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为驱动 以合作谋发展
——访兰溪市驰航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诸葛刚

2021-09-17王震蒙

中国自行车 2021年5期
关键词:诸葛生产产品

文/王震蒙

编者按:兰溪市驰航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生产锻造铝合金曲柄及自行车锻造铝合金配件,拥有多年的铝合金制品锻造加工经验。兰溪市驰航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创办以来,已设计开发了普通、变速、定档定位超级变速系列共80多种规格中高档链轮曲柄,现有年产各类链轮曲柄300万套的能力。

诸葛刚于1994年创立兰航链传动配件有限公司,后又创办兰溪市驰航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业近30年,诸葛刚从兰溪出发,带领产品走向世界,使企业成为世界知名的传动配件供应商。本刊邀请诸葛刚分享他与企业和行业的故事。

从业30载,为自行车人骄傲

记者:请问您是何时进入自行车行业的?

诸葛刚:我在行业已经工作近30年,能来到自行车行业并成为一名光荣的自行车人源于一种机缘巧合。

在进入行业之前,我做过其他很多工作,涉足了多个行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位自行车行业的前辈,在与他的攀谈中得知了变速自行车齿盘这一产品。当时变速自行车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市场刚刚兴起,在海外市场变速自行车齿盘也十分抢手。一些海外企业往往委托国内的工厂为其代工产品,然后通过贸易公司的操作,这些产品就成为了高价的进口商品,再卖给国内整车厂商,其中也就产生了极高的利润。

刚拿到变速自行车齿盘的时候,我认为其与普通的五金产品没有太大差别,通过请教行业的技术人员,才知道变速自行车齿盘的设计和加工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还有不少专利壁垒。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的反复研究琢磨,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攻关,我们终于生产出与海外品牌品质相当的变速自行车齿盘,这期间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

1992 年,我开始筹备齿盘工厂,购买设备、聘请工人与技术人员、试制产品。当时工厂占地面积约1 万m2。1993 年,第一批产品送检测试;1994年,工厂正式开始量产。

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很快就受到了来自日本的一家企业的关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个由他们出图纸以及负责销售、我们进行加工生产的合作方案。由于对方报价丰厚,我们答应了这个合作方案,也因此这家日本企业成为了我们独家合作伙伴,承包了企业几乎所有的产能。

记者:这样的模式足以让企业“衣食无忧”了吧?

诸葛刚:可以这么理解。在合作确定后的几年里,企业只需按着图纸和订单生产,完全不用担心产品的销路和利润,这就为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在这个时候,几位行业前辈及时点醒了尚处于“安逸”心态中的我。

如果满足于现状,那么企业生存将永远“受制于人”,当出现订单突然消失等情况时,企业无法及时找到出路;如果满足于现状,那么企业发展将永远“受制于人”,企业按着别人提供的图纸生产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无法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进步。

因此,我们开始尝试独立设计生产新产品,开辟企业自主的销售渠道,发展新客户,逐步让企业摆脱这种“被承包”的状态。

记者:回顾近30 年行业奋斗历程,您有哪些感悟?

诸葛刚:在我看来,自行车行业是一个青春的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也是一个温暖的行业。这些年来,我也涉足了其他行业,但对自行车行业的感情最深。虽然自行车行业不是一个特别能赚钱的行业,却凝聚了我最多的情感。

公司开办近30 年来,得到了行业同仁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开所有员工的默默奉献。公司约70%的各级干部为公司服务超过15 年,基层员工中也有很多是多年的老员工,公司的停车场如今“车满为患”,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公司就是我们集体的家。

记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有哪些令您难忘的故事?

诸葛刚:我刚进入行业的时候,还是一名毛头小伙子。有一次参加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当时展会还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期间,公司的一名业务员报价时出了差错,在汇率换算的时候报错了价格。这个问题当天就被发现了,于是我马上把客户的翻译代表邀请出来,向他解释情况,并进行道歉。由于当时我们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为了能解决这个事情,中间费了很大的力气,讲了很多好话。

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一度让我感觉很憋屈,以至于我暗自发誓:国外品牌再厉害,也是人做出来的,只要努力奋斗,终究有一天我们会追赶上他们甚至反超。当年的誓言至今也在激励着我。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中国自行车行业终将引领世界。

博采众长,努力实现技术突破

记者:在企业自主研发的过程中,你们是如何突破技术壁垒的呢?

诸葛刚:首先是博采众长。以变速自行车齿盘为例,国外有多个品牌在设计生产。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广泛学习了各品牌同类产品的设计理念,吸收他们的优点,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专利。

其次是独辟蹊径。在认真学习优秀产品的基础上,我们对他们的技术与理念加以吸收理解,从而形成适合于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的全新产品技术路线。

在突破技术壁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静心与耐心,急功近利是不行的。我们看到,在行业中,曾经有少数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直接仿冒别人的产品,最后引来了官司。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的。与其去仿冒,我们不如尝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在学习别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突破。

记者: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有哪些经验?

