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奋斗观

2021-09-22张谨

党史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题词革命

张谨

周恩来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真实写照。周恩来的奋斗观,既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惟人生赖奋斗而存”

奋斗是人生战胜艰难险阻、突破重围、走向成功的不二选择,没有奋斗将一事无成。1946年6月,身处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肩负争取和平使命的周恩来,拒绝了堂兄嫂周恩夔、陆淑珍当面求助安排工作之意,并在百忙中留下书信, “劝兄嫂作生产计”, 寄语“惟人生赖奋斗而存”,劝他们不要贪图安逸、坐享其成。这是周恩来对亲属的嘱托,也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经历的深切感悟。

1920年1月,周恩来在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中被捕(当年7月出狱,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在狱中给即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觉悟社社友李愚如的诗中慨言:“你要知道:幸福是要自己去找;株守相等,是没有得到一日的。”清楚地阐明,幸福只有靠奋斗才能得来,守株待兔是无济于事的。旅法勤工俭学期间,周恩来在给表兄陈式周的信中分享自己初涉异域的见闻和感想时写道:“吾辈丁斯时艰,只宜问耕耘如何,不易先急于收获也。”1922年3月,他在致国内觉悟社社友的信中再次阐明:“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强调付出是前提,奋斗是基础。1943年4月,周恩来在给南方局干部作题为《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把“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1946年4月,在重庆各界追悼“四八”烈士大会同一天,他在《新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沉痛的心,悲愤的泪”缅怀烈士,并承诺“我们要为人民的中国、人民的世纪而奋斗到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的报告、讲演、题词中反复倡导奋斗精神,尤其是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1950年2月,他为留苏学生题词“艰苦奋斗,努力学习”。1953年5月视察北京101中学时,勉励同学们“现在为人民好好学习,将来为革命多做贡献”。1956年5月17日,在关于昆曲《十五贯》的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向文艺工作者明确说明:“只有奋斗,就有出路;不奋斗,就无法生存。”道理浅显而深刻,充满哲理,启迪人心。

“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

奋斗要有目标,前行要有方向,盲人摸象将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周恩来在学生时期,对立志就有独到见解,他在南开中学时的作文中写道:“凡同一人类,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画(划)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成一希望在。”并解释说希望就是志向、目标。1918年2月,他在留学日本的日记中抒发感想,认为“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1946年4月,周恩来在重庆的工作即将画上句号,离渝前为来访的青年记者郑重题词:“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把自己的心声作为赠言,与他们共勉。

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13岁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1917年8月,他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临别为同学郭思宁题词“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把对美好理想的期盼见诸笔端。旅欧期间,他在给觉悟社成员李锡锦、郑季清的信中表示,要为自己“认的”“一定是不变了”的主义“很坚决地”“宣传奔走”,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跃然纸上。1943年8月,延安整风期间,他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坦言“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周恩来还以极大热情,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为不同对象指明人生道路和努力方向,鼓足奋斗的信心和勇气。1937年12月,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在武汉大学发表演讲,指出“我们中国的青年,不仅要在救亡的事业中复兴民族,而且要担负起将来建国的责任”,把“救亡”“建国”作为既定的奋斗目标。1946年10月,内战爆发后,他為天津《益世报》纪念创刊一万期题词,呼吁民众“为和平民主而奋斗”。1949年5月,新中国的曙光已呈现在眼前时,他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向广大青年发出“学习毛泽东”的号召,激励“上万万的青年”为“真正实现我们全国人民的民主解放和民族独立,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并且为世界的持久和平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孜孜以求的梦想,精心谋划。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尽管已重病缠身,依然拼尽全力,向全国人民重新宣布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一切目标”

要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而非囿于一己之利、局限个人奋斗,必须坚持团结方针,勠力同心,共担使命。1913年春,周恩来从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毕业时给同学的临别赠言是“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南开中学学习期间,他对团结十分重视,在敬业乐群社成立宣言和相关作文中,他都鲜明地表达了这个观点,“自治必先合群”“爱国必先合群”,合群(指团结)之重要不言而喻。旅欧期间,他十分关注国内的形势和旅法华工的斗争境况,1924年2月在《赤光》第一期上发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指出“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才能救中国。同时呼吁“旅法华工大团结”,希望“千万不要因些小意见不合便自立门户”“切勿忘掉劳苦群众的真正利益”,全力倡导搞联合、求团结。

投身大革命后,周恩来积极主张和推动建立统一战线,以扩大革命力量,争取先机。1924年12月初,他撰文呼吁,革命之工农阶级“其速自起!其速联合!”1926年12月间,他在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上连续发表《国民革命及国民革命势力的团结》等文章,申明共产党要领导工农群众参加国民革命,实行国共合作,号召全体革命分子团结起来,以最终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在给新闻界的题词中大都突出“团结”二字,希望凝聚全民族力量一致抗日。1938年元月,为汉口群力书店题词“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7月,为《新民报》题词“全民团结”;8月,为《星岛日报》题词“坚持团结抗战”。1943年8月,他在延安欢迎会上发表演讲,阐述党的方针,确认“我们是坚持国内团结的”,力图“消灭内战的危机”。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他寄语青年,“划一个最大的圈子,把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一道前进。

