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021-09-22孺子羊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杨朱讲信用左宗棠

孺子羊

孟子有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意思是,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作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守住自己的高尚志趣和纯洁心灵,守住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

北宋初期的学者、思想家石介,年轻时囊中羞涩,十分节俭。有人欣赏他,送给他很多食物,他摇头说:“早食膏粱,暮厌粗粝,那是有钱人的吃法。”他谢绝了他人的好意。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经过苦读,终见成效,后来他担任国子监直讲,跟随他的人很多,享有非常高的声誉。一次,一个朋友想请石介写一副对联,还没开口,便有人阻止说:“石介不会答应的,年轻时都不善于做这种事情,如今声望剧增、官位又高,怎么会答应呢?”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听到友人的要求,石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面对众人的疑惑,石介解释说:“若为小钱,便是琐事;若为友情,则为大事。我虽然已身居高位,但不可以丢掉朋友间的恩义。”

战国时的杨朱在魏国做大官,回畏垒山拜访老师,洋洋得意,夸夸其谈,前呼后拥的。老师下山接他,叹息道:“原以为你可教诲,今始知你不可教诲。”杨朱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神态傲慢,目光骄矜,谁愿与你共处?”杨朱羞愧难当。与人相处不在权钱,而在合道。权钱完结,友情终止。合道则是一种亲善,更有魅力。

左宗棠有成后,回湖南老家看望老师,在拐角处停下轿子,换掉官服穿上便装,随从不解地问:“大人为什么要换便装呢?”左宗棠说:“我穿着一身官服,老师看到会有自卑感,就不会说心里话和讲真话。”果然,当左宗棠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百姓形象,放松了很多,煮茶畅饮,讲了很多真话。直到老师去世,师生二人仍然保持着联系。

人与人关系是否和谐真诚?有时真的在距离,这个距离既因着装、言谈上的区别,又因思想、认识和行为上的差异。经过交流,即便是聪明人也会在距离上拉近许多。王安石退下来后,苏东坡去拜访,这一拜访两个人才发现他们之间有太多的东西要交流。他们重新认识了对方,相互对对方的才华和人品有了真正的了解。王安石慨叹说:“不知道从此几百年后,才会再出苏东坡这样的人才。”当然苏东坡也认为世上真正有才华的人是王安石。人与人的距离不光表现在对艺术的理解上,更多的还是表现在思想和交流上。通过交流王苏二人增进了友谊和理解,也消除了思想意识上原有的误会。司马光执政后,苏东坡多次提出对王安石改革要有合理的取舍,而不是全面否定。可以看出在当时“一边倒”的环境下,为王安石说话,实属不易。

讲交情,谈感情,最怕遇到两种人,一是薄情寡义的人,二是心术不正的人。薄情寡义的人,心中没有感情这回事儿;心术不正的人,则會利用你的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谈感情,还是讲交情,都需要辨别出这个人是不是个厚道人。作为老师,曾国藩教给李鸿章的却是讲信用。为什么要讲这个大道理呢?李鸿章这个人太聪明,聪明的人容易机巧、权变,有利益就占,讲信用却是个笨功夫。实力不如人更要讲信用,弱者更要讲理。弱者不讲理,说假话,信用损失更大,很难翻身。

有很多人,“穷不失义”可以做到,“达不离道”很难做到。并不仅仅是因钱多、官大,还因为缺乏必要的诚信,在他的心里,诚信压根就没有建立起来。他对朋友也只是一种朴素的理解,甚至与酒肉吃喝画上等号。一旦真的遇上危险,他跑得比谁都快。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就是一种道德、情感、诚信的修养。如果没有这样的修养,独善其身是不可能善起来的。

(晓晓竹摘自微信公众号“做人与处世”/图 沐阳)

猜你喜欢

杨朱讲信用左宗棠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食言而肥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左宗棠挥师定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