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进路

2021-09-22国海玲刘祯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爱国主义

国海玲 刘祯哲

[摘           要]  检视当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在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痛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启情点、创新点,增强说服力,为达成“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提供实践进路。

[关    键   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大学生;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42-02

面向高校本科生开设的“纲要”课程,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为载体,蕴含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核心思政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党史党情、社情民情,对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意义重大;同时砥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将爱国情、强国志外化为报国行。

一、点题:“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痛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1]综观学界研究,以“纲要”课为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这一研究课题中尚存在诸多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顽疾,影响“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心灵沁润、情感共鸣,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模式复刻推广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有流于形式的嫌疑。

(一)爱国主义情感不彰

爱国就是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根植人民、奉献自我、擎举时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教学内容设计上,“纲要”课教师多在屈辱史、抗争史、强国史的宏观历史视野中论述爱国主义精神,虽脉络清晰,但高度抽象概括,使教学实操泛泛而谈,缺乏微观历史视野中具体历史细节的讲述,缺乏启情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模式选取上,教师注重打造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参观展馆,组织演讲,拍摄话剧、微视频、快闪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这些活动方式教学效果达成可控性不高,难以深刻内化并激起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主体性作用不显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既要求思政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下“纲要”课教学对象是“00后”大学生,他们表现出易于接受新事物,富有樂学好学品质,善于多途径学习,但缺乏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和辨别。然而教师对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知识结构研判不深,未能充分考量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时代背景下学生对“纲要”课的诉求,一些课堂仍是教师的独角戏,未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难于激荡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精神。

(三)理论说服力不强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思政课只有以理服人、入脑入心,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所从教的医学院校,一方面学生多为理科生,文史知识积累少,理论必须结合史实才能掌握学生;另一方面由于“纲要”课教师学历结构、科研积累及知识储备差异,存在讲史不深、说理不足,或侧重说理忽略史实的弊病,无法形成“纲要”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历史知识有效衔接与呼应,继而存在理论无法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痛楚。由此爱国主义教育落入空泛说教之流,无法激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共鸣。

二、破题:“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针对当下“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诸多教学痛点,结合教学以案例教学破解爱国主义教育难题。梳理2018版“纲要”教材,受篇幅及分事叙史记述限制,未能充分展现事件的历史逻辑,影响学生的知识接受度及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挑战。

运用案例教学讲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其独特优势:第一,聚焦历史人物或事件,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避免爱国教育落入俗套,规避泛泛而谈,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第二,以爱国主义案例为主导,便于运用冲突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砥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三,案例教学不断赓续教师“尝试—反思—再尝试—再反思”的教学思维,提升“纲要”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为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服务。

(一)案例教学的切入点

结合专题式教学改革找准切入点。案例“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开天辟地大事变”等内容中,资本—帝国主义敢于侵略我们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中国社会呈一盘散沙状态。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完成了民众动员工作,使中华儿女深刻认同家国一体,荣辱与共,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激励大学生将认同感化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二)案例教学的启情点

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把握爱国教育启情点。在专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讲述“青年运动的方向”案例,以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文本解读,并结合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运动的正确方向,如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先锋队作用、全面抗战中数万有志青年奔赴延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青年运动印证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指明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大学生应该按照党的实践引导和方向指引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庄严承诺,强化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爱国主义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