在建设新中国的号角吹响之时,周恩来用重锤擂响了团结的鼓声。1949年5月,在《学习毛泽东》的演讲中,他明确指出:“我们的口号是:‘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7月,他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讲到“文艺方面的几个问题”时放在首位的就是团结问题,“希望代表们回去以后,能领导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发扬这次大会的团结精神”。同月,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团结问题,掷地有声地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一切目标。”1950年8月,给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作题为《建设与团结》的报告,其中指出:“为了有效地工作,科学家必须团结”“我们应该在团结上努力,携手共同前进”。1954年2月,针对党内出现的宗派主义问题,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坚决拥护《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并对其主要精神作了阐释。对团结知识分子、民主人士以及不同意见人士,都作过精辟阐述,积极倡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团结奋斗,争取新胜利”。

“理想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

奋斗的征程没有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必须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坚韧不拔、一往无前。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前夕,欣然作诗,其中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抒发以身许国、奋发图强的坚定志向。投身五四运动时,他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黑暗势力排山倒海地来了”,我们“要有预备!要有办法!要有牺牲!”在旅欧的诗词中,他更加淋漓尽致地阐明:“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旗儿飞扬,却不用鲜血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1922年8月,他在《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世良方”,还特别强调,“我们不必想去捷径,也不必畏难苟安”,要负担起艰巨责任。

战争年代,面对一次次挫折,面对险恶环境,周恩来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的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大革命时期,他两次参加东征,先后在惠州、潮州主持公祭活动,发表演讲,追悼阵亡将士,勉励革命军人为实现孙中山统一广东、统一中国、打倒帝国主义的遗志而继续努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他立即起草意见书,声讨蒋介石并呼吁“下决心讨伐,迅速出师,直指南京”。1929年8月,因叛徒出卖,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被敌人捕杀,他撰文表达哀思,并慷慨宣誓:“烈士的革命精神不死!我们的奋斗不绝!” 1938年10月,在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大会上,他号召学习鲁迅的精神和作风,“我们应坚韧不拔,克服困难,为实现最后胜利而奋斗到底!”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南方局外事组成员李少石遭遇意外,不幸身亡。嗣后,周恩来为李少石的夫人廖梦醒题词“努力奋斗,自强不息”,鼓励她振作精神,勇敢面对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周恩来呼吁要形成“迎接困难”的共识,还特别提醒,“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1950年7月,他在北京市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动员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理想是需要的,它可以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但是理想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同年8月,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他又谆谆告诫:“方向和目标是确定了,但道路是要我们一步一步去走的。”1955年9月,他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题词,号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争做时代先锋。在1961年3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对党的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

“长期奋斗,至死不已”

追求没有止境,奋斗没有穷期。旅日归来,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茶话会上发表讲演,建议下一步的斗争:“宜审慎,有恒心,有胆力,方能成功。”1919年9月,他发起成立爱国学生团体觉悟社。执笔起草纲领性文件《觉悟的宣言》,昭告于世,人的思想进化非一日之功,需要“努力!奋斗!一步步的‘觉悟,一步步的‘进化。‘觉悟无边无止,‘进化无穷”。在《觉悟》一文中从纵横两个方面对“觉悟”作了进一步阐述,“利己利人,永无边境”“解放改造,破坏建设,永无止境”,表达了不懈奋斗的强烈意愿。

在对敌斗争中,周恩来特别强调要有韧劲、有定力。1931年8月,在中央苏区取得两次反“围剿”胜利后,他代表中央起草致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指示信,提出:“现在中央苏区的中心任务应是:最大范围发动群众,巩固并扩大红军支持长期的艰苦的阶级战争,以冲破敌人的‘围剿,扩大苏区并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明确要求眼光放远,做长期浴血奋战的准备。1937年12月,他在西安对各界代表发表谈话,强调“坚持长期抗战”。翌年初,他又在《群众》周刊发表《怎样进行持久抗战》一文,进一步明确持久抗战的方法、路径,启发引导社会各界坚定信心,保持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在争取国内和平的最后关头,他以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为契机,公开表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尽心尽力,战斗到最后一刻。

和平建设时期,周恩来依然不忘倡导接续奋斗精神,要求无论改造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都必须着眼长远,不可急功近利。1957年5月,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给与会的“朋友们贡献一点意见,就是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并告诫“停顿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思想生锈”。1963年4月,他在中宣部召集的联合报告会上作《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报告,提出“长期奋斗,至死不已”的响亮口号,鼓舞听众,激励自己。同年11月,他接见在京的特赦战犯及其家属时,对他们回归社会、投身新生活给予启发引导,在讲话中引用《礼记·大学》的一句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求他们持续地改造自我、不断革命。在经济建设中,他坚持反冒進,反复提醒“欲速则不达”。1952年10月,他与部分资本家座谈讲到中国工业化时明确指出:“(这)是10年、20年的问题。欲速则不达,必须稳步前进。”1966年4月,在邯郸听取省地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耐心叮嘱:“建设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1975年1月,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他重病缠身参加天津代表团讨论时,坦然郑重地对大家说,我正在医院里同疾病作斗争,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奋斗,共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周恩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令人感佩、催人奋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周恩来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要求,周恩来同志总是以自我革命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参与领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使自己始终同党和人民事业一道前进。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些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誓言”。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在“十四五”开启之时,我们要继承周恩来的奋斗精神,栉风沐雨,赓续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题词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题词
题词
首页题词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题词
题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