老师)为初产妇讲解生育舞蹈的原理、方法、具体动作和注意事项等。② 课程正式开始后,所有产妇围成一圈而坐,授课老师指导初产妇进行身体和心理的放松,通过分享趣事和传递正能量来营造放松且欢乐的氛围。③ 生育舞蹈训练。首先在授课老师指导下进行热身活动,主要是四肢伸展、腰背部肌肉拉伸和头部转动等,整个热身运动保持5 min。随后进行生育舞蹈分解动作训练,主要舞蹈运动包括腰部和臀部旋转运动、骨盆振动和前后摇摆运动、手臂伸展和以波浪形式运动,以及腿部屈膝和开合运动等,所有分解动作重复4遍以上。接着在授课老师指导下,配合舒缓的音乐连贯完成舞蹈动作25 min。完成后休息10 min,产妇再继续以两两组合的形式完成舞蹈动作15 min,最后进行放松运动5 min。舞蹈结束后在产妇休息时,授课老师为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和注意事项,随后结束生育舞蹈课程。④ 建立微信群方便产妇在群里对舞蹈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并且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产妇身体情况。嘱产妇在家中每天完成舞蹈锻炼,持续时间为20 min,通过微信群进行打卡。

1.2.2.2 心理干预 绝大多数初产妇在整个孕产期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小组成员给产妇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孕产期注意事项,定期开展孕产相关知识交流会,帮助初产妇减轻因无分娩经验而引发的紧张情绪。多与产妇进行沟通,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并告知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好处,为初产妇进行心理支持。在第一产程时,密切关注初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多沟通及时了解产妇的需求,并鼓励其在条件允许范围下选择舒适的自由体位进行自然分娩。可通过按摩或握手等措施给予产妇信心,采用深呼吸的方式缓解疼痛和紧张情绪。第二产程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支持,多鼓励和赞赏产妇。使得产妇在助产士的帮助下缓解生理疼痛和心理不良情绪,从而保证顺利分娩。在第三产程时,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保持产妇身心处于放松状态,避免因新生儿性别或畸形等因素引起产妇情绪波动,导致宫缩乏力,从而引发产后大出血。为初产妇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耐心且详细地指导其进行母乳喂养。由护理人员引导初产妇与新生儿接触,感受其中的喜悦,缓解产后不良情绪。产后仍需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解决。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分娩方式,统计自然分娩率。②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估产妇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其中,SDS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判定为重度抑郁;SAS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判定为重度焦虑。③ 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统计并分析,比较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8%(χ2=6.212,P<0.05)。

2.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SDS和S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2.3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的会阴侧切损伤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n(%)]

3 讨论

生育舞蹈通过将舒缓音乐与简单舞蹈动作相结合,帮助初产妇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锻炼腰背部、骨盆和四肢力量,从而改善分娩结局[4]。而心理干预则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通过为初产妇建立顺利分娩信心,并给予强大的心理支持,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5]。目前将以上两种孕产期护理保健措施相结合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实施生育舞蹈配合心理干预以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和改善分娩结局,为产科临床护理提供重要参考。

生育舞蹈主要是将腰部和臀部旋转运动、骨盆振动和前后摇摆运动、手臂伸展和以波浪形式运动,以及腿部屈膝和开合运动等运动方式与舒缓音乐相结合,使得初产妇通过跳舞来缓解不良情绪,并且在舞蹈中无形地提高四肢、盆底和腰背部肌肉力量,以此来提高产妇关节柔软度,有利于新生儿顺利通过产道,从而缩短产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分娩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与相关研究[7-8]结果一致。心理干预主要指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学方法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助产士进行分娩,从而改善分娩结局。而生育舞蹈授课老师不仅对初产妇进行舞蹈动作的指导,而且在轻松的授课中通过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方式为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和要点,使其缓解因初次分娩而引发的紧张情绪。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李六兰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作为初产妇,难免因疼痛、紧张和无经验而影响分娩结局。本研究通过生育舞蹈配合心理干预,极大地缓解了初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建立微信群以方便产妇在群里对舞蹈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并且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产妇身体情况[10]。为初产妇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耐心且详细地指导其进行母乳喂养。由护理人员引导初产妇与新生儿接触,感受其中的喜悦,缓解产后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会阴侧切损伤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胡菊莲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因产前生育舞蹈能够帮助产妇增加产道空间,有效减轻胎儿娩出的难度,从而降低胎儿窘迫和会阴侧切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12]。

由此可见,生育舞蹈配合心理干预策略对于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缓解初产妇不良情绪,还能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从而提高分娩质量。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期仍需增加研究对象的数量以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初产妇生育产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