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楼顶微菜园”的耕读实践为例构建地理有效课堂

2021-09-22徐喜珍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楼顶菜园蔬菜

徐喜珍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下的“四翼”明确指出了地理命题内容创新的主要实施路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方面是高考试题的考查新方向,高中地理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楼顶微菜园”耕读实践活动旨在提出具有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情境中对问题进行研究、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内课外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最终产生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为主要特色的学习方式。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笔者选择以楼顶菜园为实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以小见大来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其中在案例设计的时候注重社会调查的方法,比如关于楼顶花盆选择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花盆成本调查,在菜种选择时也进行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对比调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资料和活动的完成,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工作方法、形成人文地理空间思维习惯,强化人文地理信息的运用,提升地理实践力。

一、微菜园案例设计的思路

案例主题方向:从楼顶微菜园到微农业。

真实场景:中山市第二中学后山(尖峰山),楼顶菜园(学校附近)。

案例活动:制作花盆,采集土壤,种植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采摘实践,享受成果。

案例目的:“四翼”要求在耕读实践中的渗透,农业区位条件的再构建,地理实践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人地协调观的升华。

微菜园耕读实践案例设计框架:

二、“四翼”引路下的有效课堂设计

“四有”有效地理课堂设计理念:“基础性”引导“有料”课堂,“综合性”引导“有趣”课堂,“应用性”引导“有用”课堂,“创新性”引导“有品”课堂。

依照高考改革体系“基础性”的要求,为了重构农业既基础又核心的区位知识,重在设计“有料”课堂,楼顶微菜园案例在设计的时候以农业的区位条件为主线,重点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对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在真实的楼顶微菜园参与现场实践,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农业区位等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

考虑到“综合性”的要求,在具体的活动环节设定的过程中,突出课堂的“趣味性”、土壤的采集过程非常重要,既要考查学生对土壤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要考查学生对区域认知的综合过程。在采样的过程中怎么做?要注意什么?要记录什么?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了楼顶微型农业开发所需要的土壤后,如何对样品土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通过实验只测试了土壤的酸碱度、质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一下土壤的比重、有机质含量(N、L、P测定)。各项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地理课堂“有趣”。

应用性的要求强调学以致用,学生利用课堂内外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地理课堂变得“有用”。该案例调动学生已有的农业区位的知识,在楼顶种植绿色生态的蔬菜,解决现实生活中市场蔬菜农药残留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楼顶种菜的实践,让学生更像是一个农业专家、学者,而不是简单的农夫扛锹执锄在田里挥汗,学生在“准备→种→管→收获”的过程中发现了真实的问题,他们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持续性的农业实践,这让农业这个名词具有生活的意义。

创新性是高考选拔功能的體现。高考具有选拔创新人才的使命,为此必须加强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辩证思维,让地理课堂成为品鉴学生的有效舞台。楼顶菜园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真实教学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创新,旨在提升学生对地理及农业的兴趣。对“在楼顶菜园选择用废弃轮胎、泡沫箱或塑料箱等种出的蔬菜是否安全、绿色”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品质。这种教学设计能以地理学科为契机,提升学生进行新颖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方法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创新农业生产的技术。田间管理的过程中,浇水、除草、除虫等一系列过程可以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条件,并为学生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供机会。

三、微菜园耕读实践活动设计

在任务分配过程中,第一小组负责调查楼顶微农业需要用到的花盆菜盆的成本,获得一个最佳的花盆菜盆制作方式,通过对各种平台和方式的对比,最终从成本和环保的角度由学生自己DIY完成。

第二小组为行动组,通过各方面对比最终选择了废弃的轮胎和泡沫箱为原材料进行花盆制作,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设置好排水点、扩大种植面积。

第三小组学生负责到学校后山(尖峰山)采集种植用的土壤,分三个样地采集,做好相应的样品登记,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土壤描述,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了土壤的PH值测定,土壤装袋后最终由该组学生提上楼顶。

第四组学生负责调查秋冬季节在中山最适宜种植的蔬菜品种,在综合对比了该时间段中山市的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后,又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种植品种数据,再讨论出几种比较适宜在楼顶种植的蔬菜菜品。种植蔬菜的环节由第三组学生完成。参与分组的学生交替到菜地体验田间管理,在这过程中可以发现蔬菜生长的问题,如长势、虫害、杂草等情况。收获时期邀请成员来采摘蔬菜,对蔬菜的采摘量进行称重,并估算出产量数据,最后一起共享劳动成果。

楼顶蔬菜到了收获时,邀请参加实践的部分学生一起采摘,采摘过程中对蔬菜进行称重,方便后期估产以及后期楼顶微农业的整体规划,最后自己动手共享绿色健康农产品。楼顶微农业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农业区位知识付诸实践,经历蔬菜的成长过程,见证了一粒种子到满眼翠绿,最终收获了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既欣赏了生命的成长过程,又享受着健康食物带来的愉悦感。很多学生都萌发了在自家阳台或校园里一些可利用的空地上进行农业实践的想法。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欣赏美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是农业区位要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不断构建的过程,更是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概念,引发跨情境迁移,一部分学生回到家在阳台、在天台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草或蔬菜,既陶冶了情操又放松了心情,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惊喜,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地理也藏着诗和远方。

四、耕读实践案例的结论与反思

教学案例选择应立足于基础性,设计简单实际案例更有利于夯实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笔者建议在准备设计核心知识点的教学案例时,利用简单案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系统地呈现知识体系。

教学案例问题设计应突出综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不断在实践案例教学中引入地理学习思路,归纳逻辑主线,发展综合思维。除了常规强调的学科内的知识综合外,还需注重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绘图能力。

教学案例应加强应用性,强调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日常案例教学中可以创设接地气的情境、问题,落实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习惯。教师要把握课堂和课外的机会,在平时教学、生活中巧用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来促进地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教学案例应强调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的方式应对新的情境,强调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案例应不断创设相应的真实情境,突出劳动的作用。要立足区域,重视研学,强化劳动功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师可以立足于校园,拓展校外资源,以校园本土为主战场,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合理的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从“切问近思”角度研究现实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谈“地”说“理”,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切的学习热情。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更是智慧的源泉,学生怡情于劳动,知识升华于汗水之间,从耕读实践中深刻体验“生活无处不地理”。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为生活,耕读实践真正将地理核心素养落实到地理课堂内外,将“四翼”要求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

注:本文系2020年中山市专项课题“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的高中地理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0020)的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楼顶菜园蔬菜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割草机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在楼顶
我家的菜园
楼顶竹林间
菜园里
高层楼顶广告牌钢结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