诸葛刚:一是加强行业内的研发合作。作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我们的很多研发任务来自整车企业。我们经常需要完成整车新品的某个全新结构件、零部件的设计、加工与量产,这期间就需要不断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合,共同做好研发工作,让图纸变成产品。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和原材料厂商进行合作,对新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评估,并共同探讨更好的改进方案。

二是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设备来生产,对生产设备的及时维护与更新,能够不断提升生产精度、产品稳定性,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

三是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均有校企合作的项目,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为校企互动牵线搭桥。与高校的合作能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品尝”科研新成果,也能促进高校相关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记者:请您讲一下技术研发具体的实例吧。

诸葛刚:我们在与共享单车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设计与生产“不匹配”的问题。共享单车企业提供的样品是用CNC(数控机床)技术加工出来的,非常漂亮,但是在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零部件加工不达标的情况。我们通过对加工技术的改进以及对生产设备的优化,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他们的新产品能顺利投入市场。不仅如此,我们还把自己的加工经验与技术与友商分享,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进,从而助力了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与一家电机厂商合作,这家厂商委托我们生产由他们设计的曲柄。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后,发现其性能无法达到设计需求,特别是产品的强度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与电机厂商进行了讨论,建议他们更换产品的原材料,通过更合理的原材料搭配解决了问题。

记者:目前,企业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诸葛刚:一方面,我们会持续加大对锻造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除了公司传统的齿盘产品,今后会有更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用锻造件产品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会更新和购买更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产品的精度与品质。目前,企业已经拥有了10 多台CNC 加工中心,数台400T、200T、150T、110T冲压机床,2 条1600T 专业锻造线和1 条630T 锻造线。

增强行业合作,推动行业进步

记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您希望行业如何补足短板?

诸葛刚:首先,中国自行车行业在近20 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材料、加工、设计、生产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已经聚焦中国大陆。虽然目前有部分自行车相关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等地区,但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动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中国人的勤劳密不可分、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密不可分、与中国人的谦虚密不可分、与中国人的强烈责任感密不可分。

我个人看来,行业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标准建设等方面形成合体,从而提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记者:您在加强行业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建议吗?

诸葛刚:一是包容合作。行业每家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销售渠道各不相同,只要分工得当,都能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行业部分企业成长迅速,在资金、技术、市场等多个领域领跑行业,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避免“零和思维”的出现,要营造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实现行业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二是技术共享。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行业内开展技术交流与共享的合作,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开放专利等方式,带动更多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并以此促进更高等级的技术创新。

三是抱团出海。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早已是潮流,但是如果单打独斗的话,往往就会造成势单力薄、缺乏话语权等情况。行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抱团出海,通过分享经验、分享市场信息、分享客户资源、组合出海等方式,加强各企业对海外市场情况、客户情况、政策法规的了解,增强与海外企业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

记者:目前,不少企业先后在海外设厂,贵公司是否有这样的计划?

诸葛刚:由于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虽然我们的产品超过70%出口给国外整车企业,但是目前还没有在海外设厂的计划。

一是我们认为国内的营商环境、生产环境要强于海外。以工人的职业素质为例,中国工人的技术能力与敬业精神是有口皆碑的。

二是我们的产品单位运输成本较低,无须以海外设厂的方式降低成本。在装柜运输时,因为我们产品外形的“优势”,同样大小的货柜,我们可以比车圈等产品装的货值更大,数量更多,也因此平均成本也更低。

三是品牌建设与售后服务策略不同。有的企业为了方便在欧美市场树立和推广品牌,方便售后服务以及新品设计研发,因而在当地开设办事处、工厂,我觉得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的产品对以上的需求较低,因此也没有必要跟风在海外建厂。

基于企业自身的需求,我们也在筹划在海外设立仓储中心,方便将国内产品转运至我们的客户手中。我们也计划将仓储中心面向国内零部件同行开放,有需求的企业可以将他们的产品放入我们的仓储中心,这样我们的客户前来采购时可以同期参观和了解行业其他企业的产品,达到国内企业间抱团合作、市场共享的目的。

记者:您长期与国外知名的整车企业合作,您认为中国品牌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诸葛刚:中国是世界的自行车工厂,欧美是高端自行车产品的主要市场。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在欧美市场打造品牌。

首先我们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在工艺、材料等方面不断打磨我们的产品;其次我们要提升创新能力,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功能创新,都是可供企业突破的方向;再次我们要持之以恒,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做品牌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品牌建设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记者:老一辈自行车人正逐渐退出一线岗位,您是否有计划培养企业的下一代?

诸葛刚:自行车行业需要传承。现在的年轻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不少还有留学经历,他们是行业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后备军。不过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其中部分年轻人对行业、对自行车产品了解不多,缺乏感情,在他们的眼里,自行车行业是父辈们的事业。这种观念是需要帮助他们纠正的。

我的办法是让年轻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之后,逐步引导他们了解和学习自行车工厂,帮助他们在企业中找到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

中华文化十分讲究传承,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国自行车行业源源不竭的发展原动力。有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行业,奉献行业,中国自行车行业由大到强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诸葛生产产品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阿宽的生产小组
诸葛羽扇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