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研究

2021-09-22李梦雨宋维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教育

李梦雨 宋维虎

[摘           要]  个性化是智能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个性化教育通过对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产生更多创新型人才。互联网环境下,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学习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也更具个性化,教学模式由传递—接受式向互动式、引导式转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个性化教学、小班授课、个性化的教学設计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达成在互联网环境下促进中小学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朝着个性化发展。

[关    键   词]  基础教育;个性化;互联网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30-02

互联网环境下同质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个性化教育才能改变同质化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个性化教育的含义和时代价值

(一)含义

“个性”是“共性”与“特性”的集合[1]。个性化教育建立在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2],以“共性”为发展的前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是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发展,但与孔子时期的学校教育形态不同,个性化教育并不等同于个别教育,并非是指要回归一对一式的个别教学模式,它与规模化教育并非针锋相对。如黎世法教授所创立的异步教学法,仍旧以班级授课为个性化教育、个体化学习的主要实现方式。

(二)时代价值

互联网环境下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传统同质化教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班级教学的缺陷主要是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独创性[3]。个性化教育倡导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赋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性、能动性,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多样化、差异化创新型人才。美国“八年研究”中指出个性化教育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教育,也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2]。美国的教学模式(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等)通常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上,认为在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国各学校关于个性化教育,也进行过多种研究,如异步教育实验、分层递进教育实验等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是对个性化教育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逐步探索。通过对个性化教育的不断探索,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二、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特征

(一)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知识传播的速度加快,知识的储存量不断增大。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满足知识增量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需要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用技术去创新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环境下,教师根据班级整体情况进行的统一的同步的教学活动设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往往很难针对单个学习者做出完全适应其个性偏向的教学活动。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可以为每个学习个体做出更适应个体学习风格的学习服务。从图文、动画、视频到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设备在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信息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它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固定、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评估与精确管理和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的学习元平台应用为适应性教学、个性化学习的达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自主的学习时空

传统的学校教育将教学活动固定在特定的房间,当学生无法到达这个房间时教学活动便难以得到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活动由课内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教学共同组成。CCtalk(网络直播平台)和北京师范大学基于互联网建立的开放性的学习元平台[4]的应用,使学习者可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无边界学习。

(三)个性的学习过程

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个体身上存在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的身上体现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霍德华·加德纳指出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合不同方式的教育。教育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风格和智力特点等的基础上,从个体个性差异出发,以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采用最适宜学生获得最优发展的方式进行。

互联网环境下,每个学习个体可以获得定制化的学习服务。首先,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倾向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向学习者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其次,学生基于互联网环境进行的学习活动,其学习轨迹、知识网络、人际网络等自动存储在互联网中,通过对学习活动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呈现,可以推理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对其薄弱的地方进行学习资源的再次推送,进行知识的深度学习。

(四)教学模式向互动式、引导式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缺少主动出击的过程,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多样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资源丰富、内容全面的互联网代替了教师“百科全书”的属性,教师由课程的主导者转变为陪同学生的学习伙伴和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引导者。课堂教学不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向互动式、引导式转变。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教育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