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乘中国—东盟关系友好发展的快车,中新合作释放出“乘数效应”

2021-09-22关秋韵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陆海新加坡生态

关秋韵

2021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挑战让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显得更加特殊。而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中国与新加坡依旧坚持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互利互惠、文化上沟通交融、疫情中紧密合作……双方奋楫前进、厚植情谊的举动既是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助力,也是为新加坡经济复苏与转型升级拓展潜能,更是为中国—东盟关系友好发展锦上添花。

近期,本刊记者赴京专访了新加坡共和国驻华大使吕德耀阁下,聆听他讲述关于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新加坡在合作发展中的那些事儿。

将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为己任

中国与东盟一路携手走来,达成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相处经验。作为1967年东盟成立时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各领域发展走在区域前列的东盟国家,无论是为区域稳定还是自身发展,新加坡都早已将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当作一份己任。

据吕德耀介绍,2018年新加坡出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时,发起了构建东盟智慧城市网络计划。“这项计划主要是为了让中国—东盟的各大城市进行统筹规划,构建一个经贸繁荣发展、人民群策群力的未来城市新生态。新加坡多年前就在设想将这些城市归纳进同一网络下进行集中管理,施行电子化制度,城市服务与城市治理将会变得更加智能。从2018年至今,新加坡一直在为推动这一设想而努力。”吕德耀说,在推动《南海行为准则》方面,新加坡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8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赴新加坡出席了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了一致。

在经贸投资方面,2021年4月9日,新加坡正式通过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为首个批准RCEP协定的东盟国家。此举不仅为中新双边贸易往来注入活力,也发出了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强音。

“RCEP联合了东盟10国,也拉紧了五个重要对话伙伴,显示了多方在区域内对加强多边贸易以及经济链条的决心。这项协定将促进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使更多新加坡公司能够到中国提供服务;在市场准入上,对关税的降低力度更是达到90%以上。这有利于加快未来几年中国与新加坡、中国与东盟疫后的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交谈中,吕德耀向本刊记者透露出新加坡对RCEP发展前景的信心。

为契合RCEP发展这一热点,将于2021年9月10~13日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也将帮助企业开创市场新空间,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新加坡作为东博会重要的共办方之一,一直以来都给予东博会大力的支持。“东博会是沟通东盟与中国的重要平台,区域内的企业借此会得到良性互动,值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我希望对第18届东博会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吕德耀说。

“陆海新通道”助力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新加坡是与中国开展政府间合作项目最多的东盟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的苏州工业园,到2008年的天津生态城,再到2015年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国共有3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双方将合作从工业、生态,推向服务业、物流和互联互通等领域,体现了中新经贸合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特点。

谈及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吕德耀说:“新加坡有什么特色可以吸引重庆的目光呢?我们想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因为‘一带一路也是一条推动中国发展和开放的道路。所以我们试着将连接着中国西部和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与连接着中国与东盟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结合。两条丝路一连接,就变成了今天的‘陆海新通道。这一新通道能让重庆通过广西钦州港进出口,重庆借此有了远程‘出海口。”

而这个海上通道的作用如何呢?吕德耀以海运效率为例向本刊记者介绍:“之前大部分来自重庆和中国其他西部地区的货物都要先运到长江,再通过航运从长江出海口进入东海,差不多要花3周时间。有了新通道后,只需7天,重庆的货物就能从钦州港出海,货物可一路清关抵达东盟各国。这个新通道以钦州港为重要出口,开辟了一条联通中国与东盟的经贸新路线。”

而疫情之下,“陆海新通道”在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更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吕德耀对此高度肯定并表示,“陆海新通道”成功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成为连接东南亚和中国西部地区的有效贸易新通道,其加强了双边贸易路线和供应链的韧性,促进了食品、医疗物资等必需品的平稳流动,从而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人们更关心“陆海新通道”下一步要怎么走。“接下来,我们会关注如何优化现有的贸易机制,打造出一个特有的审查系统,让交易、运单实行电子凭证制度。这样,沿线货物就能在新加坡与重庆之间一路畅通,减少审查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吕德耀表示,当前中新两国的合作势头良好,相信随着“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提质升级,中新之间的其他合作也会持续开枝散叶。

可持续发展合作中的“狮城经验”

2021年不仅是中國—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作为中国—东盟区域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绿色狮城”的经验对中国而言,颇具参考价值。

“新加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早在1967年就开始了。”吕德耀向本刊记者介绍道,“2020年,新加坡提出了《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预计在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两番。为此新加坡试点了一个浮动式太阳能发电厂,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蓄水池的水面上。这是全球最大的陆上浮动式太阳能发电厂,它却诞生在新加坡——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垃圾处理方面,新加坡会利用垃圾焚烧而产生的灰,用作公路建材,余下不可利用的部分才会进入垃圾填埋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新加坡致力于把公交系统做得更加便捷,让全国公共交通使用占比达全国出行方式的75%,同时实行机动车‘零增长政策,提高私人用车的成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并不局限于自身的发展,而是积极同区域内的伙伴分享经验、开展合作。

2021年6月,吕德耀访问了中新天津生态城,这一项目是中新双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合作的一个发端。6月的天津静湖湖畔芦苇随风摇曳,水鸟不时从清澈的湖面划过,街道绿树成荫,家门口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居民带来实惠。十几年来,中新两国合作探索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生态城建成并开放公园38个。吕德耀在采访中提及中新天津生态城时,也为该合作成果频频点赞。

今年以来,吕德耀关注到了中国当下较“热”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他说道:“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有宏伟的目标。中国现在有了自己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有了相应代价。所以我认为中国和新加坡在许多环保领域可以进行合作,互相交流经验。”

回望来路,新加坡是拉紧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纽带,以刚柔并济的力量推动双方为区域内的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聚焦当下,新加坡是连接中国—东盟往来的坚实桥梁,为双方调动合作资源、凝聚合作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人们期待也相信新加坡将以其非凡的影响力为中国—东盟的前程发展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联系编辑:296985446@qq.com

猜你喜欢

陆海新加坡生态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新加坡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